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
【摘要】目的 探析舒適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絕對臥床期間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絕對臥床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原則分組,32例/組。兩組患者分別接受常規護理、舒適護理,對比分析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在臥床和住院時間上,觀察組患者的兩項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3.1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88%(P<0.05)。結論 對絕對臥床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縮短患者的臥床與住院時間,減輕經濟壓力,且并發癥少,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舒適護理;急性心肌梗死;絕對臥床期間
【中圖分類號】R4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具有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點,尤其急性發作期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通過保守治療的形式以抑制病情發展,降低病死率。大量臨床實踐表明,在絕對臥床期間,對患者實施有效的臨床護理是降低并發癥的關鍵[1]。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絕對臥床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評價舒適護理的應用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絕對臥床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配原則分組,32例/組。對照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47~76歲,平均年齡(60.12±2.13)歲。觀察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60.12±2.13)歲。通過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和年齡進行統計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包括飲食干預、吸氧治療,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患者家屬進行護理指導。
觀察組實施常規護理+舒適護理:首先,環境干預:保持患者的住院和治療環境安靜、舒適,病房內干凈、通風。其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發病急,多伴有心前區壓榨性疼痛,在護理過程中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脈搏、疼痛性質及持續時間。同時,由于絕對臥床患者不能活動,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翻身,調整舒適體位。最后,對患者進行舒適飲食護理,飲食要以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質或流質食物為主,并給予適量的新鮮水果和新鮮蔬菜。此外,要對患者進行排便舒適護理,排便時使用屏風或窗簾遮擋,開窗通風。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指導患者積極樂觀的接受治療,提供配合度和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的絕對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
(2)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壓瘡)發生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有研究數據納入SPSS 19.0軟件,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百分數(%)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的臥床時間和住院時間對比
在臥床時間、住院時間的臨床指標對比上,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
在并發癥發生率上,觀察組為3.1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1.88%(P<0.05),見表2。
3 討 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見病,病情復雜、病情發展快,造成該病的死亡率高,威脅患者的生存質量[2]。舒適護理是從多方面、多角度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一種方案,在護理過程中同時考慮到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并從兩方面展開護理工作,為其提供優質的病房環境和護理干預。通過提高患者的舒適程度,可增加受損心肌細胞的血液灌注,快速恢復心功能,從而減少并發癥,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各項臨床指標及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有明顯優勢,本組結果與相關報道相符[3],本組研究結果說明舒適護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體現其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對絕對臥床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縮短患者的臥床與住院時間,減輕經濟壓力,且并發癥少,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卿冬文.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絕對臥床期間的應用[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8(2):190-191.
[2] 吳 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臥床期間行營養干預的臨床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4-6.
[3] 韋文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絕對臥床期間的舒適護理[J].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2015,5(11):117.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