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民/農業部獸醫局
新時代獸醫事業發展重點任務
王功民/農業部獸醫局
1.成功消滅三種動物疫病,包括牛瘟、牛肺疫和馬鼻疽,下一步將有序推進馬傳貧消滅工作。
2.穩定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疫情發生起數顯著下降,常年平均免疫密度在90%以上,群體平均免疫抗體合格率在70%以上。近年來豬藍耳病、A型口蹄疫等主要動物保持低發態勢。
3.妥善應對新發疫病嚴密防范外來疫病,如H7N9流感、小反芻獸醫、非洲豬瘟等。(1)H7N9流感:2017年秋季全國全面實施免疫(H5+H7雙價苗),強化監測預警,強化養禽場生物安全管理等;(2)小反芻獸疫:實施綜合防控策略;強制免疫、強制撲殺、監測預警、檢疫監督等,截至目前,全國僅報告發生2起疫情;實施《全國小反芻獸疫消滅計劃》,到2020年,除毗鄰小反芻獸疫疫情國家的陸地邊境縣或沿邊境線范圍內的免疫隔離帶以外,力爭全國達到非免疫無疫;(3)非洲豬瘟:強化監測預警、邊境巡查;組織開展應急演練。聯合開展監導檢查;印發《非洲豬瘟疫情應急預案》。
4.全面推進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制定印發一系列防治計劃和指導意見,主要人畜共患病防治工作的制度框架,進一步明確防治目標。
5.積極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免疫和建立無疫區。
2012-2016年,全國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畜禽9 432萬頭(只),補助金額75.456億元。
自2014年起,屠宰環節中央財政補助金額每年達到6.65億元,地方財政按比例配套。
2016年起,屠宰環節病害豬無害化處理補貼資金由地方統籌包括均衡性轉移支付在內的資金予以保障。
1.科研投入進一步加強。對27家主要獸藥研究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十二五”期間上述機構共承擔中央投資科研項目1 000余項,資金總額達13.6億余元。
2.獸醫科技國際合作進一步加強。建立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馬傳貧、口蹄疫等12家OIE參考實驗室;2家協作中心:獸醫流行病學協作中心、食源性寄生蟲協作中心;1家FAO協作中心:亞太區人畜共患病協作中心。
完善了法律和行政法規,包括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標準技術規范、地方性法規等。完善獸醫法律體系,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下一步將繼續按照十九大會議精神,全面繼續深化獸醫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統籌運用獸醫領域的各種資源,全面激發社會活力,努力完成科學合理的獸醫管理體系。
1.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系統。目前擁有2個國家級動物疫病防控信息化項目、32個省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2 685個縣級動物防疫站、34 217個鄉鎮獸醫站。
2.獸藥監察和殘留監控系統。擁有5個國家級獸醫殘留基準實驗室、8個國家級獸藥安全評價實驗室、28個省級獸藥監察所、19個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生產企業。
1.病種多、病原復雜、污染面大、流行范圍廣。
2.重大動物疫病在局部地區仍呈流行態勢。
3.人畜共患病污染加重,局部地區呈流行狀態。
4.外來動物疫病傳入風險持續加大。
從養殖到屠宰鏈條長、環節多,人畜共患病、藥物殘留、細菌耐藥性等風險因素多,難防范,難管理。
1.化學性風險:獸藥風險、農藥殘留、環境污染物、非法添加物等。
2.生物性風險:細菌、病毒、寄生蟲等。
1.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重復建設,產能利用率低。
2.產品結構不合理。同質化嚴重,中小型企業的市場定位不明確,技術含量低,缺乏核心競爭力。
3.創新能力不強。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作用不明顯,產學研對接不緊密。
1.行業轉型升級難度大。“多、亂、小”并存,規模以上屠宰企業僅占26%;產能嚴重過剩。
2.企業主體責任難落實。收費代宰現象普遍,全國有代行為的企業占比高達85%;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注水等違法行為屢禁不止。
3.養殖環節質量安全風險傳遞隱患大,屠宰監管能力亟待提升。
1.獸醫管理體制仍需完善。(1)行政管理、監督執法、技術支持之間協調配合問題;(2)內外檢的職責邊界與協調配合問題;(3)工作條件能力與職責定位不匹配問題;(4)基層監管和服務能力不足問題;(5)獸醫工作責任體系不完善問題。
2.法律體系仍需健全。獸醫人員管理方面仍存在法律空白;法律法規間銜接不緊密、要求不一致;《獸藥管理條例》部分監管措施需要進一步完善;《生豬屠宰管理條例》執法機構需要進一步明確。
3.保障機制仍需優化。(1)強制免疫補貼機制完善問題;(2)養殖和屠宰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機制優化問題;(3)村級防疫員補助問題;(4)獸藥產品質量管理與殘留監控經費支持問題。
1.需進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場關系,形成“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協同效應。
2.需建立養殖、屠宰鏈條中市場主體的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1.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我國水土、環境、資源對農牧業生產的約束性不斷增強,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對降低資源消耗、保障動物源性食品供給具有特殊意義。
2.保障公共衛生安全。60%生物人類傳染病源于人獸共患病,75%的新發人類傳染病源自動物,因此保障公共衛生安全是將來需要進一步加強的工作重點。
3.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注意化學性風險和生物性風險。
4.保障生態環境安全。自覺把獸醫衛生工作和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緊密聯系起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把全面提高從養殖到屠宰全鏈條獸醫衛生風險控制能力作為主攻方向。
2.把全面提升獸醫體系效能作為核心任務。
3.把全面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
4.把全面促進產業發展作為關鍵舉措。
1.保障措施更加有力。
2.動物疫病防治能力顯著增強,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三大策略:重大動物疫病和重點人畜共患病計劃防治策略、畜禽健康促進策略、外來動物疫病風險防范策略。
3.從養殖到屠宰全鏈條監管能力顯著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顯著提升;活禽長距離大范圍調運得到有效規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不斷完善;屠宰行業基本實現分級分類管理。
4.獸藥產業和畜禽屠宰產業健康發展。獸藥產業總產值增長20%以上,大中型企業占比提高20%以上;規模以上生豬屠宰企業屠宰量占比超過80%;牛羊雞集中屠宰穩步推進,城市冰鮮肉市場占有率超過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