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群
【摘要】 目的:研究婦產科臨床護理差異性及對策。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6-12月入住筆者所在醫院的60例婦產科患者作為觀察組,對其采用優化護理干預,另選60例同期未進行優化護理的婦產科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實施護理干預前后各種消極情緒的改善情況及疼痛緩解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100%)與對照組(73.33%)相比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經優質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障礙和恐懼發生率明顯低于優質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的消極情緒無明顯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優化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疼痛緩解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婦產科臨床優質護理可有效減少患者消極情緒,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促進患者預后身心健康的恢復。
【關鍵詞】 婦產科; 臨床護理; 差異性; 對策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071-02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逐年提高。由于婦產科與其他科室的護理內容存在一定差異,患者治療期間情緒緊張及術后傷口疼痛都可一定程度上影響對護理的滿意情況及生活質量,護理服務常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采取相應的對策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1]。研究顯示,通過踐行全程優質護理、改善周圍環境等護理措施對婦產科患者進行干預,可以有效減少患者消極情緒,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2]。為進一步分析婦產科臨床護理差異性及對策,將2013年6-12月入住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的6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采用優化護理進行干預,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6-12月入住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的12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納入標準:(1)意識清楚、神智正常,能對事物進行清晰表達的患者;(2)主動配合調查,各項生命體征平穩的患者。排除標準:(1)心、肝、腎嚴重疾病的患者;(2)血壓、血糖水平嚴重異常的患者。對照組產婦年齡17~35歲,平均(27.32±6.98)歲,陰道手術21例,剖宮產手術23例,子宮附件摘除手術11例,子宮全切除手術5例。觀察組產婦年齡18~34歲,平均(27.47±5.16)歲,陰道手術22例,剖宮產手術22例,子宮附件摘除手術9例,子宮全切除手術7例。兩組產婦平均年齡、手術類型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平衡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制定護理方案并實施;積極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與生命體征,及時發現患者提出合理要求并做適當處理。
觀察組產婦實施全程優質化護理服務,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所有研究對象入院后即對其及家屬進行醫院環境、注意事項等入院指導,護理人員對病房及時通風換氣,保持病房溫度24 ℃~26 ℃,濕度50%~60%,并根據季節不同發放薄厚不同的棉被。對于即將行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在術前對其進行心理疏導,陪同產婦交流,為其講解各類成功分娩案例及產房趣事,有效緩解產婦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術前密切監測產婦體溫、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對于輸液患者,要將液體加溫至39 ℃左右再輸注給患者。
1.2.2 術中護理 術中護理人員嚴格配合醫生執行無菌操作,同時在術中以眼神、動作、語言給予患者支持,鼓勵,分散其注意力,減少患者手術中的痛苦。采取暖水袋或毛毯對手術患者進行保溫,囑咐其進行正確呼吸深度及頻率,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對于指標異常的患者立即采取相應的救治。
1.2.3 術后護理 術后指導患者采取舒適體位,并協助其進行翻身。術后通過音樂療法等分散患者注意,同時及時安慰患者以減少術后疼痛。指導患者家屬為其準備高蛋白質、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證合理飲食。
1.2.4 生理護理 (1)給予休克患者吸氧護理,改善患者缺氧情況,避免患者發生窒息危險。(2)針對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時補液,保持循環血量在正常范圍內。(3)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敷料是否清潔干燥,避免感染。此外,保持患者床單清潔,協助患者變換體位,增強營養,防止壓瘡的發生。(4)在患者出現腹痛的情況下,嚴禁給予患者止痛藥,以防延誤病情。(5)陰道出血時,嚴禁用紗布塞入陰道進行止血,以免不能準確計算出血量而延誤病情。
