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玉莉


摘要:幼兒園戶外探索活動是現代幼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環境心理學相關理論為依據,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戶外活動有著室內活動無法替代的作用,它對于幼兒的身體,心理成長的影響都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要培養幼兒對戶外探索活動的興趣,要因地制宜地創設豐富的戶外活動環境,開展形式多樣、富有野趣的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對幼兒園戶外探索課堂活動有效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探索;活動環境;有效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探索課堂活動,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戶外探索活動中的幼兒和老師互動情形打破傳統教育的迷失,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發現有趣或不了解的現象,繼而提出問題,并透過觀察尋找可能的答案,幼兒是學習過程的主體,他們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及學習的方式。因為幼兒有權利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習內容及對象,所以學習動機較強,這便奠定他們日后主動學習的基礎。
一、幼兒園開展戶外探索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非常重視教育的自然適應性原則,認為對兒童進行合理的教育,必須觀察和遵循自然萬物發展的正確道路,順從兒童的自然天性。愛默生也說過,“培養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在大自然中生活。”戶外探索活動充分順應幼兒的天性,讓幼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在大自然中感受萬事萬物的神奇與美妙,使幼兒喜歡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性情。
1、盧梭認為,自然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必須順應自然,順應人的原始傾向和天性,就要使兒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長中取得主動的地位,不需要成人的灌輸、壓制,教師只需要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防范不良影響即可,教師的作用不是積極的,而是消極的。盧梭也提出,“自然的教育也是自由的教育,只有給兒童充分的自由,符合兒童天性的教育才可能成功。”我園的戶外探索活動以“激發幼兒潛能,使幼兒具有實現價值的欲望,教會幼兒學會學習,完成個人轉變”為理念,關注兒童的興趣和需求,符合自然教育思想。
2、自然環境對于幼兒的智力、情感、社會性、創造力和身體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戶外探索活動以大自然以及博物館為主要的活動場所,有的活動區域還包括了海邊,給幼兒提供了一系列可參與的活動內容。在戶外探索中,幼兒是自己的主人,由自己的興趣驅使,可以種植和收獲蔬菜,為動物筑巢或洞穴,在溪水中探索水的特性等。通過這些活動,幼兒可以獲得動手操作的機會,運用多感官獲取直接經驗。
3、戶外探索活動改變了把活動內容放在桌面上操作的統一模式,使幼兒擁有更為廣闊的空間游戲玩耍。大自然提供給幼兒自由、空間和各種各樣的生靈,幼兒們可以跑、蕩秋千、爬、建洞穴、玩泥土。戶外探索活動的課程建立在自然的基礎上,課程內容在環境的基礎上順勢而生,比如,用自然材料做拼貼畫、建構物體等。在這些實際的生活場景和啟發性的環境中,幼兒可以通過實踐、感性、積極、聯系的方式實現問題解決能力、危險預測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二、幼兒園戶外探索課堂活動開展的有效策略
(一)自然化的戶外環境能引發幼兒好奇心,激發幼兒探索欲望
室外環境能滿足幼兒對大自然的向往,使幼兒完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獲得一種全新的感覺。在戶外的廣闊天地中,幼兒會自然地把自己從成人的期望與自己的不確定中解放出來。此時,他們較少受到限制約束,能夠自由地進行活動,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接觸自然,探索自然。例如,“春天的禮物”戶外探索課堂活動中,帶孩子到附近公園里尋找春天的足跡,給孩子設置任務“走一走(找到有紅色標志物的地方)”。通過實施探索自然的活動,能夠幫助幼兒習得戶外技能—辨識方位,同時又培養了自主能力[3]。
(二)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必須做到場地的設施設備能夠吸引幼兒,并能有效激發幼兒投入戶外活動的興趣。許多幼兒園的戶外環境存在設置相對簡單、材料缺乏的現象,空曠的場地無坡、無坎、無障礙,只擺放一個大型的滑滑梯,這樣的環境是不能夠有效激發幼兒投入戶外活動的興趣。廣大的森林和一般幼兒園的戶外游戲場不同,不是人工而是大自然佈置的,常有些顛陂路段或聚水而成的小溪,幼兒自己要試著去克服這些障礙外,而通常在這種情況下,年紀較大的幼兒會主動幫年紀小的幼兒踰越障礙,所以戶外探索活動中的幼兒常有機會實踐樂于助人的本性。
戶外探索環境的選擇應該優先考慮“童趣”“野趣”。老師在每次設計探索活動前,不僅認真分析孩子的年齡特點、發展水平、性別差異,還通過多種形式,了解孩子的心聲和意愿。興趣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動力、組織、創造、強化的功能。對提高幼兒自主性發展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童趣化的戶外活動環境能激活幼兒的興奮焦點,是激發幼兒興趣的催化劑。因此,創設童趣化的戶外活動環境對促進幼兒自主性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老師要善于把環境童趣化,活動設計具有“野趣”。例如,“我的植物朋友”戶外探索課堂活動中,設置任務“找一找(你能根據地圖找到植物們嗎?)”[4]。孩子在充滿挑戰的游戲情節中完成了戶外探索的目標,并獲得了技能的學習。
(三)創設情景,使幼兒更自愿地融入到戶外探索活動中
在組織戶外探索活動時,教師還應該創設一定的情景,吸引幼兒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如在探索水的凈化科學實踐時,我們把活動設計到戶外驚醒,利用幼兒最感興趣的“故事情節”引出凈化水的實驗,鼓勵孩子大膽運用大自然的物質進行實驗,沙子,小石子,無紡布等進行水過濾。孩子的通過做做,試試,大膽發揮創造力運用不同的物質進行實驗,并最終得出結論,過濾物質從粗到細,水的凈化效果最好,孩子在游戲中探索,樂在其中[5]。活動材料對于提高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有很重要的作用,如何物盡其用,使之服務于幼兒的戶外活動、幼兒的發展,是值得重視的課題。因此,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參與活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觀察大自然物質的可利用性。
三、結論與體會
戶外探索活動秉持的是以幼兒為中心的「人本教育」理念;由課程進行方式看來,教師採用的是「情境教學」,由幼兒學習的方式看來,採取「發現式學習」,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引導者而非領導者;從使用大自然各項資源作為教材看來,根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