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鑑 張婧如
【摘要】 目的:分析CT靶掃描及重建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的臨床診斷價值。方法:利用GE寶石能譜CT及飛利浦Brilliance iCT對患者胸部進行掃描篩查,對CT診斷為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研究,并利用薄層高分辨(HRCT)靶掃描對結節組織進行掃描,并把掃描后的原始數據和圖像傳送至工作站進行容積再現(VR)、多平面重組(MPR)、表面投影顯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有關重建處理;并利用不同的窗位、窗寬對結節的形態、分布部位、密度、邊緣特征、內部結構、胸膜受累狀況、周圍血管集聚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以分析孤立性肺結節的良惡性狀況。結果:經CT診斷,87例周圍性肺癌中有4例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誤診,準確率為95.40%;11例患者為良性結節中有1例良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誤診,準確率為90.91%。結論:在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診斷中,應用CT靶掃描及重建技術能夠可靠地顯示出孤立性肺結節的邊緣特征、內部結構的CT征象,對于孤立性肺結節良惡性臨床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孤立性肺結節; CT靶掃描; 重建技術; 臨床診斷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1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036-02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CT target scanning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nodules.Method:The scars of the patients were scanned by GE gemma spectrum CT and Philips Brilliance iCT.The patients with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were studied by CT and the nodular tissues were scanned by thin layer high resolution(HRCT),surface projection display(SSD),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min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nIP),and so on,and the reconstructed data was transmitted to the workstation for volume reproduction(VR),multi-planar recombination(MPR).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hape of the nodules,the location of the nodules,the density,the edge characteristics,the internal structure,the pleural involvement and the surrounding blood vessel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ifferent window positions and window width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benign and malignant situation.Result: By CT diagnosis,87 case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in 4 cases of malignant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misdiagnosed, the accuracy rate was 95.40%.Conclusion:CT diagnosis and reconstruction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can reliably show the marginal features of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CT signs of internal structure,and clinic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ulmonary nodules.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CT target scan;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Clinical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Longyan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Longyan 364000,China
孤立性肺結節(SPN)為肺實質內直徑≤3cm的類圓形、單發圓形結節,患者不伴有顯著的局部淋巴結腫大、衛星病灶及肺不張等病癥[1]。臨床中常見SPN病變主要為感染、肺癌、良性腫瘤及轉移瘤等,所以對孤立性肺結節早期的臨床診斷,會對臨床資料方法的選擇造成直接的影響[2-3]。為分析CT靶掃描及重建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診斷價值,本文對從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98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其歸納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就診的98例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臨床資料,其中11例良性SPN患者,87例惡性SPN患者,98例患者均通過手術病理得以證實。87例惡性SPN患者中,女58例,男29例,年齡25~82歲,平均(55.8±4.8)歲;其中原位腺癌32例,微浸潤腺癌27例,微浸潤腺癌24例,鱗癌3例,大細胞癌1例。11例良性SPN患者中,男5例,女6例,年齡26~71歲,平均(53.8±5.2)歲,其中炎性肉芽腫3例,不典型腺瘤樣增生3例,球形肺炎2例,隱球菌感染、錯構瘤、結核瘤各1例。SPN患者臨床表現:30例咳嗽,14例胸痛,5例出現咳痰、咳嗽、胸痛。endprint
1.2 方法
