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擇月
(四川師范大學 影視與傳媒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后現代語境下孫悟空形象的分析
謝擇月
(四川師范大學 影視與傳媒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很多影視機構利用《西游記》經典的故事與人物本身的影響力、傳播力來創作影視。受后現代語境的影響,大多影視的創作離不開當下的文化思想或文化思潮即文化語境的限定。后現代主義,是指一種反對、顛覆現代表達方式、思維習慣、價值觀念的思維風格。本文分析后現代語境下孫悟空的形象特征。
后現代;孫悟空戲仿;解構;重構
關于西游記題材的電影每年都出現,技術不斷變革,商業氣息加劇,人們開始拒絕接受深入的研究,精英文化讓位于大眾文化,嚴肅的思考讓位于愉悅的追求。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電影的藝術風格發生著變化。后現代表現特征主要是戲仿、解構與重構、游戲化這幾個方面,唐僧、孫悟空等人物形象也是深入人心。
后現代主義作品的戲仿其實是對經典文本的消解,它以消解的立場對經典文本進行夸張和變形的處理。[1]經典文本中的主題、話語、情節、人物形象等在大眾心里已經有了一個固定的版本,但在電影中被顛覆。
一是外形的戲仿,是指對處于正統位置的人物進行戲仿,顛覆了我們對 《西游記》原有人物形象的理解。消解他們身上的神圣性、嚴肅性,把高雅降為低俗,把正經變為滑稽。[2]相同的都是猴子的形象,臉上有猴毛,緊箍咒、金箍棒是孫悟空形象的一個標志性特征,一定程度上是人性與魔性并存。不同的是不同電影中孫悟空具體形象有差異?!洞笤捨饔巍酚捌写蠖嗍侵苄邱Y的原本的扮相,至尊寶最后才變成孫悟空的形象;《大圣歸來》是一個重壓五百年之后,時??鄲灐⒕趩?、無助的失意者。
二是音樂《小刀會》序曲的戲仿。經典版本的西游記有電子樂的快節奏預示,作為一種符號象征。在之后的電影中,《小刀會》序曲都是伴隨著孫悟空形象的展現,都采用同樣的配樂京劇的嗩吶、鼓和鑼營造出節奏感。
三是臺詞的戲仿。戲仿在語言上的表現形態和表現效果具有幽默搞笑的特點,在話語中摻雜搞笑、戲謔的成分,但其目的卻是要達到顛覆原有人物形象的效果?!洞笤捨饔巍分械摹皭勰阋蝗f年”,到《西游降魔篇》中,演變成了“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愛我,現在”;《兒歌三百首》更是90年代以來我國兒歌創作的新成就,影片中《兒歌三百首》“乖乖” 的曲調正是 《大話西游— —仙履奇緣》里的曲子《一生所愛》?!段饔畏分心軌蜴偠ㄗO悟空的音樂正是唐僧演唱的《乖乖》。
孫悟空系列影片從傳統的《西游記》電視劇中生根,對經典的部分進行夸張的變形和更改,在保留一定的原面貌的基礎上進行創作。電影新的創作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對前文本的吸收、借鑒和改寫。帶給觀眾的既是熟悉,同時又是陌生化的感受,增添了新意。
孫悟空大鬧天宮,武藝高強,降妖除魔,嫉惡如仇。孫悟空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上的。其嚴肅性的主題意義闡釋出呈現世俗化的傾向,新的文本中出現了幽默、嬉戲式的解析方式。
(一)對主題意義的解構。《大話西游》的改編上,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都進行了大膽的拼湊,把一個西天取經的故事改編成了一個純粹的愛情宿命故事,是紫霞仙子的死對孫悟空致命一擊,才能打敗牛魔王。傳統角色中的孫悟空應當是出家人,不可有七情六欲。此影片中的至尊寶到孫悟空的轉變的關鍵因素卻是對愛情的認知,影片最后,孫悟空覺得自己好像置身于另一個世界,所有的人和物都變了樣。他心境發生改變,在經歷了“輪回一夢”對取經真諦的領悟,孫悟空的思想有了質的轉變。在看到了至尊寶和紫霞的化身并且幫助他們緊緊相擁在一起后,孫悟空心事終了,舍小愛(與紫霞的愛)而取大愛(化解人世紛爭,普渡眾生),義無反顧地踏上西天的征程。
《西游降魔篇》把一個具有正面影響的英雄人物形象給徹底顛覆,正是孫悟空的魔性才能激發文章飾演的唐僧能夠真正得道,將對舒淇的小愛最后演繹為普度眾生的大愛,走上西天取經的道路。
《大圣歸來》是江流兒的小和尚在冒險之旅中完成了自我救贖的故事,講述的是成長與勇敢的故事,大圣對江流兒說“如果有一天,你變得足夠堅強,你就可以駕馭它們”主題曲表達“尋找家的方向,尋找愛的懷抱,憑著一顆永不哭泣勇敢的心”這一故事架構我們對家園和親情的向往,對成長和勇敢的渴望,構筑了人類生活的共同價值觀,這個故事更簡單易懂,容易被西方所接受,能打開一條中國動畫走出國門的道路。
