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華
【摘要】 目的:探討利多卡因足三里注射聯合芒硝外敷治療腹部手術患者腹脹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科室接受腹部手術后腹脹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腹脹緩解情況,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利多卡因足三里注射聯合芒硝外敷組腹脹明顯減輕或消失,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明顯早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2%利多卡因足三里注射聯合芒硝外敷治療能夠有效緩解術后腹脹,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 足三里注射; 芒硝; 外敷; 腹部術后; 腹脹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121-02
腹部手術患者由于術前腸道準備不充分、術中麻醉、手術創傷、腹腔炎癥刺激、水電解質紊亂、術后疼痛、術后鎮痛泵的使用、術后長時間臥床及精神、神經因素等方面原因,都會導致患者術后胃腸蠕動減弱或消失,腹脹,排氣、排便功能障礙,直接影響患者術后身體機能的恢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文對80例腹部手術后腹脹患者行除常規治療外,采用2%利多卡因足三里穴位注射聯合芒硝外敷腹部治療,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筆者所在科室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齡21~76歲,平均48.5歲;腸癌根治術23例,胃癌根治術18例,化膿性闌尾炎行闌尾切除術10例,絞窄性腸梗阻9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手術6例,胃潰瘍穿孔手術5例,開腹膽囊切除術5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4例;患者術后2 d(48 h)均無肛門排氣,出現不同程度的腹部脹氣,體征可見腹部膨隆,叩診鼓音。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繼續采用常規術后護理,包括禁食禁飲、補液、抗感染、支持治療、腹部按摩、腹部熱敷、肛管排氣、指導床上活動及鼓勵早期下床活動,胃腸道手術常規予胃腸減壓等。觀察組除上述常規治療外給予以下治療:(1)2%利多卡因4 ml+生理鹽水4 ml混勻后于雙側足三里各4 ml穴位注射,1~2次/d(腹脹癥狀較重,能耐受足三里注射刺激的每日2次)。選用10 ml注射器,用6~7號針頭,常規消毒,固定足三里穴位皮膚,垂直進針,刺入深度為針頭的1/2~2/3,上下緩慢提插,當患者有酸、麻、脹、痛感,充分得氣后回抽注射器無回血則緩慢推注藥液4 ml。推注完畢將針退到皮下,快速拔針,并用消毒干棉球按壓,順時針方向按揉2 min。更換無菌針頭,將剩余藥4 ml同法在對側足三里進行注射。(2)根據患者體型胖瘦予芒硝250~500 g,研碎成末后裝于自制的封包袋中敷于腹部,注意避開手術切口,敷藥時注意將藥物盡量攤平,以1~2 cm厚度為宜,在芒硝袋上覆蓋長方形大毛巾或折疊好的浴巾(毛巾長度須超過芒硝外敷部位),身下鋪一長方形成人護理墊,防止芒硝潮解后污染患者衣物和床單位,再以腹帶加以固定。芒硝溶化或芒硝結晶變硬時及時更換另一芒硝袋。用藥后密切觀察治療效果,記錄患者第一次肛門排氣、排便時間,觀察患者腹脹緩解情況。
1.3 療效判斷標準
(1)顯效:治療后24 h內肛門排氣或排便,腹脹消失;(2)有效:治療后24~72 h排氣或排便,腹脹減輕;(3)無效:治療后72 h仍未排氣,仍自覺腹脹明顯;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1]。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首次肛門排氣、排便情況比較