利用GE寶石能譜CT及飛利浦Brilliance iCT對患者胸部進行掃描篩查,對CT診斷為孤立性肺結節患者進行研究,并利用薄層高分辨(HRCT)靶掃描對結節組織進行掃描,并把掃描后的原始數據和圖像傳送至工作站進行容積再現(VR)、多平面重組(MPR)、表面投影顯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有關重建處理;并利用不同的窗位、窗寬對結節的形態、分布部位、密度、邊緣特征、內部結構、胸膜受累狀況、周圍血管集聚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以分析孤立性肺結節的良惡性狀況;并利用手術病理及后期隨訪來判定CT診斷的準確性。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CT診斷,98例手術患者中,87例為周圍性肺癌,其中有4例惡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誤診,準確率為95.40%;11例患者為良性結節,其中1例良性孤立性肺結節患者誤診,準確率為90.91%,良惡性孤立性結節主要特征見表1。
3 討論
3.1 孤立性肺結節CT靶掃描技術的優勢
本文對98例患者行薄層高分辨靶掃描,先對患者行常規CT掃描,當患者具有結節特征時,在對患者實施薄層高分辨率靶掃描,將掃描獲得數據及圖像傳輸至工作站進行容積再現(VR)、多平面重組(MPR)、表面投影顯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有關重建處理;并利用不同的窗位、窗寬對結節的形態、分布部位、密度、邊緣特征、內部結構、胸膜受累狀況、周圍血管集聚等相關指標進行分析[3-5]。
薄層高分辨率靶掃描主要優勢為利用小FOV,在相同矩陣狀態下,因視野內像素減小,可以獲取高分辨率的優質圖像,增強了組織空間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清晰展現了病灶的邊界、密度、形態、周圍血管支氣管束及與內部細微結構之間的關系,最為基礎的是可以根據最原始的數據來實施后續重建處理,尤其是重組技術的利用及MPR圖像的分析[6]。因各向同性,讓橫斷面掃描角度不再受到限制,可以充分展現出胸膜牽拉征、分葉征、空泡征、毛刺征、空氣支氣管、支氣管血管集束征等相關特征,這與常規掃描獲取的原始數據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薄層高分辨率靶掃描并不是簡單的幾何放大,可以獲得較為清晰的圖像。
3.2 孤立性肺結節CT表現
3.2.1 孤立性肺結節形態及大小 良惡性結節在外觀形態上主要為圓形和類圓形兩種形態,良性結節大小4~28 mm,平均10.3 mm,惡性結節形態大小為4.9~28.2 mm,平均13.7 mm[7]。本文研究發現,有38例(43.67%)患者的惡性結節形態大小<10 mm,所以單從結節的形態大小無法判定結節的良惡性,對孤立性肺結節的分析還要結合于其他臨床診斷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對于無法確定的患者,應及時進行隨訪。
3.2.2 結節內部結構分析 密度:對結節密度大小進行分析,可將結節密度分為純磨玻璃密度結節、混雜密度結節、實性結節。在臨床中,良性結節密度一般較為均勻,密度含量較高;而惡性結節卻由于內部缺血出現壞死現象,從而引發內部密度均勻度較差,但臨床中發現小惡性結節密度也可能是均勻狀態[8]。空泡征:為結節內直徑≤5 mm的低密度影或者氣體密度影,為囊狀單發、小囊狀,常分布在結節中央或者邊緣地區。空氣支氣管征:其為通向肺癌含氣支氣管影。鈣化和空洞:惡性結節的鈣化現象較少,其臨床表現為偏心性分布的沙粒狀、小點狀及不定形的鈣化現象;而在良性結節患者中,結核球出現的鈣化風險要顯著高于其他結節,然而錯構瘤的鈣化在臨床中較為常見,表現為爆米花樣鈣化現象。
3.3 孤立性肺結節CT診斷
孤立性肺結節CT診斷主要是通過對結節的密度、邊緣特征、形態、胸膜受累情況、周圍血管集聚及結節內部結構等狀況進行綜合分析;掃描結果中結節邊緣清晰,且出現胸膜凹陷征、分葉、血管聚集征和毛刺癥狀,以及結節出現空氣支氣管征和空泡征,則患者存在惡性結節風險較大;而結節邊緣較為模糊,且出現直邊征、暈征等特征,則可能為良性結節[9-12]。而對于無法確定的結節,對肺結節的變化狀況進行動態觀察具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隨訪時若出現密度增高、空泡征、結節增大、分葉、支氣管充氣征、毛刺等,則意味著患者可能為惡性變化。在對患者隨訪時,若長期穩定不變,或者逐漸縮小直至消失,則可能為良性結節。
總之,在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診斷中,CT靶掃描及重建技術可以最大程度上展現出孤立性肺結節的影像學特征,為孤立性肺結節的臨床診斷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對患者的臨床治療方式的選擇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手術風險。
參考文獻
[1]高豐,葛碗俊,李銘,等.經多層螺旋CT探討肺磨玻璃結節與支氣管的關系[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3,47(2):157-161.
[2]胡玉娜,施裕新.惡性孤立性肺結節的CT征像及其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醫學,2011,18(4):567-568.
[3]韋大忠,吳書信.16層CT三維重建和高分辨率CT在小肺癌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13,20(4):384-385.
[4]孫康.孤立性肺結節的CT診斷及病理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7):2340-2341.
[5]于春英,楊西海,激揚,等.CT三維重建成像對孤立性肺結節形態特征的顯示[J].河北醫學,2013,19(12):1783-1785.
[6]吳大壯,付漢平,朱東華.高分辨率CT鑒別診斷肺內孤立性結節的價值[J].醫學檢驗,2011,12(8):100.
[7]王和平,張文奇,土兆宇.螺旋CT掃描與三維重建對微小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33(5):597-598.
[8]史華莉,孫瓊芳,涂蓉,等.CT三維重建技術對肺內孤立性結節的診斷價值[EB/OL]. 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4,8(5):922-924.
[9]方金忠,張文奇,王善軍,等.螺旋CT靶掃描及后處理重建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7):1138-1143.
[10]吳海鴿,汪軍峰,袁鴻絆,等.多層螺旋CT薄層重建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價值[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8,24(2):187-191.
[11]曾艷妮,楊文海,張期蓮,等.螺旋CT靶掃描在孤立性肺結節中的診斷價值[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6):1136-1137.
[12]關建中,田建明,蕭毅,等.64層CT掃描后處理技術對孤立性肺結節的診斷價值[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32(3):219-221.
(收稿日期:2017-0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