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鴻瑞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重慶 401524)
論新媒體時代節目風格變化
陳鴻瑞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重慶 401524)
國內節目制作起步較晚,與英國、美國等國家相比,發展的時間也相對較短。雖然我國綜藝節目發展迅速,卻沒有形成完善的節目運作方式,節目主持人也處于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國外節目的接受和引進導致了我國的節目獨特性較弱。國內相關機構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度不夠,是導致主持人創造性思維能力難以提高的關鍵因素。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節目相互交融又彼此爭鋒,話題涉獵廣泛且極具討論性,更需要不斷加強節目自身的創新能力。
新媒體;節目風格
20世紀90年代脫口秀節目進入中國。1992年上海東方電視臺創辦了中國首檔談話類節目《東方直播室》,該節目也被認為是中國脫口秀節目的前身。繼《東方直播室》后,中國脫口秀節目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涌現出多檔優秀作品,例如央視推出的《實話實說》以及鳳凰衛視的《鏗鏘三人行》等。這些節目都極具代表性,折射出脫口秀節目在中國本土化的發展。
21世紀后,綜藝娛樂元素被廣泛應用到脫口秀節目中。娛樂脫口秀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節目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時尚潮流的思想,再輔助以娛樂元素為支撐,充分迎合了觀眾喜好,將中國脫口秀的娛樂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近年來,網絡行業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媒體帶來的諸多限制,為脫口秀提供了更為自由的展示平臺。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日趨完善,以網絡等媒體平臺為依托的新媒體綜藝節目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網絡平臺的互動性和開放性也使網絡綜藝節目在繼承了電視脫口秀節目特征的同時,衍生出以下電視脫口秀所不具備的新特征。
(一)互動方式親民化。與傳統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綜藝節目的表現更加親民。傳統媒體的話語權往往掌握在主持人手中,與電視媒體不同,新媒體節目更注重互動。這種互動不僅局限于與現場觀眾的交流合作,很多節目還通過微博、公眾號等,以評論、轉發、分享等方式與受眾交流。新媒體節目通過協作將傳統節目中的單方面行為轉變成集體行為,充分體現出新媒體時代綜藝節目的親民化特征。
(二)口語表達通俗化。新媒體節目所采用的口語表達方式多以網絡用語為主,語言呈碎片化,更加通俗易懂。與電視媒體脫口秀不同,網絡脫口秀敢于展示自己的觀點,敢于挑戰權威,語言風格通俗,所表達的言論往往站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所以更容易得到大眾的關注與認同。
(三)內容形式多樣化。新媒體節目內容形式多樣,從國計民生到街頭巷尾,均可成為其話題。新媒體時代素材廣泛,而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對內容的把控和篩選也成為影響節目成功的重要因素。
對信息的增值思考也是獲取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式。節目主創要對各類信息保持敏感度,在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到的各類信息通過凝練與思考,形成源源不斷的增值信息。這些信息的增值極易引起靈感的迸發,有助于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
(一)鮮明的獨創性。創新思維在思路選擇、思考技巧、思維結論上往往另辟蹊徑,在一定領域范圍內具有首創性和開拓性。思維的獨創性可以幫助節目制作團隊在節目中形成新的思路和想法,使節目標新立異、與眾不同。
(二)極大的靈活性。雖然創新思維并不是毫無章法可循,但它的思考方式沒有固定框架,會迅速從一個思路轉到另一思路。思維的靈活性能使主創人員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形成更好的應變能力,大大提高節目的流暢性。
(三)獨特的藝術性。由于創新思維是靈活開放的思維活動,它的產生常伴有靈感、想象、聯想、直覺,這也注定了創新思維有極大的偶然性和技巧性,想要完全模仿是不可能的。創新性思維的藝術性不僅可以帶給主持人瞬間的靈感,這些靈感可以將節目推向高潮,畫龍點睛,且他人很難跟風模仿。
(四)廣泛的多角性。利用節目創新可以實現從多個角度對一個事物進行分析思考,將事物之間的聯系通過生動的外在表現展示出來,從而獲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創新思維的多角性可以讓一檔節目對一個固定的話題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還能將話題表現得更加具象,使受眾更易理解和接受。與此同時,創造新思維的多角性還有利于從多方面突出節目亮點,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群的喜愛和認可。
加強對主創人員創新觀念的培養是提高節目生存能力的源泉。想要從根本上提高節目創新能力,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和教育機構認識到創造性思維對相關人員的塑造,以及對脫口秀發展的重要性。根據我國媒體行業的發展情況制定一系列能夠使創造性思維在節目中得到應用的措施。如建立鼓勵創新機制的運用,提倡打造模式新穎的脫口秀節目等,從而使創造性思維真正得到普及和運用。打破相關機構固有的思維定式,增強其思維的靈敏度,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能夠順利調動新思想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和不斷學習,是提高節目生存能力最有效、最顯著的方法和途徑。
[1]張建敏.娛樂脫口秀節目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走向[J].當代電視,2007(2).
J905
A
1007-0125(2017)15-00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