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排便時間均明顯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92.5%,對照組總有效率67.5%,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腹脹緩解情況比較
經過72 h的治療,觀察組25例腹脹完全消除,12例腹脹明顯減輕,僅3例腹脹無緩解。而對照組僅9例腹脹達到完全消除,18例緩解,仍有13例腹脹無緩解。觀察組腹脹消除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中醫認為,腹脹乃中焦氣機阻滯,升降失司,胃氣壅塞所致,與脾胃肝等臟腑密切相關[2]。六腑以通為用、以降為順,腹脹乃腑氣不通,治療應以理氣通腑?,F代臨床及試驗研究表明,刺激穴位可特異性地對相應臟腑器官產生調治效應[3]。三里者,脹之要穴也,刺激足三里具有調理氣機的作用,使緊張的胃腸變得弛緩[4]。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刺激足三里可調通腑氣,行氣導滯,從而促進胃腸蠕動[5]。進而促使腸腔內積氣排出。應特別注意的是,足三里注射時,取穴是否準確,直接影響療效,應采用手指同身寸定位法取穴?;颊咦陨頍o法進行取穴定位時,操作者應先與患者比對手掌,手掌大小一致時可以由操作者的手掌進行取穴定位,如果經比對手掌大小有差異時,可用棉簽準確量取患者手指尺寸后進行取穴定位。進針后應上下提插,須充分得氣回抽無回血后方能推藥。應注意足三里穴位處皮膚破損及感染時不宜進行此操作。術后須待患者麻醉作用消失,感覺恢復正常后注射為宜。另外,注射前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好適宜的注射針頭,掌握好穴位注射的深度,型號過小達不到穿刺深度,體型肥胖皮下脂肪較厚者,選擇7號針頭,穿刺深度適當要深(刺入深度為針頭的2/3)方能充分得氣,體型較為消瘦的患者可選擇6號針頭,穿刺深度不宜過深(刺入深度為針頭的1/2),且刺激量應適當。應強調足三里穴位準確取穴位定位后應做好標記(指掐法或棉簽點壓法標記),注射前時應再次核對穴位,應掌握正確的進針角度,應垂直進針,不可偏斜,否則會偏離穴位,不利提插也不易得氣,達不到預期效果。endprint
利多卡因穴位注射,對大腦皮層起穩定作用,對胃腸道平滑肌有解除痙攣的作用[5]。2%利多卡因穴位刺激加注射,可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從而治療消化功能紊亂[6]。此外利多卡因穿透力大,作用快、利于傳導,作用安全,不至于出現新斯的明、胃復安等注射后胃腸蠕動過強導致的對胃腸道術后吻合口的不良影響,以及由于蠕動過強出現的各種不適。利多卡因尤其適用于進行胃腸或膀胱手術患者,以及不宜使用新斯的明等穴位注射的手術患者。此外,由于局麻作用,患者注射后局部疼痛感消失,減少了穴位注射后帶來的不適感,有效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應注意的的是,利多卡因和生理鹽水的配比應按1∶1的比例各4 ml配制,兩種藥液抽藥后應充分混勻,否則注射時藥物濃度不均勻,兩側足三里注射的疼痛感會出現較大差異,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每日兩次穴位注射的患者,兩次注射間隔時間應至少8 h,腹脹癥狀有所改善后可改為每日一次注射,直至肛門排氣腹脹消失。
芒硝腹壁外敷,有行氣導滯之功效,使氣機通暢,蕩滌腸胃。芒硝其性為辛苦咸寒,芒硝溶化后,在腸道內形成高滲鹽溶液,吸附大量水分,使腸道擴張,引起機械刺激,促進腸蠕動,從而發生排便效應。芒硝外敷于腹部,通過皮膚作用于機體,使藥物由表及里,直達腸道處,刺激腸蠕動,起到了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消除腹脹的作用[7-9]。應注意的是,芒硝袋外敷時應避開手術切口3~4 cm,芒硝袋應置于切口兩側,在兩側芒硝袋之間的切口敷料上墊以一塊清潔干燥的棉質毛巾,以保護切口不被潮解的芒硝液污染,如臍周無傷口時應敷于臍部及天樞穴處,效果最佳。臍部為神闕穴,與諸經百脈相通,可疏通臟腑經脈,六腑通暢而達到促進腸蠕動恢復的目的[10]。芒硝外敷神闕穴,能通達氣機,對緩解術后腹脹、促進排氣有明顯的效果[11]。天樞穴是治療腹脹之穴,能通暢臟腑之氣機,腑氣通則傳導功能自可恢復[12]。此外,敷藥期間應注意觀察腹部敷藥部位的皮膚情況,如有出現皮疹、皮膚破損時不宜敷藥。清潔皮膚時注意宜溫水清洗,不宜使用任何清潔劑。腹部切口需要換藥時,芒硝外敷應于換藥后再進行。