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常
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影響因素和對策分析
李 常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校管理方式呈現社會化、多元化及復雜化的特定。由于高校與社會之間相互滲透與影響,使高校周邊治理治理環境復雜化。為了穩定高校周邊環境。本文對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影響因素和對策的分析,采用文獻法,調查分析法等,從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重要性入手,結合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實際情況,分析現階段影響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因素,然后進一步闡釋高校治理環境問題的對策,為高校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提供一定的幫助,這對構建高校校園治安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 周邊治安環境 因素 對策 分析
目前,高校周邊環境安全問題逐漸成為各高校之間比較重視的問題。由于高校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校園治安環境的安全,其對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解決高校日益突出的周邊治安環境問題,因此,需要我們重視對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影響因素和對策的分析,加強對高校周邊環境的管理,以綜合治理為目標,采用防治的手法,完善校園的管理與工作機制,構建完善的高校校園治安管理體系。
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提高,對高校的發展具有重要性影響,其主要表現在為高校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及提高了校園治安管理工作效率,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高校作為育人的場所,由于高校運用開放式的管理方式維護校園安全,這使高校治安管理存在問題,對師生的工作與學習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而加強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安全,肅清了高校周邊環境對高校育人環境的影響,穩定了校園的安全,為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與學習生活環境,這不僅方便了高校管理,還推動了校園和諧發展。
高校一般位于城鎮比較繁華的地段,周圍環境比較復雜,高校加強對周邊治安環境的管理,避免周圍環境給高校環境帶來影響,保障師生的安全。提升了高校治安管理人員的素質,這不僅有利于提高高校校園治安管理工作效率,還推進了高校校園治安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完善,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創造了條件[1]。
現階段,影響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因素有許多,為了穩定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安全,需要我們了解影響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因素,其主要表現在交通安全問題存在隱患、食品衛生問題凸顯、違規經營的文化場所、監控設施建設力度不夠及學校與周邊矛盾不斷,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目前,高校建設位置一般處于繁華地段,交通環境比較發達。學校周圍人來人往,交通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比較匱乏,特別是高校門口各種車輛亂停亂放,車輛違規現象比較嚴重,有時甚至還會出現非法攬客的現象。另外,高校周邊小商小販占道經營,造成人車混雜,交通秩序比較混亂,使周邊道路擁擠,特別是節假日大量人員的外出,堵車現象造成師生滯留現象非常嚴重,加上一些車輛無視交通法規,這極易引發交通事故,給高校師生的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高校學生作為龐大且固定的消費群體,成為許多商家進行商業活動的主要目標,特別是高校周圍的餐飲業,成為高校學生消費的主要場所,這也使各種商販在此聚集。比如,在高校周邊存在水果攤、快餐店、小吃攤等,這些店鋪或小攤,大多未經過合格的檢驗,甚至是沒有衛生許可證,學生在此飲食,食品質量無法保證,這樣的飲食環境給高校學生健康安全造成影響。另外,學生對食品衛生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抵擋不了“美食”的誘惑,雖然每年相關部門會進行整治,但是地方管理部門人員有限,加上監管難度比較大,不法經營者屢禁不止無法,使此種現象無法進行根除或有效處理,而高校周邊食品安全幾乎是每個高校多面臨的問題,根據相關調查,每一年高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食品衛生問題事件,這極大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2]。
高校校園經濟的發展,使校園周邊文化娛樂場所應運而生,比如游戲機室、網吧及“歌吧”等。其中,很多網吧建立在高校的周邊,一些業主為了自身的利益,降低了實名制準入的門檻,甚至是允許未成年人上網消費。還有一些網吧沒有按照相關經營進行落實,存在通宵達旦的情況。另外是游戲機室分布在高校周邊,為高校學生提供所謂的優惠,使學生掉入不合理的消費狀況,這使那些自制力較弱的學生,走上賭博的道路,甚至出現借貸高利貸的情況,這不但使學生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還給學生的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近幾年,由于城市建設的發展,一些商業受利益的影響,在高校的臨街圍墻改建為開放式的臨街鋪面,這給高校治安保衛工作帶來了困難。雖然,很多高校進行了治安巡邏及守護等,但是手自身資源有限,大多高校并沒有安裝視頻監控、報警等電子技防管理設備,甚至有些高校安裝了相關的電子技防管理設備,但是由于管理及安全防范不到位,有些監控設備形同虛設,非法入侵現象及偷盜案件時有發生。特別是高校周圍日益旺盛的服務業,由于自身的發展雇傭了大量的臨時工等,這導致校園人員日趨復雜,加上師生防范意識不交叉,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從而給校園安全治理留下隱患。
