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風兵
【摘要】 目的: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抽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0例,以國際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聯合給予中藥內服加中醫穴位按摩進行治療。結果: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內固定物取出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的時間等手術治療指標,以及各項手術并發癥的發生率等比較,觀察組患者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從而顯著縮短患者術后的內固定物取出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且能夠減少患者的各類手術并發癥,臨床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 脛骨平臺骨折; 臨床療效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6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119-02
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常見的復雜性骨折疾病,該骨折的損傷比較復雜,可累及范圍較廣,包括半月板損傷和韌帶損傷。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十分關鍵,一旦治療不當或者是修復不全面,則會導致患者遠期關節功能障礙、疼痛、創傷性關節炎及內外翻畸形等并發癥的發生,給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極大的危害[1]。常規西醫治療對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筆者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療法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治療,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00例,以國際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齡21~66歲,平均(41.9±2.7)歲;其中粉碎性骨折18例,塌陷性骨折17例,踝間縱行不規則骨折15例。對照組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齡22~68歲,平均(42.4±3.4)歲;其中粉碎性骨折20例,塌陷性骨折16例,踝間縱行不規則骨折14例。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各項社會學資料及病情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100例研究對象均實施常規切開復位內固定療法實施治療,觀察組患者額外給予了中藥內服、穴位按摩等中醫手段實施治療。中醫療法:(1)中藥內服。患者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且飲食恢復后,給予舒筋活血為主要功效的中藥內服,組方:三七10 g,丹參10 g,土鱉蟲6 g,赤芍10 g,懷牛膝10 g,玄參15 g,生地黃15 g,茯苓15 g。水煎,1劑/d,取藥汁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連續服用3周之后,改用強筋健骨中藥內服,組方:骨碎補10 g,赤芍10 g,斷續10 g,黃精10 g,澤瀉10 g,補骨脂10 g,熟地黃10 g,山茱萸12 g,懷牛膝20 g。水煎,1劑/d,取藥汁200 ml,分早晚2次溫服。(2)中醫手法按摩。中藥內服治療6周,配合中醫手法按摩進行治療,選取承扶、殷門、血海、陽陵泉、陰陵泉、太沖等穴位,每個穴位以適當的力度按摩3 min,每日按摩2次。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觀察比較兩種治療方式對患者膝關節功能和患者術后恢復效果的影響,以及并發癥發生率。膝關節功能評價采用Lysholms評分系統進行評價,包括關節活動能力、范圍、力量及疼痛等不適癥狀及關節畸形等方面。評分>90分為優,評分80~89為良,評分60~79為可,評分<60為差。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為8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內固定物取出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手術部位感染、膝關節積液、畸形愈合、關節僵直、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18.0%(9/5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2.0%(16/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脛骨平臺骨折屬于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疾病,絕大多數均屬于高能量骨折,因此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常常會同時伴隨有骨質損傷的情況,對于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會合并關節面塌陷,以及關節內及關節周圍韌帶、肌腱損傷等情況,并且臨床實踐表明,對于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來說,在采取手術治療后十分容易出現各類手術并發癥,從而導致其遠期療效不理想。手術治療后發生率較高的并發癥主要包括切口感染、關節愈合畸形和關節粘連僵直等,這些并發癥均會對患者的關節功能恢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臨床急需一種更加安全、有效的脛骨平臺骨折治療方式。
