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
摘 要:可轉換債券市場的繁榮對于我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以及化解金融風險都具有重要作用。國有企業利用可轉換債券進行融資能夠擴大其融資渠道,解決公司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本文在對可轉換債券的基本內涵進行闡述的基礎上,分析了國有企業對可轉換債券的運用,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國有企業;可轉換債券;融資
國有企業發展的推動力就是資金,只有擁有穩定的資金來源才有可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融資就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一條主要渠道。通常,企業的資金來源有兩類,分別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前者指企業擁有的自有資金以及通過生產經營獲得的資金積累;而后者則指企業向銀行貸款或者發行債券、股票。可轉換債券一般可以保證將本金收回,并且能夠獲得券面的利息收入,投資風險較小卻具有相對較高的收益。此外,可轉換債券對企業管理者在債券轉股和兌付方面構成一定的壓力,能夠促使他們不斷提高經營業績。由此可見,可轉換債券使企業和投資者都能夠受益。
一、可轉換債券的基本內涵
1.可轉換債券的定義
可轉換債券,全稱為可轉換公司債券,指依發行人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在規定期限內按照約定的條件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的發展是建立在普通公司債券基礎之上的,是介于股票和債券的金融衍生品。
2.可轉換債券的特點
與普通公司債券相比,可轉換債券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可轉換債券具有債權性;債權性是所有債券的共同特點,因為可轉換債券與普通債券一樣也具有規定的利率和期限,投資者可以在自己所持有的債券到期時做出自由的選擇,既可以收取本金和利息,也可以在臨近到期時將其在二級市場進行拋售,以此獲取本金和價差收益。第二,可轉換債券具有股權性;在被轉換為股票之前,可轉換債券的本質仍是債券,而在轉換后,債券的原持有者的身份也隨即發生了改變,由之前的債權人轉變為公司的股東,因此,有權參與到公司的經營決策和紅利分配中去。第三,可轉換債券具有期權性;可轉換債券的最突出標志就是可轉換,債券的持有者可以根據已有的約定條件,對債券進行轉換,將其轉換為股票。一般在發行時,可轉換債券就會明確規定債券持有者可按照發行時的約定價格對債券進行轉換。由于具有可轉換性,相比普通債券的利率,可轉換債券的利率就相對較低,所以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能夠有效降低公司的籌資成本。
二、國有企業對可轉換債券的運用
在我國現行經濟體制下,政府控制的財政系統和銀行系統仍然是金融系統的主體,為企業提供技術改造和擴建的資金來源。自20世紀80年代起,撥改貸政策的出臺使企業只能夠通過銀行債務這種方式進行技術改造和項目投資。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經營所得的收益受到了宏觀經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大大增加了風險。每年企業所得的大部分利潤都用來支付高額的服務費,造成企業陷入嚴重的債務危機、企業技術改造和擴建危機。
雖然通過改制能夠緩解社會負擔,但是高息債務的清償則需要借助低成本的增量資金投入來應對。可轉換債券具有的設計特點能夠給予投資者轉股的期望,因此能夠通過設計出一個較低的利率對發行公司進行補償,從而幫助企業使用較低的融資成本籌集資金。但是既然是債券的一種,那么可轉換債券就必然存在還本付息的要求。因此,如果項目周期的時長超過可轉換債券的存續期,那么企業仍會被償還債務的問題所困擾,但是如果項目周期與可轉換債券存續期的時長相等或少于可轉換債券的存續期,那么在實際操作和運行過程中就會遇到諸多困難。因為項目周期雖然多是1年-2年,但是項目的回收期一般都會長于項目周期,所以在可轉換債券的存續期之內想獲得大量利潤的可能性極低。可轉換債券的募資額通常會少于企業申報項目的總投資額,一旦項目缺口的解決途徑不明確,那么項目的啟動時間和項目的周期就都無法確定了。此外,實際情況是不斷變化的,企業資金的實際投向會隨時改變。因此,國有企業發現可轉換債券籌集的資金應該主要用在解決國有企業長期以來的高息債務問題,加快籌資的實現速度。國有企業利用較低利率籌資,并將籌集的資金用來置換國有企業的高息債務,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更好地進行深化改革,盡早符合發現股票的標準。進而企業可以利用發行股票的形式籌資并作為資本進入,有利于企業資產規模的擴大,資產負債率的降低,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三、國有企業發現可轉換債券的難點與對策
從可轉換債券“可轉股”的要求出發進行研究,能夠發現可轉換債券在存續期內包含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非規范期,是可轉換債券自發行之日起到發行主題股票上市之日。因為發行主體的股票暫時沒有發行上市,因此,可轉換債券能夠進行轉股的相關約定條件在轉換標的尚不明確的前提下仍是模糊的,不確定的。第二階段則為規范期,在這一階段發行主體的可轉換債券和上市股票同時存在,并可轉換債券進行轉股的約定條件已經明朗。但是因為在存續期內存在非規范期,企業可轉換債券在以下兩個方面就存在一些問題。
第一,發行人的轉制給上市公司帶來困難。發行人轉制不屬于現時行為,而是在對未來情況作出預估的前提的行為,因此,發行人轉制不一定能夠確保成功。可轉換債券的投資價值體現在轉股預期收益上,但是發行人在轉制方面存在風險,就使得可轉換債券的風險也在增加。國有企業想要使可轉換債券最終能夠成功,就必須在其存續期內公開發行股票,并且要完成上市,這樣就能使已經發行的可轉換債券進入到轉換期內,成為真正的、規范的可轉換債券。針對這種情況,在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目的的前提下,國有企業必須在發行的可轉換債券上增設相關的回售條款,條款中應該明確指明若發行人的股票在距離可轉換債券到期之日的某個特定時期之前仍不能正常發行和上市,那么投資者完全有權將自己所持有的由該企業發行的可轉換債券按照票面價格與銀行同期存款利率之和回售給發行人。
第二,發債主體在改制前后的一致性上存在問題。對于國有非上市企業而言,若要發行可轉換債券,那么發債主體和轉股主體在資產一致性和法律一致性方面均存在問題,這是由發行人由非上市公司向上市公司轉變而引起的。投資者所持有的公司債券在法律和資產方面必須與債券轉換之后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的主體是完全一致的,否則就會造成法律風險。作為金融工具的一種,可轉換債券的投資價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轉股主體的資產狀況、轉股主體所經營的資產質量等,所以,發債主體和轉股主體必須保持一致,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可轉換債券投資價值的穩定性和準確性。國有企業在上市前要發行可轉換債券應該先進行資產剝離、資產評估、成了股份公司等方面的改變。作為可轉換債券發行主體的國有企業必須符合已經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提,并且已經借助各種合理手段將轉制上市后的不確定因素減少到最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發債主體在改制前后的不一致問題,也能夠確保可轉換債券投資價值的穩定,從而確保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四、結束語
在當前經濟發展迅速,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利用可轉換債券進行恰當地融資,能優化企業的資本結構,促進企業獲得進一步發展。但是,可轉換債券也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可轉換債券市場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中,通過企業的努力,可以得到有效地規避。總而言之,國有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應該符合發行要求,切實保護投資人的利益,推動企業自身的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1]王立元,鄭奕.可轉換債券:一種新型融資工具[J].西安金融,2013,03(04):53-54.
[2]徐典輝.可轉換債券及其在中國的實踐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0.
[3]趙麗紅.國有企業發行可轉換債券的融資分析[J].金融經濟,2014,04(10):23-26.
[4]諸葛增輝.淺議國企融資新途徑--利用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資金[J].天津經濟,2013,21(05):18-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