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菲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天津 300203)
所謂勵志就是指集中心力完成事業、實現夢想。那么勵志影片就主要是指以勵志故事為主線的電影,勵志影片在敘事主題和人物設置等層面均存在相似之處,對觀眾產生振奮精神、激勵前行的作用。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存壓力逐漸增大,同時對于夢想的追尋也日益迫切,這就為勵志影片的發展提供了現實的土壤。[1]在絕大多數勵志影片中,主人公往往是生活在平凡世界中的小人物,或是反抗壓迫及不公的待遇,或是追尋夢想及自我實現,在反抗和追尋的過程中唱響了一曲曲動人心魄的生存之歌與夢想之音。本文將在概述近年來美國經典勵志影片的基礎上,以《勇敢的心》《永不妥協》《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奔騰年代》等影片為例,從黑暗歷史中的生存與抗爭、昏暗社會中的奮斗與求索、幽暗人生中的拼搏與夢想三個層面解讀美國勵志影片中的生存與夢想。
縱觀近年來美國影壇上的勵志影片,大多是在票房收入和業界評價方面獲得雙豐收的優秀作品:影片《勇敢的心》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音效剪輯、最佳化妝等重量級獎項,還被最佳原創劇本、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響、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配樂等獎項提名,同時這部影片還在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的頒獎禮上折桂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等多項大獎及提名,成為當年最令人注目的影片。同樣獲得奧斯卡青睞的還有影片《肖申克救贖》《阿甘正傳》《當幸福來敲門》《奔騰年代》,其中《阿甘正傳》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電影剪輯、最佳視覺效果獎,上述其他影片也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多個主要獎項的提名。此外,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日本電影學院獎也向這些影片投來了肯定的目光。在上述影片之外,以女性為主人公的美國勵志影片《永不妥協》也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多個重量級獎項的提名和金球獎、歐洲電影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的青睞。這些重量級獎項的獲得無疑彰顯了美國勵志影片的深刻內涵及其中的經典敘事,同時還體現了勵志影片對于大眾心理的迎合。[2]在這些影片中,觀眾不僅能夠看到內容豐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還能夠感受到精神上的激勵,在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念中堅定生存的決心,激發追尋夢想的勇氣。
從傳統電影類型的劃分中來看,《勇敢的心》是一部戰爭題材的影片,但這部影片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不是因為戰爭題材,而是其中激勵人心的力量。雖然這部電影的結局是悲劇的,但這種悲劇的結局恰恰塑造了男主人公更加高尚的形象,在男主人公英勇赴死的悲劇中產生了強大的凈化心靈的作用。[3]《勇敢的心》上映于1995年,由派拉蒙公司出品,梅爾·吉布森執導并擔任主演。此外,影片還邀請到了著名影星凱瑟琳·麥克馬克、蘇菲·瑪索等人擔任主演,主要以蘇格蘭起義中的真實歷史故事為藍本,展現了蘇格蘭人民在追尋獨立和自由過程中的艱苦斗爭。
