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偉
【摘要】目的 觀察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胺碘酮急診治療臨床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間診療的9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依據診斷標準確診后,對90例患者均實施胺碘酮治療,觀察患者治療臨床效果。結果 90例患者中,竇性心動過速治療總有效率為76.67%、持續性房顫治療總有效率為88.23%、陣發性房顫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室性早搏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總藥物不良反應例數為15例,包含血壓下降3例、惡心嘔吐6例、肝功能損傷3例、甲狀腺功能驟減3例。結論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癥治療中,胺碘酮屬于常見備選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優、安全性高的優勢,適用于臨床救治工作。
【關鍵詞】冠心病;心律失常;胺碘酮;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0..02
冠心病(即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古稱為胸痹,屬于常見心臟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群,即多發于年齡在45歲以上男性、55歲以上女性、絕經女性,可分為隱匿型、心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猝死型五種。致病機理:機體因過量脂質的攝入,致使其難以完全代謝,甚至出現代謝受阻,最終誘發血脂沉著,以白色斑塊的性狀逐步引起動脈狹窄,使其在心臟供血障礙的條條件,衍生缺血性心臟病或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即為心臟舒張、收縮規律,以竇房節電流控制的方式,維持心臟活動,而心律失常則主要由冠心病所致。目前,常見冠心病治療藥物以抗血栓類、硝酸酯類、纖溶類為主,如胺碘酮藥物的運用,可在某種程度上達到抗顫效果,顯著改善由冠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1]。鑒于此,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間診療的9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為研究對象,觀察胺碘酮急診治療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2月間診療的90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男性56例、女性34例;年齡區間在51~88歲,平均年齡為(69.5±18.5)歲;竇性心動過速15例、持續性房顫34例、陣發性房顫27例、14例室性早搏。90例患者均經心電圖檢查后確診,排除竇性心動過緩、病態竇房綜合征和竇房阻滯;患者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心悸和心絞痛、氣促與其它性系統病癥;所有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胺碘酮(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070056,生產廠家: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初始劑量應控制在150 mg(靜注負荷量),持續靜注10min后,改為靜脈滴注,即以
1 mg/min滴注速率,給藥6h。隨后依據患者病情變化,將給藥劑量縮減至0.5 mg/min。若患者在此期間心律失常癥狀未得以顯著改善或效果不理想,則應于給藥1/3 h后再次靜注胺碘酮150 mg,但24 h胺碘酮持續給藥量應控制在2000 mg以下。若要科學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則應在胺碘酮治療期間,時刻觀察患者血氧飽和度和血壓變化,且于治療前后分別實施心電圖監測,精準記錄檢查結果[2]。
注意事項:于胺碘酮給藥期間,應時刻關注患者是否存在交叉過敏,如碘過敏者易存在本品過敏幾率;低血壓和肝肺功能不全、竇性心動過緩與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應慎用;心電圖、甲狀腺功能改變均會對診斷結果造成影響,護理人員應對其予以高度重視;給藥期間應時刻觀察患者血壓及心電圖,如肝肺功能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胸部X片檢查、眼科檢查;因胺碘酮半衰期過長,可在停藥后轉為其它抗心律失常類藥物,但應對藥物相互作用予以明確[3]。
1.3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對患者實施心電圖檢查,且于治療6h,觀察患者心率控制指標、陣發性房顫恢復狀態;治療24h,監測竇性心律是否處于正常標準。此外,護理人員還應對治療總有效度和不良反應進行記錄,計算相應比例。
1.4 評價標準
按照心律失常評價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項標準。顯效:患者胺碘酮急診治療24 h后,無早搏現象或早搏次數在10個/h以下;有效:患者早搏次數雖顯著減少,但臨床癥狀尚不明顯;無效:經24 h對癥治療,患者早搏次數無任何變化,甚至存在增加征兆[4]。
1.5 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數據實施統計軟件SPSS 20.0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胺碘酮治療療效分析
竇性心動過速治療總有效率為76.67%(顯效10例、有效3例、無效2例)、持續性房顫治療總有效率為88.23%(顯效27例、有效3例、無效4例)、陣發性房顫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2例)、室性早搏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顯效12例、有效1例、無效1例)。詳見表1。
2.2 胺碘酮藥物不良反應分析
胺碘酮藥物總不良反應為15例,以心血管副作用、胃腸道反應和肝腎功能損傷、甲狀腺功能紊亂為主,即血壓下降3例(20%)、惡心嘔吐6例(40%)、肝功能損傷3例(20%)、甲狀腺功能驟減3例(20%)。詳見表2。
3 討 論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于心血管疾病中,快速心律失常往往可通過科學處理及預防的手段,避免嚴重事件的發生。但快速心律失常合并冠心病的出現,則會加大病發后果預測難度。鑒于此,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于急診救治中,應對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實施嚴格把控,若發生錯誤或治療不及時,則會增加患者致殘率、致死率。同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多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持續性房顫、陣發性房顫、室性早搏等癥狀,而胺碘酮藥物的使用,對該病救治存在良好效果,即臨床治療療效顯著、安全性高[5]。
本研究所用胺碘酮主要為鹽酸胺碘酮注射液,即包含150 mg鹽酸胺碘酮、80 mg聚山梨酯、60 mg苯甲醇,通過對L鈣流、β受體阻斷的作用,達至心臟處Na、Ca、K離子抑制效果,同時對機體負面肌力影響度相對較低。而在結果中證明,胺碘酮治療竇性心動過速,可將治療總有效率控制在76.67%;持續性房顫治療中,總有效率則為88.23%;陣發性房顫治療總有效率為92.59%;室性早搏治療總有效率為92.86%。但在藥物不良反應中,雖90例患者中,血壓下降3例、惡心嘔吐6例、肝功能損傷3例、甲狀腺功能驟減3例,共15例患者存在藥物不良反應,但均在對癥處理的條件下,得以解決或顯著緩解。
藥用機制在于:胺碘酮作為受體阻滯劑,以多通道的優勢可對快速心律失常癥狀加以終止,同時在強化機體心律作用的前提下,促進心律折返激動功能、觸發活性的改善。而胺碘酮藥物關于心律失常反作用相對較低,即對室性傳導無任何影響,即對冠心病急診患者無心衰加重危象。在此期間,胺碘酮抗顫作用尤為重要,可顯著降低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致死率。
綜上,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病癥治療中,胺碘酮屬于常見備選藥物,具有治療效果優、安全性高的優勢,適用于臨床救治工作。
參考文獻
[1] 劉紅崗.觀察胺碘酮治療急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2):77-78.
[2] 李 強,高志慧,陳 婕,等.胺碘酮急診治療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6):17-17.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