曹強勝
文化的多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曹強勝
文化多元化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積極應對這一趨勢,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引導學生認識、分辨、運用多元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促進個人長遠發展。
文化多元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文化多元化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要應對這一沖擊,需要教育工作者轉變觀念,堅定正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價值體系,應對復雜文化的沖擊。
我國社會正面臨著劇烈的變革與轉型,意識形態工作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混亂現象,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意識形態、以社會主義為核心的制度理論等都面臨著嚴重的沖擊,大學生在沖擊中出現了嚴重的虛無化、迷茫化傾向,價值觀不斷模糊、虛無化。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領域一元文化的環境下,使大學生不能很好適應多元文化的沖擊,加重了學生認知能力負荷。一些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對高校教育陣地造成了極大的沖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受到了嚴重影響,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與分辨多元文化、多元思潮,去偽存真,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務。
當代大學生的主要變化在于其獨立批判性思維的成長,對于個人利益與個人發展更為重視,面對文化多元化的發展,更容易吸收其中與個人利益相符合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普遍表現為個人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而利他主義、集體主義等思想則被視為阻礙個人利益獲得的價值觀,進而受到很多大學生的排斥,文化多元化下的各種負面因素對于大學生價值取向的沖擊越來越劇烈,政治觀念、個人理想信念以及社會理想信念等缺失嚴重,大學生對于價值觀的選擇更為迷茫。個人思想道德模糊,缺乏道德實踐,對于道德情感較為冷漠,使道德情感、社會理想信念成為個人發展的阻礙,對于道德模范以及正確價值觀缺乏尊重,導致實踐中過于追求物質利益,個人發展目標、道德認知、價值觀導向越來越短期化,缺乏長期而正確的認知與堅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與價值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要以培養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理想信念與道德信念為目標,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化作用,以此為思想核心,引導學生提高文化認知與分辨能力,在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抑制不良因素的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始終保持正確的方向。
文化多元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具有對立關系,同時也有一定的統一性、互補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文化一元化和多元化發展。文化多元化對學生價值取向、道德信念造成了很大影響,使學生在思想與實踐中會產生錯誤、片面的價值判斷與道德判斷,嚴重沖擊了我國主流價值體系,同時,這種多元化文化又能夠通過相互融合與碰撞,補充我國主流文化中的部分缺失,完善我國主流文化與價值體系。如傳統文化中的自強不息、民為邦本、民族情懷、厚德載物以及西方文化中的科學精神、人本主義、民主平等等思想理念,都能夠有力補充我國主流文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結合我國國情,繼承與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西方文化的優秀成分,在實踐中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此為基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與分辨各種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使學生能夠在一元價值導向的基礎上,成為一個包容、開放、立場堅定的多元文化學習者與運用者。
文化多元化要求以包容、平等的理念對待各種文化,以此為基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尊重學生主體性,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打造成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消除學生對課程的抵觸情緒,逐步引導學生自主接受正確思想的引導。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法,結合大學生實際生活、社會思潮熱點等內容,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和社會中的各種現象與問題,培養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刻性,幫助學生構建穩定、正確的價值體系與思想體系,使學生能夠主動認識到個人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等思想的負面性,主動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思想的教育。在課程體系中,要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引導與教育,不斷完善公民教育,改善通識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知識廣泛性與人文性,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精神,積極鼓勵學生通過理性思維、正確的價值判斷對多元化文化內容進行判斷。
文化的多元化是當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適應這一趨勢,運用這一趨勢,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引導地位,在教育活動中,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分辨并運用多元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堅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實現個人長期發展。
[1]王娜.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3):43~44.
[2]黃鳴.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0):134~135.
湖南安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