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德
想要提高高職《可編程序控制器》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師首先應該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就業才是高職教學的指導方針,因此教學的過程中要更加注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
一、探索“互聯網+教育”新模式,實現“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新突破
1. 構建優質教育資源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將促進高等教育發生深刻變革;
2. 組建線上線下班級學生按專業分成實體班級后,在遠程學習平臺上組合成虛擬班級,每個班級在課程輔導教師指導下進一步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設組長 1 人,學習小組根據課程線上和線下教學活動的安排開展學習活動,完成學習內容;
3.任課教師通過組織課堂討論、課堂點評、面授輔導、實踐指導等教學活動,在線下引導實體班級學生學習。
4.采用“線上自主學習、線下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通過播客單元、教學資源的在線自主學習,使學生能更自如地做好網上相關知識的學習并完成網上作業;學生在線下參與課堂討論、課堂點評、面授輔導、實踐技能練習等教學活動。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扮演的角色
1.老師創造問題情景,將課題要求制成生動直觀的課件,用多媒體展示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思維處于活躍狀態,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設計之中。
2.學生分組競賽,以小組為單位,看誰的設計又快又好,以構建和優化協同與競爭相統一的活動管理機制,有利于人際間良好性互動關系的發展。營造協同、和諧、催人奮發向上的環境。小組與小組間相互協調、相互影響、相互推動、主動發展。
3.各組學生根據設計構思主動投入到研究探索,熱烈討論,互相傾聽,互相反饋,互相交流,互相激勵,互相評價,共同合作的熱烈學習氣氛中。例如,討論如何根據控制要求確定被控制系統的動作順序——(設計構思);明確各階段間轉換條件,討論確定輸入、輸出點數,內部繼電器、定時器等參數——(邏輯分析);進行可編程序控制器器件選擇,討論I/0設備分配——(硬件配置);討論程序設計作梯形草圖(或指令表編程)。同時,學生分工合作,一邊進行安裝接線,然后輸入調試,看能否達到控制要求。若有問題,討論、研究、分析、攻刻、請教老師、修改并優化處理。
4.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關注全體學生的互動探索進程,巡回指導,點撥學生,絕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少數學生身上,要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重視他們提出的不同見解,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表現設計上有不符合科學,不嚴密的地方要與以點撥指導。教師既是合作者,啟迪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又是鼓勵者,自始至終激發學生的信心和勇氣,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本文通過《可編程序控制器》混合式教學的開展,啟動了學生的認知操作系統,激活思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研究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求實、敬業、奉獻精神,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提高教學效果,與時俱進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包林霞等,《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
[2]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張其亮等,《現代教育技術》,2014
[3]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蘇小紅,《中國大學教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