傳統中醫認為脛骨平臺骨折后血脈不通、筋骨攣縮是引起骨關節術后功能障礙和并發癥發生的主要原因[2]。因此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采取舒筋活血、強筋健骨的中藥進行治療,以此來促進患者血脈運行,改善患者下肢及損傷關節的血氣流通,從而達到促進患者骨質愈合的治療效果[3]。本次研究中,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早期臥床不能進行自主關節功能鍛煉期間,給予了舒筋活血方劑進行治療,方中的主要成分為土鱉蟲、丹參、赤芍、懷牛膝、三七、玄參、生地黃、茯苓。其中土鱉蟲具有破血化瘀的功效,丹參具有活血養血的功效,赤芍具有涼血活血的功效,懷牛膝具有祛瘀血、通血脈的功效,五藥合力可發揮出活血散瘀、通利經脈的治療作用,同時輔以涼血清熱的玄參和生地黃,以及利水滲濕的茯苓,方中諸藥合力最終發揮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狀態,改善微循環,預防深靜脈血栓,促進筋骨修復的治療作用[4]。待患者術后恢復自主鍛煉之后,改用強筋健骨的中藥進行治療,方中的主要成分為骨碎補、赤芍、斷續、黃精、澤瀉、補骨脂、熟地黃、山茱萸、懷牛膝[5]。其中的骨碎補、黃精、斷續、補骨脂、懷牛膝均具有補益脾神,強健筋骨的功效,對于促進患者骨質愈合具有顯著作用;而熟地黃及澤瀉則具有固腎行水的功效,對于減輕患者水腫、促進膝關節積液的吸收具有良好的作用。方中諸藥合力可發揮出強健筋骨、通絡消腫的治療效果[6]。待患者術后石膏拆除之后,給予其中醫手法按摩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由于肝腎不足、氣血失和、脈絡痹阻不通,導致膝關節氣血不暢,通過中醫手法按摩治療可達到局部通經活絡、通利骨關節,促進淤血、水腫消散吸收的目的[7]。中醫療法在患者術后不同時期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促進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基礎上,顯著減少患者術后膝關節積液、畸形愈合、關節僵直、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發生,臨床優勢作用明顯[8]。本次研究結果也充分證實了這一點。endprint
筆者通過對本次臨床研究的分析,認為在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中醫療法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治療,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良好的治療效果,主要以中醫療法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以下幾點優勢有關:(1)中藥內服聯合中醫手法按摩治療在減輕患者下肢水腫,緩解患者疼痛癥狀中具有顯著的作用;(2)中醫治療能夠良好地疏通患者的關節經絡,從而為患者術后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奠定良好的基礎;(3)通過中醫手法按摩治療能夠很好地預防關節粘連的發生,同時還能夠增強患者的肌肉力量;(4)中醫療法治療能夠促進患者骨折端骨痂的形成,從而縮短患者術后的愈合時間,促使患者在術后得到快速的康復;(5)中醫療法通過中藥內服結合手法按摩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于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恢復具有顯著的作用。中醫療法的以上臨床優勢,是單純采取西醫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無法獲得的[9-11]。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膝關節功能恢復效果,從而顯著縮短患者術后的內固定物取出時間、骨折愈合時間及完全負重的時間,且能夠減少患者的各類手術并發癥,臨床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石宇雄,何德利,陳潮鋒,等.玻璃酸鈉關節腔內注射對脛骨平臺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影響研究[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2):3753-3755.
[2]張會久,胡雅光,韓露,等.關節鏡輔助下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27例療效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2):183-188.
[3]曾玲,陳曉虹,蔡海顏,等.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指導下的護理干預措施對鎖定鋼板治療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影響[J].時珍國醫國藥,2013,24(2):511-512.
[4] Vasanad G H,Antin S M,Akkimaradi R C,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a clinical study[J].J Clin Diagn Res,2013,7(12):3128-3130.
[5]張峻瑋,孫磊,畢宏政,等.脛骨平臺骨折的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22(14):1280-1283.
[6] Suo H.Comparative of arthroscopic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fixation and modified plat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J].Zhongguo Yi Liao Qi Xie Za Zhi,2013,37(5):389-390.
[7]姜華奮.情志護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康復積極性及效果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3):553-555.
[8]金龍,叢芳,司鳳山,等.溫水浴和熱水浴對膝關節活動受限的療效比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5):461-462.
[9]趙快平,熊波,成明華.脛骨平臺骨折術后并發癥的分析及對策[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6(12):1118-1119.
[10]徐云欽,李強,申屠剛,等.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時機與手術方式選擇及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3,28(4):320-323.
[11]張永華,詹振宇.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平臺骨折42例[J].遼寧中醫雜志,2014,41(4):756-757.
(收稿日期:2017-06-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