(二)人物形象的解構與重構。電視劇86版,大圣光明磊落、爽朗坦率、敢作敢當、機智樂觀、精靈漂亮、行動起來活潑可愛,得到無數觀眾的贊美。據六小齡童自己說,扮演孫悟空不僅僅是打扮成猴子的外貌就是孫悟空了,手部動作和步伐都是有嚴格的規定的。
《大話西游》中孫悟空的形象是“孫悟空-至尊寶-孫悟空”的輪回。《西游降魔篇》中孫悟空沒有任何正氣可言,是一個妖王的形象,絲毫沒有傳統表演中的猴相,舉手投足之間看不出半點仁義慈悲,充滿狡猾的猴相,再之后竟然變身成為一個面目猙獰的大猩猩?!洞笫w來》的背景是在孫悟空在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之后,依稀脫胎于唐僧解救孫悟空的過程,但故事其實不太一樣。孫悟空受到封印的束縛,失去了斗天斗地的雄心壯志,只想回到花果山過清閑的日子,對滿世界的妖魔鬼怪無動于衷。而在江流兒的心中,孫悟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也就是說,影片完全顛倒了原著中的師徒關系,讓孫悟空某種意義上成為唐僧的導師。[3]全片中孫悟空幾乎沒有猴里猴氣的動作,經常是一個舉止現代、氣質高冷的大男生。其次大圣是一只普通的猴子,手上一個鐐銬使他法力盡失。他有一定的疑惑和恐懼。在江流兒被妖怪“打死”之后,大圣變身回到以前法力無邊的大圣,實現拯救自己、拯救世界的終極目標。一個落魄的英雄最終重新找回自我,和妖王決一死戰并獲得勝利。
通過對主題意義、人物形象解構的同時又重新建構起新的主題意義和人物形象,這是后現代主義無中心、反權威、無深度的一種表現手法,也是對之前的現代主義文化的一種徹底否定的態度,話語的重心偏向于現實生活,逐漸構成一種顛覆主流的敘事模式。[4]
對中國古典名著西游記進行游戲式的改造,用無聊,瑣碎,無知無畏沖擊著傳統文化,將莊重的佛學、道、圣人的化身的唐僧等都一起推下圣壇。后現代主義電影所追求的是一種無中心、無意義、反崇高、反正統、回歸觀看的游戲狀態,拒絕電影直接式的說教性,將中國社會幾千年高高在上的政治、思想和倫理等游戲化、娛樂化,其主要的表現形式為“無厘頭”。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令人難以理解,其語言和行為沒有明確的目的,粗俗隨意,亂發牢騷,莫名其妙。
《越光寶盒》中,導演這種拼貼、無厘頭的藝術手法尤為明顯,電影中男女主人公名字分別是“清一色”和“玫瑰仙子”,單從名字來看似乎就有一種無厘頭的味道。其中有一幕是至尊寶帶領的一群手下,不按常理出牌,在他和妖精打斗的時候集體倒地裝死,表現出了貪生怕死,與一開始唯幫主馬首是瞻的卑下態度形成強烈的反差。
在《西游降魔篇》中,黃渤飾演的孫悟空有這樣一段臺詞:“想當年我手拿兩把西瓜刀,從南天門一直砍到蓬萊東路,來回砍了三天三夜,是血流成河,可我就是手起刀落手起刀落,一眼都不眨?!薄耙谎鄱疾徽?,你眼睛不會干???”這種答非所問的對話很多,構建出一種獨有的喜劇氛圍,在笑聲中將所有崇高、嚴肅的內容顛覆,而人物關系與人物形象都不再是以文本呈獻給我們的傳統人物關系了。也正是這種非同以往的解讀,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與追捧,可以說這種充滿無厘頭趣味的風格能夠契合大眾的審美心理與需求。
以孫悟空為主題形象創作影片一直走進觀眾視線,在后現代的影響下,語言、音樂、人物的戲仿,主題和人物的解構與重新建構、游戲化的特征也更加突出。不同于傳統觀念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獲得觀眾好評,從而獲得不錯的票房。
[1]尉天驕、黃金蘭.《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馳電影的后現代性[J].電影文學.2014(24)
[2]肖震山.周星馳無厘頭電影的后現代性與草根性[D].福建師范大學,2008.
[3]佚名.《大話西游》如何用好“西游記”這個大IP[J/OL].(2015-8-14).
https://www.baidu.com/link?url=12az9MyQKAxu4Zi8f6 UiLvOLVgAJrbiqGcIV8k8mtF0Ik2yUZICPyHbb-av8WcviFO E55WidMCO8qD4l5uguq_&wd=&eqid=af66de0b0001e839000 0000457fe401b.
[4]向瑾.后現代電影美學嬗變與再審視[J].電影文學.2014(19)
J905
A
1007-0125(2017)15-00-02
謝擇月,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