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妹 代燕琴 廖穎萍
摘要:目的 探討后腹腔鏡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輸尿管癌的圍術期護理。方法 本實驗選擇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輸尿管癌患者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20例;對照組選擇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圍術期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結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護理后,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上述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后腹腔鏡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輸尿管癌患者圍術期綜合護理,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可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輸尿管癌;腹腔鏡;圍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42-02
隨著醫療事業的飛速發展,微創技術水平亦隨之提升,腹腔鏡手術方式已被廣泛用于泌尿外科中,現諸多醫院選擇后腹腔鏡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輸尿管癌,但此種手術風險較大,要給予患者圍術期綜合護理,確保整個手術順利完成,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本實驗選擇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輸尿管癌患者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20例;對照組選擇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圍術期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現將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實驗選擇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輸尿管癌患者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20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7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57.32±2.97)歲;下段8例,中段7例,上段5例。觀察組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56.31±2.65)歲;下段5例,中段8例,上段7例。排除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選擇圍術期常規護理,包括術前準備、一般護理與疼痛護理等方面基礎護理。
1.2.2觀察組 選擇圍術期綜合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應于術前給予患者相應的心理護理,耐心的與患者溝通交流,及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為患者詳細講解關于病情的各方面知識,以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排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對患者施以對癥宣教,提高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信心;同時全面評估患者身體情況,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做術前準備,再為患者徹底清洗臍部,叮囑患者術前12 h禁食,術前8 h禁水,手術當天早晨為患者清潔灌腸。②術中護理:為患者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取健側臥位,再慢慢升高腰橋。術中要嚴格控制擴張氣囊,保證其注氣約600 ml,時間要控制于2~3 min之內,所用操作器械要按規定排放備用。③術后護理[2]:手術完成后為患者去掉墊枕,讓患者平臥,將其頭偏向一邊,確保患者呼吸順暢,為患者徹底清除分泌物。待6 h后幫助患者半坐半臥,嚴格檢查患者傷口,如果出現滲血則要及時更換敷料,防止細菌滋生感染。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為患者低流量吸氧,密切觀察腰腹處有無皮下氣腫;要隨時觀察患者體溫,將患者體溫控制于30 ℃以下,如果患者體溫持續升高,則要及時查找原因,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相應的治療,預防患者產生并發癥;給予患者嚴格的引流管護理,將患者身上置留的引流管詳細標記,務必保持引流管引流順暢,嚴禁管道被壓迫而導致扭曲或是脫落,要每天為患者更換引流袋,嚴格觀察患者的引流液[3]。術后2~3 d內要先拔出腹膜后引流管,之后再斟酌是否可拔出盆腔引流管,若患者引流液增多,則要即刻告訴給醫生,及時對癥治療;要加強尿路感染預防與護理,要鼓勵患者多飲水,密切觀察患者的尿液顏色。做好患者尿道口護理,會陰部要清潔干燥,如果發現分泌物則要及時處理,預防患者出現泌尿系統感染,患者可下床時便可拔掉導尿管;要做好切口護理,仔細觀察患者切口情況,確保敷料干燥無滲濕,換藥后以沙袋為患者加壓,以達到壓迫止血的目的;同時為患者做好呼吸道護理,讓患者低流量吸氧,指導患者主動咳嗽,徹底排出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若分泌物較多,則要給予患者霧化吸入,稀釋分泌的粘稠度,讓分泌物易于咳出,亦可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4]。
1.3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術后經護理后各項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有效:患者術后經護理后各項臨床癥狀均稍有改善;無效:患者術后經護理后各項臨床癥狀均無改善。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t檢驗,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護理后,觀察組20例患者中,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0例,護理有效率為100.00%。對照組20例患者中,顯效5例,有效9例,無效6例,護理有效率為70.00%,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觀察組20例患者中有1例發生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5.00%。對照組20例患者中有2例發生切口血性滲液,3例發生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上述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輸尿管癌屬人體泌尿系統少見的尿路上皮惡性腫瘤,臨床上對此病的治療多是選擇常規行腎輸尿管切除與膀胱局部切除術,但以此方式治療時需于患者腰部與下腹部切口,對患者創傷較大。現代醫學的飛速發展,多選擇后腹腔鏡手術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治療輸尿管癌,此術式對患者創傷小,但應給予患者圍術期綜合護理,做好各項術前準備,確保手術順利完成,同時加強術后護理,幫助患者術后快速恢復,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讓患者盡早康復出院[5]。
本實驗選擇了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輸尿管癌患者4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20例;對照組選擇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選擇圍術期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實驗數據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經不同方式護理后,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上述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給予后腹腔鏡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輸尿管癌患者圍術期綜合護理,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可確保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曉慶,盧績,陳岐輝,等.腹腔鏡與開放手術治療上尿路移行上皮腫瘤的遠期療效比較[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0,25(2):104-106.
[2]楊荊艷,李瑩.輸尿管癌經后腹腔鏡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術例優質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8):96.
[3]章燕紅.腎盂癌行后腹腔鏡聯合下腹部小切口根治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12A):52-53.
[4]盛夏,王利麗,李勇,等.經臍單孔多通道腹腔鏡下腎囊腫去頂減壓術的手術配合[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7A):1014-1015.
[5]李沛,李炯明,劉建和,等.后腹腔鏡聯合下腹小切口行腎盂癌根治術[J].中華腔鏡泌尿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27(7B):1096-1097.
編輯/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