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婧 麗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節奏和韻律在橋梁美學設計中的應用初探
郝 婧 麗
(山西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12)
通過對節奏和韻律的美學作用進行分析,結合太原北中環橋的實例,對節奏和韻律在城市橋梁建筑美學設計中的應用進行初步探索。
節奏和韻律,類型分析,橋梁設計
節奏和韻律指的是同一圖案在一定的變化規律中,重復出現所產生的富有秩序的運動感。很早以前柏拉圖就提出,感受節奏是人類特有的能力,人能通過節奏和韻律感知外部世界的和諧美。當基本要素有秩序、有規律的變化就可產生節奏韻律的美,晝夜交替、季節轉換,自然界中水的漣漪、鮮花的花瓣等等都蘊藏著節奏與韻律美。正是由于節奏和韻律的這種美感,使得其在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建筑空間的美學設計。橋梁作為一種具有特殊語言的交通建筑,呈現線性的結構形態,韻律與節奏也成為橋梁美學設計最重要的因素。一條條線形優美的纜索、一排排整齊的拉索、一道道弧型的拱圈,還有連綿起伏的梁,橋梁以純粹結構構件排列而成的優雅動態令人心曠神怡。就像歌德說過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節奏和韻律使橋梁建筑富有獨特的音樂美,音樂可以撫摸人的心靈,橋梁建筑也能撫摸人的心靈。因此在橋梁美學設計中,應當著重突出橋梁這個最重要的特征,注意韻律與節奏的把握與應用。
節奏即事物內部各要素有規律、有秩序的重復排列,形成整齊一致的美感形式,節奏體現出事物普遍的發展狀態,事物的發展雖是錯綜復雜的,但還是能找到一定的規律,在錯綜復雜中有反復即形成節奏感。“它必須是一種動力形式,在持續穩定中保持多樣的變化”,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生活中的節奏感是大自然植入人類心理的基本審美感受,在藝術領域里同樣大量存在著節奏的關系。音樂中交替出現的有規律的強弱,速度及拍感的穩定統一,舞蹈中按節拍重復動作變化,繪畫藝術中點、線、面的穿插呼應,強弱虛實,疏密聚散,詩歌韻律的反復出現,電影情節的起伏變化等,都體現著節奏。在自然界中這種規律的變化廣泛存在著,就像人體的呼吸,空間藝術也不例外。蘇州園林有入口處的曲折狹長、大與小,寬與窄等各種空間變幻。高層建筑柱子與玻璃窗連續的樣式重復交替出現,連續梁橋綿延的梁與柱子。節奏使得空間藝術作品更具有表現力,使空間更豐富,充滿秩序感。
與節奏有密切關系的是韻律。“韻律”一詞源于格律詩,是詩歌中常用的名詞,原是指詩歌中的聲韻和律動,音的輕重、長短、高低的組合、勻稱間歇或停頓。“韻”即韻味;“律”即律動,換言之,韻律是指有韻味的律動。《舊唐書,元稹傳》:“思深語近,韻律調新,屬對無差,而風情宛然”。如果說,節奏可以被動地接受,那么韻律則要靠內心的感受,它是一種更深層次的審美情感。在生活中,有許多具有韻律美的現象,如中國古代的塔層層推進的檐口、圓明園的十七孔橋綿延的券洞、汽車車輪的輪軸、花朵開放的花瓣、樹葉的脈絡,這些韻律之美,存在于各個角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可以說節奏是韻律形式的純化,韻律是節奏形式的深化,節奏富于理性,而韻律則富于感性。一個合理的空間設計,通過韻律與節奏的有效配合,可以帶給人無限的美感,流暢的變化規律,產生令人舒適的藝術效果,對人的視覺進行強烈沖擊,讓人感覺到空間變化的無窮魅力和樂趣,從而帶來美的享受。
節奏和韻律在橋梁設計中表現為有一定的秩序性,同一形態按一定的節奏連續反復,產生具有律動的運動感。整體上和諧富于變化,可以使形態分別得到強調,但總體上又統一。例如拱橋仿佛豎琴一般綿延起伏的一條條拉索,為平滑如月的弧線拱帶來優雅動態。在橋梁設計中節奏和韻律的形式有連續、漸變、起伏和交替等幾種。
1)簡單。在連續的橋梁構件中,一種因素等距反復出現的連續因素。如橋梁等高等寬的柱子等。
2)交替。在橋梁設計中由兩種以上構件因素交替等距反復出現的連續構圖,可以做縱橫交錯、相互穿插的處理,以形成韻律。如矮塔斜拉的矮塔與拉索等距排列,矮塔的豎向排列與拉索構成的三角形交替排列等。
3)漸變。將某些組成部分,如體量的高低,大小,色彩的冷暖、濃淡,作規則的逐漸增加或減少所產生的和諧統一的韻律,也稱之為漸層。如我國古代塔身的變化運用相似的每層檐部與墻身的重復與變化而形成的漸變韻律,懸索橋隨著上部纜索曲線變化的吊桿。
4)起伏。橋梁形態起伏曲折變化遵循一定的節奏規律,它與漸變的韻律有所不同,在形體處理中更加強調某一因素高低錯落的動態變化。例如拱橋的拱形成的拋物線。
