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茹愿 楊明慧
摘要:目的 對應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患有急性腦卒中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診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腦卒中疾病的患者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2例。采用常規腦血管疾病急診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采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結果 觀察組患者對急性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在接受臨床急診救治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患有急性腦卒中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診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急診;快捷護理流程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2-0161-02
急診科是醫院對病情急危重癥患者實施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第一線,急診救護的實際水平與醫院的醫療水平有著直接的關系。急性腦卒中疾病屬于臨床最為常見神經系統性疾病的一種,該病患者的患病率、死亡率、致殘率水平長期居高不下,因此,從科學角度及時為廣大患者建立快捷有效的護理流程,可以使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的臨床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使致殘率和致死率水平明顯降低[1]。本次對應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患有急性腦卒中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急診治療期間實施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選擇我院收治的患有急性腦卒中疾病的患者8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42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齡42~87歲,平均年齡(61.9±7.6)歲;體重43~74 kg,平均體重(53.8±7.5)kg;腦卒中發病時間1~9 h,平均發病時間(3.6±0.9)h;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齡44~82歲,平均年齡(61.3±7.8)歲;體重45~79 kg,平均體重(53.2±7.1)kg;腦卒中發病時間1~8 h,平均發病時間(3.3±0.6)h。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相關指標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常規腦血管疾病急診護理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護理;采用急診快捷護理流程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主要措施包括:①醫護人員在接診之后的15 min以內,應該迅速完成對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的評估過程和相關急救措施,主要項目應該包括對患者意識狀態、瞳孔大小、呼吸情況等相關生命體征指標進行檢測。在急診醫生對患者實施搶救治療的同時,相關護理人員應該迅速完成對患者的相關標本進行送檢的工作。②患者各項檢測工作應該保證在20 min之內完成, 主要檢測項目應該包含CT檢查、心電圖檢查、血液檢查等幾項,同時,亦可以通過電話與相關專科醫生進行連續,邀請其來到現場對患者進行具體的診療,依據實際檢測結果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確定最佳急診救治手段。③在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已經符合接受溶栓或手術治療的相關指征的時候,相關醫護人員應該在30 min內完成備皮、抽血、皮試等治療前的準備工作,同時迅速通知手術室做好相應的準備,相關醫護人員應該一同將急性腦卒中疾病患者送至手術室,以便能夠及早接受專科醫生治療[2-3]。
1.3滿意度評價
在患者腦卒中治療結束出院的當天通過不記名打分的方式了解護理服務滿意度,100分為滿分。60分以下為不滿意,60~79分為基本滿意,80~100分為滿意[4]。
1.4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對急性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總時間、在接受臨床急診救治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等三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5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均經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當P<0.05的時候認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則實施?字2檢驗。
2 結果
2.1 對急性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
對照組患者對急性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水平達到78.60%;觀察組患者對急性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期間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水平達到95.30%。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腦卒中疾病急診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患者急性腦卒中疾病共接受臨床急診救治(19.76±3.51)h,觀察組患者急性腦卒中疾病共接受臨床急診救治(15.03±2.75)h,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
2.3 在接受臨床急診救治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例數
對照組患者的急性腦卒中疾病在接受臨床急診救治期間共有8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比例達到19.00%;觀察組患者的急性腦卒中疾病在接受臨床急診救治期間共有1例出現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比例達到2.40%。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在對病情危重患者實施急救的過程中,急診科的地位顯得至關重要,且對患者疾病的后續治療計劃的實施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從醫療接觸患者到整個搶救和治療計劃完成的過程中,需要盡可能的使每一個急救和治療的操作時間盡可能的縮短。急診科屬于院前急救與院內專科急救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樞紐,在有效的后續救治過程中占據者非常關鍵的地位,從患者接診前到急診科的診治計劃實施結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需要完成急診救治、確診、決定方案、護送等多項工作內容。因此,必須建立一套相對快捷而有效的臨床急救護理流程,主要內容應該包括患者接診前、接診過程中、病情程度的評估、急救期間護理、手術前護理、護送等幾項,按照實際預定的操作時間,規范有序地完成上述所說的各項急救護理服務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復性、盲目性、遺漏的護理服務,從而使急診科的救治所經歷的時間明顯縮短,為進一步對患者實施專科治療贏得更多的有效時間,使疾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水平降低[5-6]。
參考文獻:
[1]鐘淑英,冉守連.綜合護理于預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6):2615-2618.
[2]潘新梅,王堅,王小紅,等.加強急診重癥腦卒中患者急救護理環節管理的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16):3271-3272.
[3]陳亞平,唐軍,韓娟,等.急診快捷護理流程應用于急性腦卒中的效果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34):6741-6744.
[4]趙素敏,張宏,劉國英.急診快捷流程在老年急性腦出血救治中的效果及對微創治療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238-2239.
[5]劉藝英,劉秀云.急性腦卒中中西醫結合快捷護理路徑的實踐及效果評價[J].遼寧醫學雜志,2014,28(4):222-223.
[6]錢春榮,胡代英.腦卒中護理干預臨床實踐指南的文獻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6):4-6.
編輯/李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