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敏
高職院校學生自我意識特點及提升策略分析
熊 敏
青少年期是個體自我意識發展、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探索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策略是高職教師的重要職責,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開展主題班會、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個人成長回憶錄等活動,對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發展成效顯著。
自我意識 自我評價 自我同一性 悅納自我
所謂自我意識,就是個體對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圍事物關系的一種認識。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體驗、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形式。[1]高職院校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與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其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都具有極大的獨特性。
首先,高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社會經驗大不相同,導致學生心理年齡呈現出較大差異。[2]其次,高職院校培養模式和目標均與本科院校存在巨大差異,學生自由度較小,主動性差,普遍存在自我認識不足的現象。最后,高職院校學生通常是低學業成就者,學習積極性較差,很少主動思考如何改善自我以適應相關專業的學習。
盡管高職院校學生的自我意識具有特殊性,但正確的自我意識對個體學習生活的積極影響與本科院校學生并無顯著差異。研究證實,自我意識較高的高職生,通常可以正確地評價自我,而自我意識較低的學生,對自己鮮少客觀評價,導致常常以極端思維評估自我,而產生與實際不符的自負感或自卑感。
綜上所述,作為教師,必須結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具體特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正我概念和自我評價,學會接納和欣賞自我。
研究者對高職生自我意識的相關研究發現,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并因由環境的變化而發展進入“自我發現”的新時期。研究還發現,不同成長環境和不同層次高職院校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會表現出與個體成長環境和就讀院校教學理念的契合性。經過一學期的觀察和了解,本校高職學生自我意識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缺乏客觀的自我認識。高職學生無法以復雜和獨特的方式來看待自己,僅通過一些片面的事件形成自我認知。表現在一部分學生對自己評價過高,認為自己各個方面都優于其他同學;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性關注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不如他人,因而總采取回避行為,參與學習和學校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第二,缺乏有效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個體對自身行為的自制和調控。本學期以來,學生遲到、曠課的情況時有發生,上課考勤雖只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方面,卻折射出學生自制力差,缺乏自我約束力。通過與學生溝通交流,發現學生普遍缺乏改變自我現狀的行動力,想要獲得的東西很多,卻無法讓自己付出必要的努力。
第三,自我同一性混亂。大學期間是學生思考“我將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適應社會”等問題的重要時期。但學生初入大學,普遍存在適應問題,因而很少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以適應社會的要求。
為了引導學生形成客觀的自我認識、合理的自我評價,并能積極地接納自我,不斷尋求自我發展,筆者探索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通過主題班會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本學期陸續開展了“說說心里話”、“認識自我”等主題班會。班會過程由學生策劃、學生組織,并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同時結合班會主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獨特性,對自己的性格、能力以及人際關系和內心體驗有清晰的認識。
其次,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學生大多存在自我評價不合理問題,因此,筆者注重引導學生形成合理的自我評價,并將自我意識與職業教育相結合。通過結合自身經歷和感受在班集體中與學生分享和探討,并與個別過于“自負”或過于“自卑”的學生單獨交談,大部分學生已經從高中的行為習慣和態度模式中脫離開來,學會辯證看待自己。此外,經過一學期的引導,學生意識到要認真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不斷提升自我,讓自己成為有控制力的、積極向上的人。
最后,開展“成長足跡”視頻展。通過本次活動,要求學生收集自己過去一年的代表性照片或物件,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變化,并請其他同學談談對你的評價和看法。他人的評價從一定意義上折射了自我的形象、自我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自我的心理特點等,還能使自己從中找到需要改進的地方,求得自我認識上的不斷完善。因此,同學的評價和肯定對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自我關注、自我反省的習慣可以有效促進學生的成長。
總之,通過本學期的引導和教育,學生的自我認識有了顯著提高,大部分學生對自我有一個相對客觀、合理的評價。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也存在不足之處。
縱觀本學期來關于學生自我意識提升的工作,基本以學生表現和教育形式為主,方式單一,且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之后可嘗試組織和開展“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的主題團體心理輔導活動,讓學生在不一樣的模式中思考自我相關問題,形成整合良好的、積極向上的自我。
[1]吳海麗.淺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J].陶瓷研究與職業教育,2004(02).
[2]鄭艷球,方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及教育模式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01).
仙桃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