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燕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5)
信息通信技術對城市碎片化影響和規劃策略的相關分析
林 燕
(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5)
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為中心的信息通信技術已經逐漸融合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也使得城市空間結構出現了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的認知行為和日常活動,甚至轉變了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形式,進而對區域和城市變革起到了推動作用.在現階段城市和信息化建設的雙重影響下,城市逐漸開始呈現碎片化趨勢.針對這種情況,文章對信息通信技術對城市碎片化影響進行相關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規劃策略,以期對相關工作者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為城市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信息通信技術;城市碎片化;規劃策略
隨著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全面推進,信息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當前城市也逐漸呈現出碎片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在此環節中社會也將轉變為局部化和碎片化特點.碎片化的城市空間是碎片化社會的重要體現方式.城市中出現的各種現象也是當前社會現象的集中反映.經過實際研究發現,當前很多國內外的學者都對信息通信技術給城市碎片化帶來的影響展開了研究,但是大部分學者對于此技術的研究大多都是對其進行散點式描述,對于碎片化的形成原因和空間效應上都沒有展開更系統的研究和分析.所以,本文對信息通信技術給城市碎片化帶來的影響進行研究,進一步對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更有效的規劃方案.
在網絡信息化革命對城市空間轉變背景下,流動資本和全球化浪潮不僅充斥和消解著我們原本的城市空間建設,同時還在此種背景下根據自身工作狀態性構建起全新的城市空間[1].和工業革命相比,網絡信息化革命工作的重點就是對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進行轉變,不再單純地對生產工具或方式進行改變.當前信息通信技術已經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思維方式和對主觀世界的認識,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還為人們創造出一個物質世界向平衡性發展的信息空間.在此種背景下,由于城市空間受到了信息網絡和大眾傳媒領域的影響,開始展現出碎片化的發展趨勢.
基于上文對城市碎片化的相關研究,可以確定信息通信技術對城市空間碎片化的影響很可能造成城市中空間屬性或是用地功能上的轉變,對于城市發展和建設也很容易帶來新的問題.經過實際研究,可能出現的問題有:首先,混合用地的情況始終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所以在用地指標上相關單位和部門也沒有對其進行適應性調整,給土地屬性的確立和今后的開發應用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其次,在信息和資源不斷整合的背景下,當前全球范圍內的同質化現象也在逐漸提升,城市形象在此種背景下轉變為消費主義的符號和標志,單維度的網絡化空間體驗使得當前城市意向也趨于符號化[2].最后,在社交網絡對于傳統交往空間上存在弱化作用,雖然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使得當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逐漸增多,但是這種交流是以虛擬空間為背景實現的,人與人要想面對面交流越來越困難,這也是鄰里關系疏遠和社區文化消退的重要原因.
當前我國城市碎片化發展中,信息通信技術的影響較大,這也是當前城市發展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需要制定有效的規劃策略,從而進一步對城市發展提供有效幫助.
方便、高滲透性的信息網絡構建和過去生活中傳統方式的轉變可以使得工作對環境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在過去城市空間中,固定的場所結合和功能也將根據固有的場所功能,轉變出不同的多樣化趨勢和混合化趨勢,使得功能的定義和邊界也逐漸模糊[3].所以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應該適當混合用地,使得功能的靈活配置在滿足信息時代空間發展的基礎上,還能有效促進土地的使用.
信息化媒介使得我們不經過空間體驗就可以直接了解和掌握城市意象,在單維度的空間體驗下使得當前城市意象逐漸向著平面化和符號化過渡.所以在對城市進行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當地歷史文化特色和傳統文化的保護,采用更有活力、創造性的城市建設手段,積極探尋當前地域中的發展方向,加強對城市建筑和文化形態的必要保護.在此環節中還應該加強對城市社會網絡結構關系的有效保護,從居民日常生活角度上出發,不斷在工作中嘗試具備先進特點的工作方式,不斷促進歷史文化和現代城市建設的有效融合,進一步健全城市文化,并對城市脈絡進行有效延續[4].
現階段,我國城市基礎設施開始實現了多元信息化的綜合,所以在此種背景下,利用完善的信息作為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依據,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間上也出現了不同的組成方式,形成了網絡化的全新城市空間,在此種背景下,智能化更是成了今后我國的基本發展方向[5].
隨著當前城市電子信息網絡的普及,各種類型的公共服務或是活動也開始出現了在線工作方式.同時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完善,也出現了很多全新的信息服務平臺,這使得當前人們對于信息資源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提升.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加強對細節和內涵的關注,比如當前候車室、地鐵站等的人流集中的區域可以構建起網絡化的手機"加油站".其次,當前各種購物APP的出現,使得人們在購物中也出現了全新的形式,如組合團購、網上購物等都是全新消費形式的體現[6].如圖1所示,就是地鐵站中的手機充電站.此外,在此項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各項資源的整合利用,進一步實現公眾和政府之間的溝通,通過對群眾生活信息的整合與分析,進一步為人們建立起服務性網絡,從而帶動群眾的生活質量提升,為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品質提供有效幫助.
信息通信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城市的碎片化發展,并在此種背景下構建出了全新的城市現象和規則的挑戰.但是經過實際研究,確定當前我國在對信息通信技術的研究,特別是城市碎片化的影響研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所以在對問題進行解讀的過程中只能在表面現象上進行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研究對于相關工作者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導意義,為城市建設提供一定幫助.

圖1 地鐵站中的手機充電站示意
[1]張純,崔璐辰.互聯網時代信息通信技術對通勤行為的影響研究[J].西部人居環境學刊,2017(1):23-30.
[2]哈姆薩.信息和通信技術對于塞拉利昂非正式部門研究發展的影響[D].天津:天津大學,2013.
[3]倪小恒.信息通信技術對區域經濟布局的影響[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5.
[4]桂金瑤.信息通信技術應用倫理管理和政策研究[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42-143.
[5]埃內斯特.恩杜克維.非洲信息通信技術和城市發展[C].上海: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論壇論文集,2015(3):77-78,104-108.
[6]陳山枝.關于我國推進智慧城市的思考與建議-從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及轉型的視角[J].電信科學,2016(11):1-5.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influence and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urban fragmentation
Lin Yan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 Changsha 410015, China)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at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as the center has been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people's lives in various fields, which also makes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transformation, to a large extent affected people's cognitive behavior and daily activities, and even changed the original form of soci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n to regional and urban change has played a catalytic role. At this stage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 of urban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city gradually began to show fragmented trend.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influence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urban fragmentation, and develops effective planning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the relevant workers play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provide some help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rban fragmentation; planning strategies
林燕(1973- ),女,湖南長沙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光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