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卓琰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2)
哈羅德·品特戲劇中的間離效果
奧卓琰
(廣西藝術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2)
品特戲劇力圖反映人類生活的現實狀態,又用獨特的間離方式不斷將觀眾與戲劇間離開來,促使觀眾思考,從而更透徹地理解戲劇本身、理解周圍世界,甚至理解自身。
品特戲劇;幻覺場景;間離藝術
2005年,哈羅德?品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其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揭開了日常絮談中的危機,強行打開了壓迫下的封閉空間”。早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品特就已經攬獲了大部分的西方文學大獎。甚至,《牛津辭典》專門收錄了“品特派風格”這個詞。品特劃定了一塊領地,一塊具有鮮明地貌特征的“品特領地”。
品特式戲劇是現實與非現實相結合的矛盾體。一方面,品特還原當下的現實背景,反映了人類生活的現實,使觀眾產生“現實生活”的幻覺;另一方面,戲劇又不斷將觀眾與戲劇間離開來,促使觀眾思考。
劇作家將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真實的場景移植到戲劇之中,將這些日常場景轉變為戲劇場景,觀眾進入劇場后,這些戲劇場景便成為他們所看到的現實場景,使他們產生真實的現實生活的幻覺。同樣品特也力圖營造一個同現實生活相貼近的場景,品特的戲劇場景高度還原了日常生活中的現實場景,既是對現實的復制,但又充滿了多種可能性。在這種與現實生活相貼近的場景中,觀眾能夠產生更深刻的情感共鳴,產生一種欣賞現實生活的幻覺。
然而品特戲劇舞臺布景又與傳統的幻覺布景不同。品特戲劇舞臺展現出了多重意義。在品特戲劇的場景構建中,品特式房間、道具以及房間外的世界組成了整個現實世界,觀眾在欣賞過程中極易將其看做現實生活的翻版,但是品特接近極簡主義表達方式,較少的舞臺人物,少量的情節,單一的布景,少之又少的連貫語句,將戲劇同觀眾隔離開,觀眾能夠充分意識到這種舞臺場景本質是一場幻覺,不是現實生活。
房間是哈羅德?品特戲劇舞臺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特戲劇中的房間是一種矛盾集合體,不僅有現實性內容,同時也有非現實性內容。品特的舞臺上不管是場景布置,還是人物對話,都強化了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些內容集合在一起,帶給觀眾感官上的矛盾感受。房間中的道具都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但是經過藝術手段加工和處理,這種日常非常熟悉的用品變得陌生起來, 觀眾跟隨戲劇中的人物進入幻覺世界中,對比真實的現實場景,產生一種特殊的間離效果。品特戲劇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情感上的共鳴,更多是努力展現人類生存狀態中的矛盾和困惑,以及解決之策,表達對社會及人生存狀態的思索。
在傳統的戲劇之中,劇作家在人物出場之初就將人物身份交待清楚,以利于觀眾對劇情的掌握和理解。而在品特的戲劇中,品特通過人物身份的陌生化來實現人物的間離,這種陌生化最明顯的特征就是人物身份的神秘莫測。
在品特戲劇舞臺上,觀眾和戲劇人物之間產生的間離效果并非是靠演員表演實現的,而是在戲劇創作之初就已經被設定了。品特在戲劇創作中非常尊重人物主體,人物自身所享有的自由存在一定節制,但是又符合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形象,提升觀眾對人物的信任度。但在設置人物關系時,卻用戲劇中通過圍繞人物所產生的陌生關系,將觀眾和舞臺間隔開來,使得觀眾能夠以一個旁觀者和目擊者的身份,去觀察戲劇發展和人物走向,在這個觀察的過程中,觀眾充分具備了目擊者的冷靜和客觀看待事物的特性。
品特通過對人物身份的陌生化,對自身本質特點的遮掩,產生一種間離效果,進而引起觀眾跟隨戲劇節奏感受人物真實的自我。而且觀眾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的不僅僅是戲劇中的真實自我,還包括觀眾自身。
品特的戲劇不會對某一個具體的社會問題和現象進行深入思考,但是其戲劇作品卻具有娛樂性的危險和迷惑,觀眾利用思維,參與解惑,在這種娛樂性中獲得感悟和理解。間離手法的運用,不僅可以幫助觀眾區別現實生活和幻覺場景,而且能夠指導觀眾,產生一種教育效果 ,這也是娛樂的最終目的。
亞里士多德認為,戲劇要講究情節的完整性和統一性,戲劇要采用線性敘事的方式,即戲劇要交待清楚開端、原因和結果。而品特戲劇改變了這一規則。品特的戲劇中,情節沒有開端、沒有高潮,也沒有結局,不會設置平行情節線。而且,在戲劇的結尾處通常會采用倒敘式結構。觀眾在明晰品特戲劇的結局后,能夠更加容易跳脫出來,擺脫戲劇情節的影響和誤導,再次去思考戲劇的情節內容。
如《房間》,其故事簡單,如流水一般平鋪直敘,卻又充滿懸念,通過一種反諷手段在劇中抨擊社會現象,營造一種喜劇效果。品特的戲劇敘事方式使人耳目一新,觀眾被帶入一個陌生的戲劇藝術領域。品特戲劇能夠容易觸發觀眾的感悟,加深觀眾對情節內容的理解,促進觀眾更加清醒地對戲劇所揭示的內容進行思考。
J83
A
1007-0125(2017)15-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