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高 宇
(西南林業(yè)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規(guī)劃·建筑·
無障礙設計在老年居住空間及環(huán)境的應用★
李曉林 高 宇
(西南林業(yè)大學,云南 昆明 650224)
對我國社會現(xiàn)狀、家庭結構和目前的養(yǎng)老方式進行了分析,從無障礙設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進行了論述,提出了安全、系統(tǒng)、易識別、易達、可交往的方法,進行了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研究,達到了無障礙設計能真正為所需人群服務的效果,解決了無障礙設計在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滯后、不完善的問題。
無障礙設計,老年居住空間,適老性,居住空間設計
1.1背景
1)長期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老齡化。1979年獨生子女政策開始實行,給我們帶來了近三十年的福利。而出生率一直處于下降趨勢,人口增長趨勢緩慢,就導致了中國的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根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到2030年我國超過60歲的老人人數(shù)到達4億人。2)目前在老年居住空間上的研究尚少。2009年住房和建設部標準制定司出版了《無障礙建設指南》,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無障礙化系統(tǒng)設計是一個短板,對于專門的實用的老年居住空間無障礙化的設計更是欠缺。3)十八大會議、“十三五”計劃。十八大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標要求,堅持創(chuàng)新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綠色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共享發(fā)展,統(tǒng)籌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規(guī)劃中,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制度第六十五章及六十六章分別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殘疾人的基本權益。
1.2國內外現(xiàn)狀
無障礙設計的首次提出是在西方國家。1961年,美國第一次提出了要制定無障礙設計標準和規(guī)范,1971年,該標準成為強制實行的條款[1],從此便把無障礙設計的概念推廣到了各個設計,所以到目前美國的無障礙設計體系是最系統(tǒng)、最普及的。在歐洲,英國的無障礙設計也在不斷完善法律和標準。
我國在無障礙化設計上的發(fā)展起步較晚,加上人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意識不強,所以我國公共環(huán)境的無障礙建設發(fā)展并不理想,直到2001年我國才出臺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相對于我國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沿海地區(qū),無障礙化設計是比較完善的,而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的無障礙設計更要滯后和不完善。筆者在南京所見:在地鐵樓梯一側有輪椅升降梯,還有專門的無障礙化通道,電梯里面的按鈕高度設計也是符合在輪椅上的人的坐高,樓梯的兩側扶手開始一端有盲文,地鐵通道里有盲道;公園、圖書館、商場等公共環(huán)境都設置有無障礙通道。而在經(jīng)濟水平不發(fā)達地區(qū),盲道的設置形同虛設,即便是設置有盲道,但隨處可見的是盲道被占用、被攔腰截斷……
1.3研究意義及目標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各個國家不可避免的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中國也早已在2003年步入了“老齡化”國家的行列中。現(xiàn)有的住宅設計已經(jīng)不能再滿足老年人的需求,配套的適合他們的設施建設和安全環(huán)境建設都已經(jīng)跟不上發(fā)展的腳步了。基于我國是個人口大國,如何使眾多老年人群的晚年過的安全、舒適、幸福,解決老年居住、出行等問題是整個社會迫在眉睫的問題。而獨生子女政策后,家庭養(yǎng)老的方式也將面臨巨大挑戰(zhàn)。
老年人和殘疾人由于自身特殊的特征,對環(huán)境的要求和體驗是異于常人的。生理上來說,他們的感知能力、認知能力開始下降,反應不再靈敏。心理上來說,雖然他們行動緩慢,反應遲鈍,他們仍然希望別人能夠尊重他們,給他們自己的空間。無障礙景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應該充分了解這些弱勢群體的心理活動和生理特點,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和受眾的不同去做適當?shù)恼{整。設計者應該與使用者感同身受。