由梅爾·吉布森飾演的男主人公威廉·華萊士生活在英格蘭統治下的蘇格蘭地區,從幼年時起,華萊士就目睹著英格蘭統治者對蘇格蘭人民的踐踏,其父親也在與英格蘭貴族的斗爭中被殘忍殺害。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華萊士并沒有臣服于英格蘭的殘暴統治,在備受欺凌的境遇中,華萊士憑借其超凡的勇氣和過人的膽識逐漸成為蘇格蘭反抗壓迫隊伍中的領袖。為了使貴族效忠皇室,英格蘭的皇室頒布了關于英國貴族享有蘇格蘭少女初夜權的法令,這一侮辱性法令的頒布進一步激起了蘇格蘭人民的反抗情緒。同時華萊士的摯愛梅倫也死于這條法令之下,痛失愛人的華萊士在內心的悲痛和蘇格蘭人民的呼喚中揭竿起義,聯合蘇格蘭貴族開始了為生存權利而戰的抗爭。在起義之后,由華萊士領導的民間力量不僅需要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奮力殺敵,而且還要承受著來自英格蘭皇室和蘇格蘭貴族的破壞和分裂。在此期間,英格蘭皇室甚至派出了美麗的王妃伊莎貝拉來勸降華萊士,同時又聯合愛爾蘭的軍隊圍攻蘇格蘭起義軍,得知真相的伊莎貝拉十分憤怒,但卻無力改變戰爭的局勢。在外部大軍壓境、內部勢力分裂的困境中,華萊士決定冒險和談以換來蘇格蘭暫時的和平。然而,這次和談依然是英格蘭王室的陰謀,在華萊士來到愛丁堡后,英格蘭皇室逮捕并囚禁了華萊士,決定對其施以極刑并借此震懾反抗者。鐘情于華萊士的伊莎貝拉在行刑前夜來到了獄中探望華萊士并為其帶來了能夠麻醉神經的止痛藥物,面對無法改變的事實,伊莎貝拉希望能夠減輕華萊士死亡前的痛苦。然而,華萊士卻并沒有真正服下藥物,因為他擔心藥物的作用會動搖其赴死的堅定意志,最終英格蘭王室對華萊士實施了殘忍的剖腹之刑,在巨大的痛苦中華萊士依然高喊出“自由”。雖然華萊士領導的起義軍并沒有推翻英格蘭的統治,自己也慘死在英格蘭皇室的屠刀之下,但他在追尋自由道路上的英勇卻撼動了蘇格蘭人民的心。不久之后,曾經四分五裂的蘇格蘭起義軍凝聚到一起,蘇格蘭貴族羅伯也放棄了英格蘭皇室的爵位,帶領起義軍共同對抗英格蘭軍隊,繼承了華萊士追尋民族獨立和民眾自由的遺志。可以說,無論是影片中的蘇格蘭軍隊,還是影片外的觀眾,都被華萊士的英勇抗爭所動容和激勵。
如果說《勇敢的心》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勵志影片,那么《永不妥協》和《肖申克的救贖》就屬于現實題材的勵志影片,講述著當代社會中小人物的勵志故事。影片《永不妥協》上映于2000年,由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朱莉婭·羅伯茨等人擔任主演,講述了一位單身母親憑借永不妥協的精神取得了在美國最大民事賠償案件中的勝利。這部影片的可觀性不僅在于其以真實事件為背景,還在于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可以說,《永不妥協》是美國勵志影片中少有的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在影片中,太平洋天然氣電器公司為了降低成本而排放大量污水,這一違規排放行為導致當地許多居民都身患重病。作為一名律師事務所的臨時聘用人員,艾琳并不是法律方面的專業人士,但她卻力促律師事務所幫助受害者們進行取證調查。最終在經歷了重重困難后,艾琳等人勝訴,獲得了三億多美元的賠償。影片中堅忍不拔的艾琳是美國社會中一個典型的小人物,離婚后的她獨自撫養著三個孩子。不僅如此,艾琳并沒有正式而穩定的工作,撫養孩子的壓力已經使她不堪重負。但盡管如此,面對不公的待遇,艾琳依然能夠挺身而出,帶領受害者們爭奪本應屬于自己的權利,憑借執著的精神在受害群體中凝聚起了強大的力量,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不僅取得了訴訟的勝利,還贏得了人們的尊重,成就了一段“四兩撥千斤”的勵志佳話。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斯蒂芬·金的《麗塔·海華絲及蕭山克監獄的救贖》,講述了銀行家安迪的越獄故事。[4]被指控謀殺妻子的安迪蒙冤入獄,被判處無期徒刑。面對著被消滅的證據和黑暗的司法這些無法改變的事實,安迪開始了謀劃自救行動,一方面,他假借雕刻之名在監獄中的權威人物瑞德手中購買了一把鶴嘴鋤,開始秘密地實施自己挖洞越獄的計劃;另一方面,他憑借過人的財務工作能力幫助獄警們核算賬務以逃避稅收,同時交換到相對自由的生存空間。