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晨
在基金行業即將迎來20周歲的時刻,回首行業砥礪奮進的五年,產品類型和投資標的均得到極大豐富,行業治理不斷深化,與互聯網的有效結合成為普惠金融的典范,不斷引領資管行業發展新方向。
在這一過程中,大型公司的綜合實力優勢愈發明顯,不僅業務資格全面,旗下產品線亦不斷完善,投研團隊日益壯大,投資策略日益豐富。
“憑借持續優勝的投資業績和完善的產品線布局,以工銀瑞信為代表的綜合型基金公司在競爭中的優勢愈發明顯,強者恒強的格局進一步形成。”業內人士表示。
產品全面布局,行業主題基金領銜同業
五年時間很短,滄海桑田如白駒過隙;五年時間又很長,在公募行業誕生至今的近20年中,過去五年的變化最為明顯,猶如青春期之于一生。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過去五年來,公募產品數量增加約3.15倍,具有先發優勢、有一定基礎規模的基金公司在多年的布局上再做增量,力爭能保持在行業第一梯隊。
《投資者報》統計,2012年三季度末至2017年三季度末,旗下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增幅比例排名前十的公司,公募規模增幅均在3倍以上。
“每只新基金的成立,都包含了從產品設計、申報、銷售、成立及管理全鏈條人員的心血,五年間公募產品數量增加3倍有余。萬涓匯流,終成大河。”業內人士感慨道。
進一步看,過去五年來,公募總規模從2012年三季度末的24338.13億增加至2017年三季度末111131.53億,增幅高達3.57倍,公募基金也一舉突破10萬億大關。
正是由于眾多基金公司不斷推陳出新,紛紛尋找新的突破點,為投資者提供豐富優質的理財工具,才推動了全行業規模突破10萬億元大關。這份行業成績單的取得,行業“標桿”基金公司可謂功不可沒。
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基金公司——工銀瑞信為例,公司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憑借突出的產品研發能力,公募基金、專戶、專項等產品創新方面均走在行業前列,產品線布局不斷完善。截至9月底,工銀瑞信旗下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已達111只,持續優勝的業績表現得到了普通投資者和機構客戶的一致認可,規模穩步增長,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穩居行業第二。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工銀瑞信旗下的100多只公募基金產品中,多達27只的行業主題偏股基金軍團令行業為之矚目,這些產品涵蓋金融地產、農業等傳統行業及養老、醫療、物流、文體等新興主題產業,并使得工銀瑞信成為業內行業和主題基金布局最全面的基金公司之一。
在不斷完善被動型產品線的同時,工銀瑞信亦在厲兵秣馬加強指數投資團隊建設。今年4月,工銀瑞信已專門設立指數投資中心,全面負責公司被動業務的投資、銷售、產品開發和服務工作,指數投資管理實力不斷提升。
經過十二年多的發展,工銀瑞信已成為一家擁有公募、專戶、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社保基金境內外委托投資、QDII、QFII、RQFII等多項業務資格的全能型資產管理公司。公司為逾1800萬境內外客戶提供涵蓋公募與私募、上市與非上市、境內與跨境業務的全方位財富管理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全面的業務資格更加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發展,豐富的產品線更好地滿足了投資人多元化的理財和資產配置需求。
投研團隊穩定,長期業績斐然
前三季度行情收官,上證綜指取得7.9%的漲幅,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分別取得了12.42%、8.75%的平均回報,因此今年也有了“炒股不如買基”的感慨。實際上,若將時間周期進一步拉長,一些基金的長期回報足以“碾壓”股票投資。
以工銀瑞信旗下首只基金工銀核心價值混合為例,該基金成立逾12年,截至11月3日累計回報已近600%,不僅超越業績基準314%以上,亦大幅領先同期滬深300指數達260%。
成立于2013年8月26日的工銀金融地產便是最好的例證。該基金誕生一年后即“一戰成名”,以逾102%的收益率奪得2014年度冠軍,跑贏業績基準逾66%,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逾50%。
截至11月3日,作為具有行業代表性的金融地產主題基金,工銀金融地產成立四年多累計回報更是高達205.96%,跑贏業績基準達133%,更大幅超越同期滬深300指數達130%以上。該基金以持續大幅跑贏業績基準的表現,證明了自身優異且可持續的投資實力。
今年以來結構性行情明顯,金融、消費等藍籌一騎絕塵,估值與業績相匹配,也更為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過往的歷史業績證明,通過優質金融地產主題基金進行長期布局,大概率能獲得超額回報。
業績優秀、成長空間大的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會得到認可,這類公司也更愿意分紅,紅利投資策略被證明行之有效。目前市場上唯一一只跟蹤深證紅利指數的基金產品便是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
銀河證券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最近1年、2年、3年及5年漲幅分別為37.88%、45.68%、114.96%、150.66%,其最近2年、3年、5年的回報均居股票ETF基金前5位,長期投資價值凸顯。
“基于周期及A股過去20多年的市場規律,從2016年2月開始往后的7年左右時間,股票市場投資風格再次轉為價值型投資,紅利投資十分契合當前的大周期背景,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紅利投資屬于發達市場成熟的SmartBeta策略,在有效性較低的A股市場,中長期業績優勢更加明顯。”華泰證券指出。
多年的基金投資經驗顯示,公司1-2只基金成績優異不足為奇,但若公司整體業績突出,才能證明公司投研體系與投資策略的成功。
事實上,工銀瑞信旗下基金產品的業績便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全面開花”,旗下的12只權益類基金收益排名均位居同類TOP10,其中4只混合基金表現尤為出色:工銀新趨勢靈活配置混合A贏得同類冠軍,工銀金融地產混合基金憑借22.16%的收益位列同類第6,近3年業績排名高居同類第2名。
追根溯源,優異的成績往往離不開公司對投資能力的高度重視與投研體系的不斷完善。《投資者報》了解到,工銀瑞信已經建立了11個投資能力中心以及18個研究中心,其中包括權益投資能力中心7個、固定收益投資能力中心4個,通過精細化分工合作提升了投研團隊的整體戰斗力,建立了覆蓋境內外股票、債券市場的全面投資管理能力。據悉,工銀瑞信目前投研團隊擁有逾180人,由資深基金經理和研究員組成,投資人員平均從業年限約10年,且為業內公認的人員最為穩定的基金公司之一。
截至2016年年底,工銀瑞信基金經理人數45人,是同業擁有基金經理數量第二多的基金公司,并且是基金經理人數前十的基金公司中,唯一一家年內無基金經理發生離職的基金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