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家學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綠色混凝土耐久性試驗研究
顏家學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8)
針對綠色混凝土的耐久性問題,在分析混凝土耐久性主要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研討粉煤灰這一特殊摻料的性能和特點,并選取相應的材料開展綠色混凝土強度、和易性、耐久性與經濟性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得出綠色混凝土不僅工作性良好,而且還有很高的后期強度與安全儲備,尤其是耐久性方面有著普通混凝土無法比擬的優勢;粉煤灰是綠色混凝土首選優質摻料等結論。
綠色混凝土;粉煤灰;耐久性;試驗
1.1 化學成分
粉煤灰化學成分共有八種,分別為:氧化鋁、氧化鐵、氧化鈣、氧化鎂、硫酸酐、氧化鉀、氧化鈉與氧化硅。其中含量較高的是氧化硅(52.8%)與氧化鋁(30.03%),氧化鉀的含量最少,一般不超過0.5%。
1.2 物理性能
粉煤灰基本物理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粉煤灰基本物理性能
1.3 顆粒組成
通過掃描電鏡觀察可知,粉煤灰粒群主要由各種顆粒通過混合而成,每種顆粒的形狀均不相同,按形貌可分為以下幾類:(1)環狀;(2)渣狀;(3)破碎狀;(4)粘聚狀。
1.4 粉煤灰作用原理
對于新拌混凝土而言,粉煤灰不僅能發揮解絮擴散與滾珠軸承等作用,提高和易性,還能與細砂、水泥一同起到微骨料的作用,改善混凝土的均勻性,填充內部細毛孔與孔隙,最終達到提高抗滲力與強度的目的。
硬化混凝土當中,熟石灰約占總量1/4,它是三方晶系,使用顯微鏡觀察可見片狀晶體,形狀為六角形。因熟石灰具有一定可溶性,所以無法在混凝土內部均勻分布,相比膠石和骨料,熟石灰孔較多,而且強度也很低,會對骨料和砂漿間強度的形成造成影響。而在摻加一定量粉煤灰之后,其含有的活性物質可以與熟石灰發生一系列反應,反應后生成水化硅結構,這種結構不溶于水,所以能提高混凝土的界面強度,減弱其滲透性。
粉煤灰使用熱電廠II級粉煤灰;水泥使用42.5普通硅酸鹽水泥;粗骨料選用粒徑為5.0~31.5 mm的碎石;細骨料選用當地產砂;外加劑為QJ-2高性能外加劑。
3.1 強度與和易性
按照C20、C35和C50標準對基準混凝土實施配比設計,設計過程主要使用超量取代方法。結合以往試驗結果可知,雙摻混凝土具有比單摻更大的坍落度(雙摻即為同時摻加減水劑與粉煤灰,單摻只摻加減水劑),而且其經時損失也相對較少,可發揮出良好的保塑與塑化作用,對商品混凝土泵送及預拌混凝土均有益處。從強度角度分析,水泥的活性比粉煤灰強,28 d內雙摻混凝土實際強度將略小于單摻混凝土,但在此之后粉煤灰逐漸發揮活性,60 d左右雙摻強度即可與單摻相同,說明粉煤灰有很強的后期增長力。經測算,90 d雙摻強度可達60 d的115%。
3.2 耐久性
(1)干縮變形
混凝土的玻璃球形顆粒含量較多,結構具有致密性,無裂縫,加之粉煤灰僅有很小的內比表面積和很弱的吸附水能力,所以雙摻混凝土具有很高的抗裂度,改善了脆性性質。相關測試結果表明,基準混凝土早期收縮以及塑性收縮均大于雙摻混凝土,雙摻混凝土的收縮極限保持在540-720×10-6范圍內,也比基準混凝土低很多。雖然在一段時間之后雙摻混凝土收縮值將與基準混凝土持平,但考慮到抗裂性只和早期干縮程度有關,所以雙摻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說明通過粉煤灰的適量摻加,能起到抑制混凝土早期干縮,提高抗裂性的作用。
(2)抗侵蝕能力
抗侵蝕試驗數據如表2所示。表2中,K值為溶液中混凝土抗壓強度和清水中混凝土抗壓強度的比值,當K>0.8時,為合格。由表2可知,綠色混凝土在30~180 d的齡期中,抗侵蝕能力始終滿足要求,說明其具有較強的抗侵蝕能力。

表2 抗侵蝕試驗數據
硫酸鹽侵蝕作用下,混凝土會發生兩個作用:其一是與熟石灰反應生成硫酸鈣鹽結晶,當結晶處于毛細孔內時,將引起膨脹;其二是石膏和鋁酸鈣反應會生成鈣礬石,輕則造成體積膨脹,嚴重時將引起破壞。摻入粉煤灰后能從化學與物理兩個角度避免混凝土被侵蝕,其中化學角度是對熟石灰進行穩定,而物理角度則是減少毛細孔。
(3)抗凍性與抗滲性
混凝土凍害主要和三個破壞壓力有關:其一,凍結膨脹加速孔隙水排出,產生一定擠水壓力;其二,凍結純水由溶液析出,導致溶液濃度增加,產生一定滲透壓力;其三,冰和過冷水間存在蒸汽壓差,促使凝膠水不斷擴散繼而產生滲透壓力。雙摻混凝土硬化時,內溫升高及早期收縮均在粉煤灰作用下被抑制,使其內部結構可順利形成。
3.3 經濟性
首先,粉煤灰能降低15%~45%水泥用量,并間接減少用于水泥生產的能源,緩解溫室效應;其次,降低15%~20%天然砂用量,對保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以及降低不可再生資源實際消耗均有重要意義;最后,粉煤灰產量充足,若未二次利用將造成環境污染,而合理應用粉煤灰,既能保護環境,減少排放,又能促進工業后續發展。
(1)綠色混凝土是集高性能與生態環保為一身的新型混凝土,是現階段建材工業主流發展方向,兼具環境效益、性能與經濟效益等優勢,在未來必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和推廣。綠色混凝土應用在技術方面沒有障礙,重點是要盡早轉變傳統觀念,全面提高綠色混凝土的應用力度。
(2)經試驗與實踐,綠色混凝土不僅工作性良好,而且還有很高的后期強度與安全儲備,尤其是耐久性方面有著普通混凝土無法比擬的優勢。
(3)在對綠色混凝土進行配置的過程中,應優先選用粉煤灰,或者是正是粉煤灰的摻入才賦予了綠色混凝土各種特點與優勢。
(4)試驗與實踐均表明,綠色混凝土可用在很多工程領域,如大體積砼、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與市政工程等,相信通過不斷完善與創新,綠色混凝土能徹底取代普通混凝土。
[1] 朱永祥,林祖宏,梁冠軍. 銅礦尾砂綠色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耐久性試驗研究[J]. 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31-35.
[2] 張海霞,王龍志,崔鑫,等. 基于尾礦砂利用技術的綠色混凝土施工技術研究[J]. 江西建材,2015,(12):94-99.
[3] 龍廣成,紀婧,馬昆林,等. 綠色自密實混凝土理論和實驗研究[J]. 材料導報,2014,(S1):331-335.
U214
C
1008-3383(2017)09-0087-02
2017-08-01
顏家學(1986-),男,貴州遵義人,中級,研究方向:公路工程及建筑材料研究與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