芒硝袋移位或芒硝潮解不慎污染手術切口時應及時行切口換藥,避免對切口的刺激。芒硝袋外敷后4 h左右緊貼腹部一側的芒硝由于腹部體熱作用開始潮解結塊,而未接觸腹部一側的芒硝尚未潮解,為更好地發揮療效,敷藥后4 h左右應取下芒硝袋重新抖松混勻后,繼續敷于患者腹部,充分發揮袋內芒硝的作用。夏季氣溫高,芒硝潮解速度加快,應密切觀察,及時更換新芒硝袋。覆蓋在芒硝袋上的毛巾因為吸收大量芒硝液,會凝結成硬塊,每次更換芒硝袋時應同時更換新的毛巾。芒硝袋宜選擇大小合適、柔軟、對皮膚無刺激、透氣性好、不褪色易清洗晾干、耐消毒液浸泡、可重復利用的材質,經反復比對以綢緞布最佳且取材方便。芒硝腹部外敷時應根據體型選擇芒硝袋的大?。ù蟮拿⑾醮b芒硝500 g,小芒硝袋裝芒硝250 g),體型較胖的患者,外敷時應相應給予大的芒硝袋或者用兩個以上芒硝袋,原則上應盡量敷及腹部除切口外的其余暴露部分,以盡可能全面消除腹脹,發揮最佳療效。同時根據體型選擇大小合適的腹帶固定,固定不可過緊以免加重癥狀,松緊以翻身及床上活動時芒硝袋不移動及患者感覺舒適為宜。
本組觀察發現,無效的3例患者均為臍周切口,芒硝袋無法敷及神闕及雙側天樞穴處,患者均為高齡且體型偏胖,因懼怕疼痛及擔心活動影響切口愈合,不愿意進行主動的床上活動,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較差。其中1例操作者未嚴格按同身寸取穴,定位不夠準確,提插刺激不夠,未充分得氣便推注藥液,注射后未加以按揉。另1例患者喜側臥位休息,芒硝袋移位未予及時調整,未能達到預期效果。觀察組其余37例均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療效顯著。另外,對于顯效的患者(肛門已排氣或排便,腹脹已消失),可停足三里注射及芒硝外敷。對于有效但腹脹未完全緩解的患者,應繼續行穴位注射及芒硝外敷治療,直至腹脹完全消除。對于無效的患者及時查找原因。
實踐證明,腹部術后腹脹患者以2%利多卡因足三里注射聯合芒硝腹部外敷治療,兩者聯合使用發揮協同作用,加速腸蠕動,能有效緩解腹部術后腹脹,恢復胃腸功能,促進患者的康復。操作簡單,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姜玉芳.術后腹脹患者的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04,18(12):2231.
[2]肖振輝.中醫內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44-146.
[3]劉清國,胡玲.經絡腧穴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239.
[4]賀志光.中醫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460.
[5]黃華勇.腹部手術后腹脹預防和解除方法的研究概況[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26):3266-3268.
[6]武亮,關麗榮,楊濱.利多卡因注射足三里穴為主輔以推拿華佗夾脊穴治療小兒厭食癥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02,18(11):30-31.
[7]黃雅镕.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9:971-981.
[8]江明性.藥理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9:261.
[9]覃梅梅,盤雪瑩.中藥芒硝外敷對腹部手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09,16(8A):53-54.
[10]朱其卉,張劍,胡春娥,等.通氣散外敷治療腹部手術后腹脹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03,18(8):575-576.
[11]方麗華.芒硝敷神闕穴治療婦產科術后腹脹效果觀察[J]濱州醫學院學報,2010,33(3):236.
[12]周小萍.針灸配合中藥足浴對胃腸手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3B):698-699.
(收稿日期:2017-06-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