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一直都是教學中的重點,這是一項復雜而又長期的教學任務;一般來說,在我國的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從小學開始的,為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礎;農村教育一直都備受社會的關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好農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探討了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讓農村小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認知能力得到發展的階段,同時也是思想品德建立的初級階段,所以班主任應該注重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從教學和生活入手,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目前,很多農村兒童都缺乏家庭的教育,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孩子的父母都進城務工,沒有接收到及時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因為農村父母的觀念和思想比較落后,無法正確的對孩子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果班主任不根據農村兒童的發展特點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可能會導致這部分孩子行為、心理和品德各方面都出現問題,因此關注農村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以及教學老師重要的教學工作[1]。
一、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現狀
1、農村家長的觀念過于陳舊。很多農村地區的家長都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加上受到農村環境的影響,接受新事物和新思維的能力比較弱,這會嚴重影響著孩子的發展;大部分農村家長都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因此對孩子寄托了更重的希望,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以后在社會中就一定有出息,為整個家庭爭光,這種片面的觀念和思想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負擔,不利于孩子全面的發展;另外家長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忽視會導致一部分孩子思想的偏激,從而走上錯誤的道路。
2、父母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教育比任何的教育都有效;可是從農村地區來看,父母對孩子思想品德教育的缺失是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狀況;隨著我國城鎮化的發展,很多農村的年輕人都選擇外出務工,留下孩子和年邁的父母,這部分孩子被稱為留守兒童,最近幾年。留守兒童的人數在逐漸增加,這部分學生無法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的思想和行為都會存在問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學校教學工作者對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唯一的途徑,這樣的教育是不全面的,一旦學生的思想品德出現問題很容易阻礙他們以后的發展。
3、農村小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強。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農村家長都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條件稍微好的農村家庭會把孩子送到各方面都更加優越的學校去接受教育,這會導致農村小學的生源數量逐漸減少,原本完整的班級被分散,有的班級甚至只有十幾個學生,學生們在這個過程中思想發生了一定的轉變,整個班級沒有一個集體的狀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不強;可是班級人數的逐漸減少削弱了學生們的交流和溝通能力,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這不利于他們思想品德的良好發展[2]。
二、加強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班主任是班級中重要的領導者和管理者,班級任的管理工作直接影響著整個班級的發展,在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班主任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幾點是班主任加強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策略:
1、堅持正面引導的原則。小學生具有獨特的學習特點,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精力比較旺盛,喜歡探索新鮮的事物,因此小學生表現出來的狀態都是活潑好動的;但是小學生因為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他們分辨事物的能力比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農村家長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在孩子道德方面的教育比較缺失,很多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也無法采取正確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班主任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班主任在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要堅持正面的引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比如在處理學生打架的問題中,班主任首先應該了解事情的經過,明白誰是誰非,采取有效的方法開展教育工作,這樣的正確引導有利于和諧教學氛圍的營造,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2、重視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很大,農村地區的整天環境比較差,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會接受一些消極的信息,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發展;隨著農村地區“打工熱潮”的發展,很多人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顧集體利益,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產生消極的影響;如今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受到了整個家庭的寵愛,這部分孩子生活的圈子比較小,他們在發展過程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缺乏一定的集體主義教育,因此班主任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重視學生的集體主義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什么是集體,并讓學生明白集體的重要性;然后班主任可以組織班級開展集體性的活動,拓寬對學生集體主義教育的途徑,比如觀看有關集體主義教育的視頻、組織集體主義話題的演講等,促進農村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總的來說,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門具有深度的教學工作,作為班主任應該重視班級的發展,關注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正確價值取向的引導與學生以后的健康發展是緊密相連的;本文的探討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希望廣大教學工作者能夠提出更多科學有效的建議,讓農村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更適應新課標的發展,把農村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推上另一個臺階,為社會培養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龍秀春.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必須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J].山西教育科研通訊,1983(01):60-62.
[2] 潘茂春.淺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勢及不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09):2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