回歸到橋梁設計本身,橋梁設計可以分為“橋梁結構設計”和“橋梁建筑設計”兩大部分。橋梁結構設計的細想方法是將橋梁物化為不帶任何情感意義的物體,進而抽像化為位于地球重力場中符合力學平衡原則的點、線、面、體等幾何元素的組合,橋梁功能簡化為一組等價的力。而橋梁建筑設計需要直覺、形象思維和激情、才思及技巧。早自20世紀初以來,橋梁的設計一直被托付給了路橋結構工程師,橋梁設計只考慮結構設計好像已成習慣。但在現在城市景觀學熱潮的影響下,人們開始從一個新的角度考慮如何塑造城市中的這類元素,進而提升城市的面貌。在保證橋梁結構安全,以實用性為主,降低造價的基礎上,如何使橋梁構件富有優雅的節奏與韻律為橋梁美學設計提供了方向。這是在結構力學束縛下最經濟有效的方式,也是橋梁美學最突出的特點。應當有意識的將節奏和韻律規律應用在結構構件的排列上,例如連續的拱、拉索、塔和橋墩的排列方式及形態。同時在進行橋梁造型設計和空間的組合時,將橋梁的各部分之間在保持聯系的基礎上富于變化,成為一個有節奏的、統一和諧的整體。當然,除了造型和空間形成的韻律感,橋梁細部的變化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例如欄桿、路燈、甚至隔離設施等材料的造型、紋理以及色彩的漸變等。有了不同層次上這些精巧的變化,整個橋梁造型就不會顯得呆板,從而形成虛實變化的節奏美感、無聲而有韻律的秩序感。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會,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流經。近年來太原市城市建設迅猛發展,改造及新建了大小橋梁數座,太原市的北中環橋,設計全長1 300 m,是太原市近年來修建后最受歡迎的一座橋梁,該橋是太原中環路的重要組成,主線與濱河東、西路通過全立交聯通,保障了環路快速通行的要求。很多工程師覺得該橋結構設計與建筑設計的結合并不完美,但是能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正是得益于對節奏和韻律的完美應用。現在該橋已經建成通車,通過九曲十八彎的引橋輔路,可以看到如巨龍般飛躍河面的北中環橋,錯落有致,見圖1。

該橋先是應用對稱的五個拱形,成造型形體的線形起伏。使得橋梁表面輪廓線形成內在的連續韻律動態線。再通過非對稱的斜拉索產生界面重復與再現形成交替出現的韻律與節奏。同時,斜拉索和欄桿形成不同層次界面的裝飾紋樣,連續重復排列,從宏觀到微觀的統一變化,很容易就在視覺上產生節奏感和韻律感;五拱五跨反對稱的布置方式使得橋梁在連續重復排列中恰當地引入對比變異的元素,帶來了富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動態變化。整體造型通過拱與拉索的扭曲變化,帶來如音樂樂章般的旋律感,節奏分明,韻律和諧。最后設計師對五拱造型形體大小進行了精心的調整,增加了有規律的逐漸增減變化,形成漸變的效果。該橋通過有意識地運用相同或相似的形體、紋樣做有規律的穿插錯位,這種穿插錯位既有立體的、空間的造型,又有平面的紋樣,給人美的享受。最終形成了令人難忘的節奏與韻律感,造型別致新穎,非常受歡迎,成為了太原城市的新地標。
可以看到韻律與節奏對橋梁造型的優化作用巨大,能增強橋梁設計作品的感染力,引起人們的共鳴,產生美感,增強橋梁的藝術表現力。所以節奏和韻律是橋梁建筑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要熟悉其規律,假以數日,將其熟用。
[1] 丹 納,曹園英.藝術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
[2] 騰家俊,沈 平.現代橋梁建筑設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Applicationexplorationofrhythmandrhyminginbridgeaestheticsdesign
HaoJingli
(ShanxiInstituteofTrafficPlanning&SurveyDesign,Taiyuan030012,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s of rhythm and rhyming,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rhythm and rhyming in the aesthetic design of bridge architectur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North Central Bridge in Taiyuan.
rhythm and rhyming, type analysis, bridge design
1009-6825(2017)29-0159-02
2017-08-01
郝婧麗(1982- ),女,工程師
U44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