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英 舒輝 高瓊
【摘要】 目的:分析循征醫學應用于門診醫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及實施的效果。方法:隨機選取循證醫學應用前2014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276名門診醫療工作者作為對照組,并選取循證醫學應用后2015年6月-2016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314名門診醫療工作者作為觀察組。對比兩組門診醫療工作者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手衛生依從性及標準預防執行率;并將兩組門診醫療工作者消毒隔離質量管理各維度評分和醫療廢棄物處理各維度評分進行比較;此外,將循證醫學實施前后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手衛生依從性及標準預防執行率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無菌操作、無菌物品管理、消毒滅菌、隔離防護及污染物處理等消毒隔離質量管理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醫療廢棄物分類、放置、轉運及交接等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循證醫學實施后門診醫院感染率明顯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循證醫學在門診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向醫院管理者提供了科學的門診管理方法,有利于醫院管理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關鍵詞】 循征醫學; 門診; 醫院感染; 管理制度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9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8-0179-02
門診所涉及的環節較多、面較廣,是醫院的基礎部門。由于門診每天接待的患者較為復雜且數量多,因此更容易發生交叉感染,是醫院感染監控的重要部門[1]。循證醫學又被稱為實證醫學、證據醫學等,意為“遵循證據的醫學”,主要是在現有最好的臨床研究基礎上做出醫療決策,同時還需結合個人臨床經驗,而傳統醫學是以臨床經驗來做出醫療決策[2-3]。循證醫學并非要取代臨床技能、經驗及資料等,它只是強調醫療決策的決定應在最佳研究證據上進行[4]。筆者所在醫院從2015年開始,在循證醫學引導下,對門診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以降低門診醫院感染率。本文將筆者所在醫院循證醫學實施前后的590名門診醫療工作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循征醫學應用于門診醫院感染控制流程建立及實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循證醫學應用前2014年1-12月筆者所在醫院276名門診醫療工作者作為對照組,并將循證醫學應用后2015年
6月-2016年5月筆者所在醫院314名門診醫療工作者作為觀察組。所選人員包括門診部門管理人員、藥房、掛號、收費等工作人員。對照組中,男142名,女134名;年齡21~59歲,平均(38.5±12.7)歲;工作年限1~24年,平均(9.2±7.1)年。觀察組中,男163名,女151名;年齡21~58歲,平均(37.2±12.4)歲;工作年限1~22年,平均(8.5±6.9)年。兩組門診醫療工作人員性別、年齡、工作年限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收集、整理并歸納循證醫學實施前后門診醫院感染的相關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并以循證醫學方法,優化現有門診醫院感染管理[5]。具體如下:(1)健全管理流程。建立專門的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小組,定期對門診醫療工作者的工作進行評價,設立獎懲制度,提高工作積極性。(2)預檢流程。實行常規“2級預檢”和傳染病高發期“5級預檢”流程相結合的管理,2級預檢第一級為門診大廳的快速分診和傳染病篩查,第二級為門診各科室細分的再次篩查;5級預檢流程為門診大門口預檢-門診大廳預檢-各科室預檢-醫師預檢-傳染病專科醫師確診。層層篩查,以減少傳染病患者的流入與交叉感染。(3)加強工作人員培訓。定期對門診醫療工作者進行培訓,普及醫院感染知識與標準預防措施,并于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重新參加培訓并待崗,直至合格后方可上崗工作。(4)完善消毒隔離與醫療廢棄物處理流程。按照國家衛生部門頒布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消毒技術規范》要求,建立健全門診相關物品的消毒隔離管理;對于醫療廢棄物,要做到規定分類放置,并由專人轉運回收,在交接過程中確保廢棄物密封性。(5)傳染病患者特殊處理。對各環節發現的傳染病患者及時進行隔離,并對癥處理。
1.3 評價指標
(1)對比兩組門診醫療工作者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手衛生依從性及標準預防執行率;(2)對比消毒隔離質量管理各維度評分,包括無菌操作、無菌物品管理、消毒滅菌、隔離防護及污染物處理等;(3)對比醫療廢棄物處理各維度評分,包括分類、放置、轉運及交接等;(4)將循證醫學實施前后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門診醫療工作者各項監測指標合格率比較
觀察組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手衛生依從性及標準預防執行率均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門診醫療工作者隔離質量管理各維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隔離質量管理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門診醫療工作者醫療廢棄物處理各維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醫療廢棄物處理各維度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循證醫學實施前后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循證醫學實施前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為4.84%(13/276),實施后為0.42%(1/3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3.829,P=0.047)。endprint
3 討論
門診是醫院的基礎部門,患者可從門診中直接感受到醫院管理質量的好壞,因此,醫院門診感染管理的建設與規范,不僅有利于提高醫院醫療水平,還可提高醫院社會影響力,增強市場競爭軟實力[6],從而帶動醫院更好、更快發展。近年來,管理這一理念在各行各業中凸顯出了獨特的優勢,對醫院門診部門來說,接納的患者種類繁雜、數量多,若是管理不到位,不僅不利于醫療工作的開展,還會增加門診醫院感染發生率[7]。可見,門診醫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8]。
門診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均需以患者為中心,以降低感染率為目的,最佳結果為“零感染”,但目前幾乎沒有哪家醫院可以做到“零感染”[9]。筆者所在醫院自循證醫學實施以來,以簡捷、有序、安全、高效為工作原則,指導門診醫療工作者認真對待崗位工作,取得了滿意的效果[10]。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醫院感染知識知曉率、手衛生依從性及標準預防執行率均較高,且隔離質量管理各維度評分和醫療廢棄物處理各維度評分也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循證醫學的實施有利于提高醫療工作者對醫院感染知識的知曉率,還可對其行為進行規范,因此門診醫院感染率明顯降低,本文研究中,循證醫學實施后門診醫院感降為0.42%,與實施前的4.84%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筆者所在醫院目前門診醫院感染率較低,但為了向“零感染”方向發展,仍需繼續堅持實施循證醫學,在傳統醫學基礎上,以最佳研究證據為基礎做出醫療決策[11]。
綜上所述,循證醫學在門診醫院感染預防和控制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顯著降低醫院感染率,有利于促進醫院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姒怡冰,朱會耕,葉婷,等.循證醫學應用于門診醫院感染預防流程的管理[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366-2368.
[2]楊亞梅,吳竹.肝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循證護理[J].醫學信息(下旬刊),2009,23(9):190-191.
[3]彭艷妮,彭文力,許征,等.循證護理在控制消化內鏡檢查感染中的作用[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16,37(4):144-146.
[4]王潤秀,宋振強.循征醫學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5):138-140.
[5]袁網,王美玉,韓春瑩,等.運用PDCA循環提高醫學影像科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國外醫學(醫學地理分冊),2015,13(2):109-112.
[6]熱伊拜·亞迪佧爾,吳安華.英國NHS醫院-預防醫院感染循證指南(Ⅰ)[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4,22(7):447-448.
[7]崔雪華,王玲,黃勁華,等.循征醫學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感染控制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35):4265-4267.
[8]蔣業貴,毛青.傳染病學教學中應加強循證醫學教育[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1):169-171.
[9]萬玉英,韓小建.PDCA循環加強ICU醫務人員手衛生管理對控制MRSA醫院感染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5,44(34):4777-4779.
[10]肖政,劉蓮花,汪成瓊,等.我國肺癌患者醫院感染高危因素Meta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8):561-569.
[11]王燕炯,王蕊,金鳳玲,等.國內醫院外科系統醫院感染現狀的循證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2,12(7):855-860.
(收稿日期:2017-06-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