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鳳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中,我們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他們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該怎樣起好帶領作用呢?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的一些初淺認識。
一、培養學生的在語文學習中閱讀的興趣。
興趣能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讓學生主動站在學習的主體地位。當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時,相信能在教學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1、老師的關懷能讓學生產生對學習興趣。首先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在教學中承認學生之間的差別,尊重他們的差異,要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別可以縮小,但無法消除。其次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要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學生在任何方面的特長,都有可能是他們成才的基礎。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特長,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特長,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讓孩子們能學有所長。在正確學生觀和人才觀的指引下,給予學生無私的關懷,使學生在老師的關愛中對學習產生興趣。
2、語文課上得有意思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滿堂灌”、“填鴨式”的課堂里,老師總是讓學生一味地接受信息,自然而然,學習就成了孩子們的苦差,他們只得被動地接受著老師準備好的“營養”。要是孩子們都接受了固然是好事,但無法吸收就只有白白浪費了。要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去吸收語文學習中的“營養”呢?一堂有意思的課,能將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營養”自然地滲透到課堂中,被學生不由自主地吸收了。在教學第九冊課文《大瀑布的葬禮》時,一開課我就宣布:我們今天要上的是一堂表演課,要請同學們學習當演員,扮演巴西總統菲格雷特去主持塞特凱達斯大瀑布的葬禮。如果你以總統的身份去主持葬禮,你會想事先了解些什么信息來為你的“主持”做準備做準備呢?這下,孩子們忙開了,他們認真讀課文,仔細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為表演做準備的同時,主動去了解了課文內容,有的學生還用上了自己課外積累的環保知識。為了使表演成功,讓自己的演講引起同學的共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也成了學生做準備的重要一環。在這堂課里學生先是積極主動地在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在愉快的課堂表演中達到了學習目標。
3、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功,也能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我們教學時面對的學生,特聰明的是少數,有可能在學習中經常獲得成功的也為數不多。如果我們對于那些很少獲得成功的孩子能降低要求,他們沒有優點,就為他們制造優點,讓他們也能獲得成功,嘗到學習的甜頭。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時要因材施教,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問題。盡管一堂課下來他們所達到的目標不能完全一致,收獲也會或多或少,但只要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得到提高、有所發展、獲得收獲,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被夸獎,在教學中找準契機,適時給予學生一些表揚和鼓勵,相信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一定很濃。
二、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
讀是一種手段,它不是目的。多讀也是手段,但也不是目的。閱讀教學應讓多讀,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
1、有的老師認為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多讀會浪費時間,講得少了學生會記不住,只有反復強調,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其實不然,只有恰當運用讀的四項功能,才會讓閱讀教學更為輕松。首先是讀的程序性功能,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讀往往是一項程序。我們的教學中需要“讀”這么一個環節,所以我們要讓學生讀文本。其次讀有回答問題的功能。這種功能分為兩類,一類是老師提問,學生在文本中能找到答案,通過讀來回答問題;另一類是老師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通過讀文本來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再次是讀的表現功能。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用讀來表現文本內容,再現文本所描述的情景,學生在讀中去了解、再現文本描述的場景。最后,讀有理解和感悟的功能。學生在學習文本時通過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用有感情的讀來促進理解。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應重視讀的第三項和第四項功能,即讀的表現功能以及理解和感悟功能,讓學生在讀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文本,主動地完成學習目標。
2、采用讀說式教學,請文本說話。閱讀過程即老師、學生、文本作者的對話。在傳統的“灌輸接受式”課堂里,教學偏重于說教,偏重于考問。而現在的語文閱讀教學強調的是通過師生之間平等、寬松的交流來達到學生自主合作和自由發展的目的,它是教學相長情景下的切磋探討,使閱讀教學真正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3、在教學中,教師也得讀。教師的讀是示范,用老師的讀感染學生,孩子的天性是善于模仿,教師可以用讀來帶領學生學習,和學生融為一體,一起學習。
三、閱讀教學中的提問。
一堂閱讀教學課免不了提問,但問得多不等于問得好,要是能問得少又問得精,不但能促進學生思維,還能讓閱讀教學收到更好的成效。首先,我們應該避免提在課文中能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要提出學生必須通過認真讀課文才能回答的問題。這樣,能讓學生養成動腦筋思考的好習慣。接著,問題的提法也有講究,不能步步設問,要給學生留有空間。除教師設問外。還可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解放學生的頭腦和嘴巴,使他們敢想,敢說,能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學會自主,學會綜合,提該他們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以上是我在閱讀教學中一些初淺的看法,我將在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努力,希望自己能在探索中進步,在閱讀教學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