2.1居住空間
居住空間是指臥室、起居室(廳)、餐廳、書房及娛樂室的使用空間。空間設計解決的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如何使人居住、使用起來更方便、舒適的問題。通過心理、行為、功能、空間界面、采光、照明、通風以及人體工程學等多方面來營造舒適的環(huán)境和氛圍。
2.2無障礙設計
無障礙設計:以人本精神為基礎的全方位設計,適合所有身體心理有差異的人群。
無障礙設施:為保障殘疾人、老年人、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區(qū)等建設工程配套建設的服務設施[2]。
3.1居住空間要素設計
1)門鎖設計。由于老人生理機能的退化,記憶力遠不如以前,傳統(tǒng)門鎖都是用鑰匙開啟,使用智能指紋鎖可避免忘記鑰匙或者忘記密碼的情況出現(xiàn),見圖1。
2)在有必要的地方放置智能感應裝置。人大腦中的信息80%都是來自視覺的反饋,但是對于視覺障礙者來說,更多的只能通過聽去感知世界。所以,可以通過在特定的地方放置感應裝置,比如通過在轉角處放置感應發(fā)聲裝置來讓體驗者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
3)廁所。廁所應該設有助力設備,幫助腿腳不便利的使用者能像正常人一樣使用衛(wèi)浴。地面鋪設要防滑,要有扶手,特別是在馬桶和浴室(浴盆)里,把手本身的材質也應該防滑。考慮到老年人膝蓋不好,馬桶的安裝高度要在43 cm~50 cm,方便下蹲。在廁所應該設有報警器,以便在洗澡不適時及時告知家人或者醫(yī)生,從而得到緊急救治。洗漱臺的高度應該在75 cm~85 cm,如果是使用輪椅,應該在65 cm~75 cm,并且臺子下面的進深應該大一些,方便輪椅進入。

4)儲物類。抽屜和柜子的進深應該小一些,因老人胳膊肩膀疼痛僵硬無法抬起,所以,物品最好擺放在伸手就能夠到的位置。
3.2綠化植物種植設計
老年人和殘疾人,他們自身的條件讓他們對室外環(huán)境和綠植的渴望要比正常人強烈。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生機勃勃的長勢看著使人心情明朗,有利于老年人和殘疾人的身心健康。所以在綠植選用時,我們更要花心思,從他們的角度考慮,不選擇落果類、根莖暴露的植被,選擇無毒,無害,少蟲害,少花絮的植被,通過景觀設計的造景手法,巧妙的運用孤植,把握好景觀小品和植被之間的相互關系,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當?shù)氐闹参铩囊曈X、聽覺、嗅覺上給老年人和殘疾人一種四季不同的身心體驗,激發(fā)他們生活的熱情,見圖2。

伊麗莎白的康復花園中提到了一些啟發(fā)性的造景意見,如下:
1)池內布滿苔蘚的石塊間不斷冒出水泡,視力障礙者也可以通過水墻感受溫度和濕度。2)不同氣味和顏色的植物以及質感豐富的石井使人們很容易感受到不同的觸覺和嗅覺體驗。3)在寬闊的植被區(qū),人們可以了解植物學及造園方面的知識。4)沿小路的不同植被使得游客有不同的觸覺體驗。
3.3室外環(huán)境要素設計
1)出入口設計。出入口的寬度設計應至少在120 cm以上,有高差時,應該用坡道解決高差問題。
2)坡道和臺階。坡道面平整,不光滑,不松動,不積水,表面做防滑處理。坡道的最大坡度為1∶12,長度不超過10 m,如果超過10 m,中間應該增加水平的休息平臺。轉彎處應該為平臺,在坡道轉彎,會使輪椅的一輪架空,發(fā)生危險。坡道低端應該留有較寬的平臺,保證使用輪椅者的視野廣闊。為了避免使用輪椅者跌倒或發(fā)生碰撞,通道上應該裝有圍欄和扶手。臺階:踏面寬面:30 cm~35 cm、每一級高度:10 cm~16 cm、幅寬:不小于90 cm。根據(jù)具體情況考慮夜間照明。
3)園路。無障礙景觀空間的園路應該滿足輪椅使用者的要求:平整不光滑,園路表面做防滑處理,避免高差,如必須要有高差,應不大于2 cm。路寬不小于135 cm,方便步行者和輪椅使用者錯身通過,園路兩側的植被不應該是落果類的綠化植被,避免輪椅行走負擔。另外,要有盲道和指引標志的設置,園區(qū)里所有的標識牌和扶手或者欄桿上都應該設置有盲文。園路可用鵝卵石鋪設保健小道,起伏的鵝卵石可以起到按摩作用,如圖3所示。園路材料的變化,也會為視覺障礙的老人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4)其他。a.車庫、停車場。車庫和停車場應該設置殘疾人通道,并且應該伴有良好的照明。殘疾人停車位間距應大于一般使用的停車位,因為輪椅使用者打開車門需要至少1.5 m的寬度,車庫地面所有方向的坡度都不能大于1∶20。停車場的殘疾人專用道寬度不能小于915 mm,殘疾人專用道在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各種天氣狀況。車庫與主體建筑之間的地面應該無高差。b.休息設施與標識物。在較長距離的游步道中間應設休息場所,如亭子、坐凳等。休息場所應有足夠的空間讓坐輪椅者與別人交談。聽覺較弱的人和聾啞人一般問路不方便,對他們來說,路標、指示牌、地圖等標識物很重要,這些標識物的色彩應明亮、和諧,適當?shù)牟课皇褂悯r艷的色彩,以刺激人的視覺,易引起殘疾人或老年人的注意。
[1] 相 麗,陳海明.無障礙設計與園林景觀[J].現(xiàn)代園藝,2012(10):130.
