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隨著生活理念的改變,養生保健成為當下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經濟實惠、安全有效、適應癥廣等優點,中醫推拿被越來越多人推崇,這也為我校中醫專業的學生拓展了就業渠道,為了培養高技能實用型人才,加強推拿手法的實踐教學也成為了中醫推拿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
關鍵詞:中職;中醫推拿;推拿手法實踐教學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精神壓力加大,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等疾病的發病率呈高態勢發展,加之本身經濟安全、療效明顯、操作簡單的特點,推拿在人們生活的意義越來越突出。推拿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屬當前比較流行的自然療法,以期通過推、拿、按、揉等手法達到行血活血、疏經通絡、扶正祛邪之療效[1]。為順應市場的需求,我校開設的中醫專業中專三年制學生,以中醫推拿、保健按摩方向就業前景良好,需求日漸擴大,加強中醫推拿教學、提升教學成效成為重點工作[2]。由于推拿手法的優劣直接影響推拿效果,加強推拿手法的實踐教學也就成為了中醫推拿教學工作的核心。
本人就多年教學經驗,就中職衛校推拿手法實踐教學提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引入視頻豐富教學形式
推拿學是一門綜合性與系統性比較強的學科,掌握基本知識與技能相對比較簡單,但要學精學透則需下足功夫。傳統教學多局限于教師的口頭講述,如此教學不利于學生理解推拿操作的要領。因而,教師應積極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動態的視頻直觀再現手法操作過程,以視聽覺沖擊讓學生對推拿手法有更為真切的感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結合視頻講解理論后,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如一指禪推法教學中,教師首先進行現場示范操作,詳盡講解步驟、手法,然后讓學生相互體會與糾正,感受該手法操作過程中的力度、角度及頻率。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應多走動,教導不懂的學生進行示范練習,及時解答學生疑問,加強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形式可打破以往理論講解、看圖理解的教學常規模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簡而言之,教師可引入PPT、Flash動畫等形式,通過二維及三維演示讓學生多元化了解手法的特點,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二、推拿練功結合手法操作
推拿又名“按摩”,是現代社會比較流行的物理療法,以一定的技能要求運用于特定部位,可有助于調和氣血、疏經通絡。但好的推拿建構在“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五大要求下,不僅要有強勁的內力、指力、腰力、臂力與腿力[3],更應具備敏銳觸感、規范手形與身形,需經一定推拿練功鍛煉方可掌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首先讓學生學習并掌握易筋經、少林內功等功法,吃透相關理論,并就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練習中,做到長期鍛煉,身體力行,培養自身的柔韌性與耐受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創建更多機會,課堂教學講解后,及時了解學生對手法、力度及部位的掌握情況,并利用課余時間采取適當方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鍛煉學生的腰力、臂力及腿力;讓學生相互間進行交流,并在實踐中規范自身的手形及身形。
三、理論整合實踐,注重反思總結
受到不良風氣影響,部分民眾對“推拿”形成一定的錯誤認知,學生也會認為“推拿”是現代社會休閑娛樂的方式,部分學生對課程學習不以為然,甚至以此為恥。這樣的錯誤認知是影響學生課程學習與發展的最大隱患。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首先全面、客觀講解“推拿”的價值與意義,引入臨床治療的成功案例及相關醫學材料記載,引導學生以客觀視角看待推拿,消除錯誤認知。另外,推拿需肢體與大腦協調統一的復雜操作,充分體現人類的智慧與創新,不僅要認真掌握手法操作要領、常用腧穴、疾病治療的方法[4],在總結前人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操作,以此檢驗理論,并總結歸納出不同病癥的治療手法。如此要求教師教學應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總結。
四、加強課外教導,將教學延伸到實踐運用中
在課時限制的影響下,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進程與方案。單單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是不足于提升學生自身的理論與操作能力,課外加強練習與實踐尤為重要。為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重視培養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深入了解自我學習狀態,學會從多渠道、多途徑尋找并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具體言之,教師應積極跟進最新的推拿手法及信息,將其導入到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推薦最新的參考資料,讓其課外進行自主探究;鼓勵學生善于利用電腦網絡、手機等資源檢索影像、書籍或文章,并抓住每一機會進行練習操作。實踐運用可體現在同學間相互推拿,或運用于疾病治療中,如扭傷腳、頭痛傷風、急性腰扭傷或女生痛經等,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操作中,學以致用,提升操作能力。此外,教師還讓學生提前做好見習準備,在見習過程檢驗自身的理論與手法的技能,并積極主動到門診或醫院推拿科學習,不斷總結,提升自我的實踐運用能力。
五、結語
總之,推拿是中職中醫教學的重要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發展的需求與意志,在遵循學生成長與發展的規律上,突出推拿教學的重難點。換言之,教師需積極順應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打破傳統以圖看解、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大膽豐富教學形式,注重理論與實踐聯合運用,并將課堂教學延伸擴展到生活運用中,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內化及深化,提升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新路.近代中醫教學模式轉型的原因和特點探討[J].中醫文獻雜志,2016,10(06):55.
[2] 鄭磊,丁衍文.論以經方方證對應理論促進西醫農村社區醫生定向培養中醫教學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21):12.
[3] 楊軍用,林紅,楊百京.淺析西醫院校中醫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30(10):45.
[4] 胡明亮.淺談中職衛校中醫推拿教學的體會[J].新課程(上),2014,14(06):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