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朝陽教育始終圍繞“三個優先”策略(規劃優先、投入優先、政策優先),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黨建為引領,以優質化建設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提升質量為核心,以隊伍建設為抓手,以制度機制為保障,著力推進學區化綜合改革、教師隊伍建設、素質教育八項工程等工作,不斷提升朝陽教育內涵式發展水平,全面促進教育質量提升。本期,我們將呈現朝陽教委做大教育、做強教育的實踐探索以及三里屯一中、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附屬學校、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改革經驗。
從教育大區到教育強區,這是朝陽教育的發展方向,也是朝陽人民的殷切期望。為了讓孩子“好上學”,更是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朝陽教委采取了諸多舉措。
1.“外引”“內推”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為了讓朝陽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十二五”期間,朝陽區通過調整學校布局、集團化辦學、深度聯盟、引入名校、名校辦分校、城鄉教育一體化、高校聯合等“外引”“內推”方式,擴充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近幾年,朝陽區引進全國優質學校合作辦學達37所,轉型升級中小學83所,全區優質資源校址數增加到236址,占中小學校址數的83.6%,較2012年提高了30%。有效滿足了百姓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顯著增強了全區教育發展的底氣與活力。
2.學區化改革構建教育治理新格局
為了構建教育治理新格局,搭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尋找區域教育發展新的生長點。2014年,朝陽區拉開學區化改革的大幕。
朝陽區整體分析全區學校資源,根據城市空間布局、區域功能定位、學校分布特點和學齡人口變化情況,形成“4帶—15學區—40片區”的學區化發展格局。資源重組后,將工作重點放在構建學區治理新模式,完善運行機制,激發學校辦學活力,促進學校內涵發展上。在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以“共商共治”為核心思想,構建義務教育學區治理新模式,逐步構建廣泛參與的共商共治機制;組建“五位一體”(學區理事會、黨建研究會、督學責任區、培訓共同體、教研共同體)的學區組織框架;深化“協同發展”的學區評價方式;搭建教育資源“四共享”(共享設施設備、骨干師資、優質課程、信息網絡)平臺;構建特色人才“一貫制”培養體系。
3.課程課堂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加強課程頂層設計。建立課程領導、學術指導、課程準入、課程創生、課程運行機制,建構區域課程培訓、審批、視導、指導團隊聘任使用、校本課程審議評估等制度,完善課程資源庫,加強區域層面學校整體課程建設的規劃管理與指導。圍繞提高課程領導力開展系列培訓,鼓勵學校自主實驗,體現辦學特色。指導學校做好學校課程頂層設計與結構創新,加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實現中小課程銜接,持續提升基礎教育質量。
加強課程育人導向。堅持學科主渠道育德,圍繞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課程整體構建與實施、課堂主渠道育人方法與途徑、德育課題的研究與引領,三課并舉,構建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體系,實現全員、全科、全程育人。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能力為目標,圍繞著“創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主題,引導學校和教師轉變課堂教學觀念,構建開放的教與學模式。
加強綜合實踐育人功能。深入落實學科改進意見,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和學科實踐課程建設。借助“社會大課堂”資源,跨學科聯動開展豐富多元的實踐活動。
加強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互動教學平臺正式推出,啟動了百所“智慧校園”實驗校建設項目,積極探索基于網絡資源、信息技術的學習方式變革路徑,形成了常態化的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教學實施策略。鼓勵學校積極開展和探索微視頻輔助教學的研究和實驗。
借力社會資源服務教育發展。充分利用首都及區域豐富的智力資源和教育資源,在市教委統一推動下,朝陽區全面加強與中科院、社科院等高校、研究機構的合作,開展“走進朝陽大講堂”“專家進校園”等活動,探索育人新模式。
4.“人才強教”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近年來,朝陽區進一步加大教育人才隊伍培養力度,為教育質量提升提供了堅實的人才隊伍支撐。
一是突出能力建設,基礎性人才隊伍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堅持“以人為本、按需培訓、分層分類、提高效益”的原則,融通教研、科研、培訓3條主線,著重提升了干部依法治教、教師科學執教的能力。二是突出高端引領,大力開展“雙名工程”(名校長、名師工程)。先后啟動了四輪“雙名工程”,加強高層次骨干人才建設。建立健全了優秀人才的引進、培育、塑造、激勵等工作機制,堅持“課題引領”,強調“機制建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隊伍梯次建設初步形成。三是突出區域優勢,人才隊伍國際化特色凸顯。重視全社會教育人才資源的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區域涉外教育資源,建設境外培訓基地,引進外國教育專家。四是突出城鄉一體,促進干部教師配置均衡。組建市區級示范學校帶動農村學校發展的“城鄉發展共同體”,融通教研、科研、培訓,探索城鄉學校一體化共同發展的新模式。通過制定《關于校級領導干部交流的實施意見》和《朝陽區教育系統義務教育學校教師交流工作辦法(試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干部教師的均衡分布程度。
目前,全區特級教師人數達到202人,居全市前列。市級學科帶頭人56人,市級骨干教師281人,均占北京市總量的1/7。各級各類骨干教師占專任教師比例達到48.34%,實現了每一所學校都有骨干教師任教。
近些年,朝陽區教育綜合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仍然面臨一些問題與矛盾,主要表現:一是區域群眾持續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與朝陽區優質教育資源總量相對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二是隨著人口生育政策調整,教育資源將面臨入園入學高峰的嚴峻挑戰;三是教育隊伍整體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約區域教育高效高質發展的關鍵因素。
下一步,我們將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主動把握、積極適應教育新常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抓好“兩貫徹一落實”,落實區委、區政府對教育提出的“創強爭先”的要求(“創強”即推進教育強區建設,“爭先”即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堅持“保優勢、補短板、增動力、提品質”的發展思路,大力推進朝陽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區建設。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推進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激發教育發展活力;二是深入教育環境感召力建設,進一步優化教育發展環境;三是深化素質教育,進一步推動教育內涵發展;四是堅持人才強教,進一步提高教育專業化水平;五是統籌教育協調多元發展,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品質;六是加強黨建工作,進一步增強教育發展合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