隨著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改革,一些高校學生由于自身原因,在外租房現象比較普遍,這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不便。另外,這些租戶提供的居住條件比較差,極易引發火災、煤氣中毒等安全事故,這給學生的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此外,隨著高校的建設與發展,學校因土地使用、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問題的影響,與周邊居民回單位存在一定的糾紛。受主客觀原因的而影響,學校沒有及時進行解決,使周邊居民不滿,導致一些居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制造與高校之間沖突事件,這不但影響了高校的正常教學與生活,導致高校與周邊矛盾難以化解,不能及時進行解決[3]。
為了穩定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安全,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秩序,保障高校師生的權益。針對上述影響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因素,需要我們以發展的眼光,提出科學的對策,其主要表現在做好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建立科學的治安管理體系、凈化校園周圍文化娛樂場所、構建系統的安全防護體系及完善與健全矛盾糾紛,以下呈現的是具體的內容:
為了解決高校交通安全隱患問題,需要高校積極調動各個部門進行積極配合,宣傳部門要加強安全宣傳,保衛科要合理利用自己的權限,對那些亂停亂放的車輛進行治理,對那些進入校內的車輛,進行登記,以此保證校內環境的安全。在校園安全治理過程中,各個單位之間要密切配合,并與社會相關部門做好聯系,確保校園周圍車輛交通的安全,對那些破壞交通秩序的人員,相關部門要依法進行懲處,以此維護校園安全。另外,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在節假日期間,遵守交通規則。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私自搭乘不明車輛,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件發生[4]。
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高校除了自身的治安管理之外,還應該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強聯系,共同致力于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管理。其中,相關政府與部門應該嚴厲打擊校園周圍那些違法活動,對校園周邊服務業進行整頓,對那些影響學生安全的餐飲業,進行相應的懲處,以此維護校園周邊的環境,另外,高校領導要重視校園周邊治安環境的管理,綜合分析周圍的形式,在組織上、制度上等方面對高校周邊治安管理工作給予重視,使高校各個部門認識到校園周邊治安管理,不僅僅只是保衛科的責任,與學校各部門都有關,應該共同致力于學校周邊環境的安全管理,保障師生的安全不受侵犯。
高校作為育人的主要場所,不是職能部門,對于高校周圍違規經營的文化場所,高校應該與地方管理部門進行聯合治理,高校行政灌流們要對周邊所用經營的單位進行審批手續的嚴格把控,對那些沒有制定明確規章制度的,特備是沒有審批經營資格的約了場所進行重視并采取相關的行動,以此努力凈化高校周圍的文化娛樂場所,消除周圍的不良污染源。另外,對高校周邊經營者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及安全意識,高校要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加強對高校周邊治安的整頓力度[5]。
為了解決高校監控設施問題,高校應該設置專門的安全報警警戒電話與網絡,并充分發揮其作用,以次維護高校的治安秩序。另外,構建人防、物防及技防的安全保衛措施,比如,在學校主要位置安裝防護預警網絡,這樣避免花費大量的人力進行治安管理工作,對高校的安全起到了預防及控制的作用。此外,在高校人員流動量較大的區域,安裝視頻監控裝置,保證學生的進出安全,避免許多不良因素的發生造成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從而保障了師生的合法利益。
為了解決高校與周邊的矛盾糾紛,高校應該完善與健全維護穩定高校的工作機制,避免由于決策不當與工作不落實,造成問題不能及時進行解決,為穩定校園的安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另外,建立層層責任制,嚴格按照高校的目標人物進行實時考核,實行責任追究到底的原則,使矛盾問題化解在基層,使矛盾糾紛工作進行制度化、規范化及經常化處理。各級領導通過深入基層,通過談心活動的開展,了解師生的問題,并且切實解決師生所面臨的問題,從而構建和諧穩定的校園環境[6]。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影響因素和對策的分析,了解了加強高校周邊治理環境的重要性。在高校周邊環境實際治理的過程中,高校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以發展的眼光,并與社會相關部門進行聯系,共同致力于高校周邊環境的治理,這不僅提高了校園治安管理工作效率,還為高校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1]劉娟.高校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研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4):169~172.
[2]羅金鳳,楊毅,曲永照.高校周邊治安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與治理對策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4(01):38~41.
[3]曾貞,李開陸.廣西高校周邊環境治安存在的問題與治理對策[J].廣西警官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03):16~18.
[4]童金元.高校周邊環境存在的問題與治理對策[J].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5):74~77.
[5]林生.高校周邊環境現狀問題與治理對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1):20~22.
[6]高海濤,王敏.淺談當前影響高校周邊治安環境的因素及其對策[J].大慶社會科學,2005(02):45.
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系湖南省情與決策咨詢研究課題項目“高等學校周邊社會矛盾化解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15BZZ142。
李常,男,湖南岳陽人,公共管理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