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麗 陳秋芬
【摘要】 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出院后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對其肺功能以及戒煙情況所產生的影響。方法:以2013年5月-2015年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9例、試驗組39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出院指導,試驗組則采取延續(xù)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試驗組近期、中期戒煙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最大呼吸流量及氧氣分壓高于對照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慢阻肺患者采用延續(xù)性護理,能使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鞏固,有利于糾正患者不良習慣,提高戒煙成功率,改善肺功能。
【關鍵詞】 戒煙; 慢阻肺; 延續(xù)性護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098-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不完全可逆的呼吸氣流受限形成的,目前發(fā)病率逐漸增長,老年患者居多[1]。在慢阻肺的危險因素中,吸煙占有很大比重,可對患者的肺功能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為改善預后,鞏固治療效果,要鼓勵吸煙患者戒煙,并在患者出院后實施延續(xù)護理,有助于患者戒煙成功。故而本次研究對出院患者進行延續(xù)性護理,糾正其吸煙習慣,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過程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78例慢阻肺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試驗組39例。對照組男20例,女19例;年齡45~71歲,平均(56.3±3.1)歲;病程4~18年,平均(11.2±2.6)年;其中氣腫型12例,支氣管炎型27例。試驗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46~73歲,平均(57.1±3.3)歲;病程4~18年,平均(12.0±3.1)年;其中氣腫型13例,支氣管炎型26例。試驗過程符合醫(yī)學倫理標準。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存在氣流受限的情況,體征、病史符合慢阻肺診斷標準,經肺功能檢查確診;均有吸煙習慣,吸煙指數超過200;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2]。
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認知功能障礙;嚴重高血壓、血糖,并導致心衰;有自發(fā)性氣胸和肺結核等間質疾病;有支氣管擴張以及哮喘疾病[3]。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出院后遵照醫(yī)囑堅持服藥,并對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進行調節(jié)。適量增加運動量,補充營養(yǎng)等。
試驗組則評估患者恢復狀況,根據其癥狀特點與生活習慣,制定延續(xù)性護理計劃并予以實施,具體內容包括:
1.2.1 制定計劃 于出院前2 d,對患者吸煙習慣、疾病誘因、癥狀表現與呼吸功能等進行評估,將評估結果記錄并建立檔案。每周可采用電話隨訪與探訪等方式,了解患者服藥情況與吸煙情況。
1.2.2 癥狀觀察 出院前對慢阻肺急性期的相關癥狀,如呼吸補償、咳痰與咳嗽等,向患者告知,并囑咐其注意防寒保暖,保持體力,以免誘發(fā)疾病。
1.2.3 院外指導 囑咐患者堅持服藥、吸氧。平均每日的氧氣吸入時間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低于15 h,吸氧量應為2 L左右。對支氣管舒張劑及聯合使用所產生的不良反應與副作用,向患者詳細告知。若不良反應嚴重則建議回院接受治療。
1.2.4 戒煙指導 通過列舉其他因吸煙所引起的嚴重肺部疾病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告知患者吸煙的危害。對患者及家屬展開宣傳教育,要求家屬配合護理工作,在家庭內創(chuàng)造無煙環(huán)境。將室內的煙灰缸、打火機等物品封存。并常備一些低糖份的零食和口香糖。在探訪中對戒煙狀況進行檢查。
1.2.5 飲食護理 囑咐患者禁食刺激性、辛辣食物,飲食以清淡為主。注意補充維生素和蛋白質,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量,多吃水果。
1.2.6 運動指導 教給患者一些簡單的呼吸訓練方法,并將運動要點打印成宣傳冊向患者發(fā)放,囑咐并檢查患者運動成效。
1.3 觀察指標
以1年為期對兩組患者展開隨訪。近期戒煙成功為出院后20 d無吸煙情況,中期戒煙成功為12個月內無吸煙現象。檢測患者最大呼氣流量(PEF)、氧分壓(PO2)及二氧化碳分壓(PCO2)等三項指標,各檢測3次,以標準差表示檢測結果的均值。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用力呼吸,呼吸困難現象消失,咳嗽消失,無明顯濕羅音;有效:用力呼吸,僅有輕微的癥狀表現,咳嗽明顯緩解,有輕微的濕羅音;若上述標準均未達到,則為無效[4]。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戒煙效果比較
試驗組近期戒煙成功30例,占76.9%,對照組25例,占6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中期戒煙成功22例,占56.4%,對照組11例,占28.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試驗組戒煙效果較好。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94.9%、76.9%,試驗組療效較高,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試驗組PEF及PO2值均高于對照組,PCO2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endprint
3 討論
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慢阻肺疾病患者中有80%以上有吸煙習慣[5]。吸煙能夠加快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并促使呼吸道癥狀加重,所以徹底戒煙,對慢阻肺疾病的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臨床經驗表明,當疾病發(fā)作時,患者因擔心疾病加重,大多選擇停止吸煙,但略有好轉后,又重新吸煙者不在少數[7-8]。如何讓患者出院回家后,徹底戒除吸煙習慣,是護理工作所應解決的難題之一。
延續(xù)護理可將患者在院所受到護理,向家庭延伸,通過對患者住院期間的觀察與了解,結合各項檢查結果,為其制定延續(xù)護理方案[9]。在出院后,由專門的護理人員,定期進行電話隨訪,解答患者與家屬的疑難問題,并對用藥與運動等進行指導,通過定期探訪,可以檢查患者是否按時用藥,是否徹底戒煙,是否按照要求進行運動和鍛煉。通過延續(xù)性護理,還能加強患者家屬的配合度,從側面促使患者更加積極進行鍛煉和規(guī)范用藥,使患者的自我照顧與家庭成員的護理工作更加科學、有效[10]。通過為期1年的隨訪,以對照組的治療效果為參照,可以看到試驗組患者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的顯著優(yōu)勢。同時,該組患者的短期、中期戒煙成功率明顯較高,最大呼吸流量及氧氣分壓的平均值也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些結果都顯示出延續(xù)性護理對改善患者肺功能以及生活習慣具有巨大作用。
綜上所述,對慢阻肺患者而言,采用延續(xù)性護理,可以讓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能使患者不良習慣得到糾正,并改善其肺功能,提高戒煙成功率。若醫(yī)療條件允許,則應對此類出院患者,采用該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李佳梅,成守珍,張朝暉,等.延續(xù)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03-606.
[2]廖迎九.系統(tǒng)化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現代臨床醫(yī)學,2013,39(5):379-380.
[3]陳霞.協(xié)同護理模式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效果及自護能力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6):99-100.
[4]鄭喜艷,周歡,田玉潔,等.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抑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0):77-79.
[5]陳年梅.延續(xù)性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戒煙行為和肺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2016,2(4):60-62.
[6]葉春妍.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生存質量影響的研究[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8):93-95.
[7]羅勤利.戒煙干預對不同風險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預后的影響對比[J].臨床肺科雜志,2015,3(6):1076-1079.
[8]洪厚云.淺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療及注意事項[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12(10):108-111.
[9]金鳳蕾.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35):124-125.
[10]王芳林.延續(xù)性護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質量分析[J].內科,2015,10(6):915-917.
(收稿日期:2017-0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