1.2.5 心理護理 (1)向患者詳細介紹醫院概況和規章制度,使患者快速了解醫院環境,順利的角色轉換,介紹患者的新身份。護士以友善的眼神,和藹的語氣,得體的肢體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良好的親和力可以消除患者與護士之間的陌生感,提高患者依從性。(2)護士向患者詳細講解手術的目的、手術中的注意事項,并進行健康教育。對于有再孕計劃的患者,要詳細告知患者手術后雖然減少受孕幾率,但還是有受孕可能的。減少患者緊張、焦慮的消極情緒。(3)護理過程中護士增加與患者的溝通時間,培養護士患者之間的信任感,消除患者自卑心理,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病魔。(4)同時使患者家屬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療情況,鼓勵家屬尤其是患者丈夫或男友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多安慰鼓勵患者,促進患者身心健康。(5)在護理過程中盡量滿足患者各方面的需要,使婦產科患者在治療期間保持心情舒暢。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情況,護理人員在護理干預后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分≥85分為非常滿意;評分60~85分為滿意;評分<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 =非常滿意率+滿意率。(2)比較兩組產婦實施護理干預前后各種消極情緒的改善情況,具體包括焦慮、抑郁、情緒障礙和恐懼。(3)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前后疼痛緩解情況,分為0級(無疼痛)、1級(輕度疼痛)、endprint
2級(中度疼痛)和3級(重度疼痛),疼痛緩解總有效率=(0級+1級+2級)/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100%)與對照組(73.33%)相比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患者消極情緒狀況比較
觀察組產婦經優質護理后,焦慮、抑郁、情緒障礙和恐懼發生率明顯低于優質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產婦護理干預前后的消極情緒無明顯改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疼痛緩解情況比較
經過優化護理后,觀察組產婦疼痛緩解總有效率(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婦產科手術患者治療期間情緒緊張及術后傷口疼痛都可一定程度上影響正常生活,并且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醫療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護理服務治療的要求亦不斷提高。經過研究顯示,觀察組產婦實施優化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高達100%,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近幾年來,筆者所在科室有20多位護理人員相繼取得本科學歷,并定期進行護理理論操作技能考試,提高護士文化素質。在進行優質護理過程中,筆者所在醫院護理部為了注意提高婦產科護士的自身素質,定期開展婦產科臨床護理知識講座對其進行培訓,同時積極鼓勵護士定期參加院內外新技術的培訓和學習。在優化護理過程中加強對婦女的心理護理,進行確實有效的心理疏導,減少患者負面情緒,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形成相互信任的良好氛圍[3]。此外,護理干預期間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密切溝通,對患者的具體需要盡量給予滿足,同時在護理期間采用音樂療法,并指導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左右,這對消除患者孤獨情緒,改善患者不良身心狀態都有顯著的作用[4]。對婦產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疾病的了解更加深入,有助于患者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5-6]。
近幾年來,優質護理服務被逐漸應用于臨床婦產科護理,相對于常規護理模式,優質護理更注重于人性化護理和人文關懷,在醫院病房內設置專科宣傳板,定期開課,視頻教學,對剖宮產手術、異位妊娠、陰道疾病、子宮附件摘除和子宮全切除手術等進行教育,使婦產科患者對疾病知識進一步了解,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7-8]。此外,相對于常規護理模式,優化護理模式在病室裝飾方面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變,例如增設沙發、嬰兒床,溫馨的墻壁顏色等,使患者心情舒適,緩解患者就診時緊張、壓抑的情緒,有助于患者保持身心愉悅[9-10]。
綜上所述,經過婦產科臨床優質護理后,可有效減少患者消極情緒,緩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促進患者預后身心健康的恢復。
參考文獻
[1]潘敏,雪麗霜,零恒莉,等.產程早期體位干預配合分娩輔助設施對分娩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97-300.
[2]潘繼紅,葉寧,周立平,等.追蹤管理法和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19):50-53.
[3]陳秀芬.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1):2007-2008.
[4]張詠梅.護理質量評價對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9):799-800.
[5]鄔俏璇,朱社寧,譚荔荔,等.產科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9):777-780.
[6] 石永麗,王艷俠,孟俊芳,等.婦產科醫護合作決策分級護理級別的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4):5-7.
[7]孫麗珍.產科護士維護患者安全的護理行為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12):5-8.
[8]王娜,丁焱.無剖宮產指征產科醫務人員選擇剖宮產原因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6):39-41.
[9]牟宗梅,王凌燕,陳秀娟,等.婦產科患者手術后醫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1):2797-2799.
[10]劉芳,陳紅玲,姜廣榮,等.團隊急救模式用于失血性休克產婦救治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3,28(10):15-16.
(收稿日期:2017-0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