20年后,安迪終于打通了地洞并成功越獄,完成了自我身心救贖。不同于其他越獄題材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贖》并沒有凸顯緊張刺激的越獄行動,也不屬于典型意義上的犯罪影片,而是凸顯個體在絕境之中強大的生命力。面對被毀滅的證據和被謀殺的證人,安迪沒有喪失重獲自由的希望,用鶴嘴鋤“挖”出了自己的救贖之路。不僅如此,成功越獄的安迪還告發了監獄長的受賄罪行,與獄中好友瑞德共赴墨西哥開始了全新的生活,《肖申克救贖》無疑唱響了一曲昏暗世界中的救贖之歌。
大多數的美國勵志影片都是以小人物的奮斗作為故事的主線,在這些小人物中,阿甘因其智障而顯得尤為特別。影片《阿甘正傳》正是講述了這個先天智障的小鎮男孩的故事。伴隨著阿甘的長跑,美國社會幾十年來的重大事件呈現而出,同時展現出的是阿甘的執著、善良和勇敢。雖然阿甘是一個智商低于常人的小人物,但卻在長跑的堅持中獲得了全國民眾的關注和崇拜。童年時期,阿甘因為智障而常常被同伴欺負,珍妮便告訴阿甘要不顧一切地奔跑,從此阿甘便記住了珍妮的話,開始了奔跑的一生,腳踏實地跑出了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成功,踐行了關于愛情、友情的承諾,而《阿甘正傳》中的奔跑也象征著執著與拼搏。
由美國著名黑人影星威爾·史密斯主演的影片《當幸福來敲門》以美國黑人投資家克里斯的故事為原型,講述了男主人公突破家庭和事業的雙重困境并最終實現夢想的故事。在影片中,克里斯原本的生活平靜而幸福,但突如其來的公司裁員卻打破了這種平靜,失去經濟來源使克里斯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妻子也離他而去。面對著幼小的兒子和破碎的家庭,克里斯只能通過打零工來勉強度日,雖然在這段時間里,克里斯和兒子經常風餐露宿,但他沒有放棄希望,兒子在他的教育下也學會了樂觀面對生活的困苦。一次偶然的機會,克里斯和一位成功的股票經紀人交談并從此樹立了成為股票經紀人的夢想,希望通過在金融公司謀到職位走出生存的困境。最終,憑借過人的膽識和執著的堅持,克里斯終于成為一名股市交易員,面對全新而陌生的工作,沒有良好教育背景的克里斯刻苦地學習,逐漸成為金融方面的專家并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股票經紀公司,徹底擺脫了生存的困境,實現了自己的富翁之夢。
與《當幸福來敲門》中的男主人公克里斯一樣,影片《奔騰年代》中的男主人公查爾斯等人也曾陷入生存的困境之中。查爾斯曾經靠銷售汽車大富一時,卻在一次意外后陷入了妻離子忘的境遇之中;瑞德·波拉德曾是一位著名的拳擊手,卻在受傷后被迫終止了拳擊生涯;湯姆·史密斯是一個四處游蕩的牛仔,曾經因馴服野馬而名噪一時。在影片中,三位主人公因一匹名為海餅干的小馬結緣,這匹小馬雖然是純種的快馬,卻因矮小、關節粗壯而不被看好,而查爾斯正是這匹小馬的主人。在賽馬比賽前夕,查爾斯、瑞德和湯姆合力訓練海餅干,帶著它在叢林中飛馳,與它交流談心。在訓練的過程中,海餅干的潛力逐漸被挖掘,同時查爾斯等人也逐漸走出了困境,最終這匹不被看好的小馬贏得了賽馬比賽的冠軍,查爾斯等人也在賽馬比賽中找到了生活的信念。在《奔騰年代》《當幸福來敲門》及《阿甘正傳》中,不難看到美國社會主流文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思想,雖然這些影片中主人公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甚至一度游離在底層社會之中,但他們對于情感的堅守、對于夢想的追尋卻為人稱贊,其中表現出的堅毅品質和強大內心也是這些勵志影片大獲成功的關鍵之處。
縱觀近年來的美國影壇,雖然有許多影片都書寫著成長主題,承載著“美國夢”,但經典的勵志影片并不多見。本文所述的經典勵志影片均具有共同的特點,即以真實的歷史故事或現實事件為原型進行了藝術創作,這種真實性也成為勵志影片擁有震撼人心的感召力的基礎,面對這些真實并濃縮的勵志故事,觀眾看到的是自己的人生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