[2] 王 萍.以人為本建設無障礙設施[J].社會福利,2005(4):40-42.
[3] 王 寧.淺析昆明市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養(yǎng)老服務體系的構建[J].新西部,2010(6):11-12.
[4] 陳洪偉.關于無障礙景觀設計的思考[J].裝飾,2007(8):59-60.
[5] 方 婧,劉 杰.園林景觀的無障礙設計[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10):112.
[6] 趙玖香.淺談園林景觀無障礙設計原則及方法[J].群文天地,2012(20):96.
[7] 沈 開.針對行動不便人群的園林景觀無障礙設計[J].湖南農機,2013(3):108-109.
[8] 湯帥帥,胡小祎,殷 雄,等.淺析老人居住環(huán)境戶外景觀空間之“無障礙”設計[J].藝術科技,2014(1):56.
[9] 范曉莉.城市景觀環(huán)境中步行道路系統(tǒng)通用設計研究[J].藝術百家,2008,24(S1):113-117.
[10] 徐雨霞.老年住宅環(huán)境中通用設計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3.
[11] 崔永梅,祁素萍.營造和諧空間——淺析環(huán)境景觀中公共設施的無障礙設計[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201):114-115.
[12] 宣 煒.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公共健身設施通用設計研究[J].藝術百家,2011,27(S1):89-91.
[13] 王菁菁.城市公共空間的通用設計方法探究——以日本臨空公園和感官花園為例[A].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年會論文集(下冊)[C].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3:5.
[14] 李 莉.老齡社會居住區(qū)外環(huán)境通用設計導則及評價標準[J].建筑技術,2016(4706):518-521.
[15] 劉 敏,陳大乾.適合老人與殘疾人的環(huán)境設計探討[J].華中建筑,2000(3):120-121.
[16] 龐 峰.老年人住宅室外環(huán)境的無障礙設計[J].室內設計與裝修,2005(12):132-133.
[17] 向昭穎.無障礙設計理念及應用研究[J].機械設計,2013(3007):112-114.
[18] 謝金之,張春霞.以綠化景觀設計的視角——探討肢體殘疾人的心理與無障礙設計[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2012(12):279.
Applicationofbarrier-freedesigninelderlylivingspace★
LiXiaolinGaoYu
(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family structure and current pension methods of our country. It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barrier-free design. It puts forward the methods of safety, system, easy identification, accessibility and communication. The study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derly, to achieve the barrier-free design can really serve the needs of the crowd, to solve the barrier-free design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lagging, imperfect problems.
barrier design, older living space, suitable for old age, living space design
1009-6825(2017)29-0001-03
2017-08-03
★:西南林業(yè)大學科技創(chuàng)新基金2016年二級自籌經(jīng)費項目:無障礙化設計在老年居住空間的應用(項目編號:C16125)
李曉林(1994- ),女,在讀碩士; 高 宇(1967- ),男,副教授
TU241.9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