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放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3)
電影的紀實性特點,源自于攝像機對于現實事物的記錄性價值。所謂電影的紀實性美學,主要指電影的記錄功能和攝影本性,其特點是能夠秉承客觀現實的狀態,并且保留原本事物的完整性,通過逼真地還原生活本貌,揭示并挖掘出生活自身的哲理和詩意。
賈樟柯是我國“新生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之一,其導演的主要作品包括《任逍遙》《小武》《二十四城一記》《世界》以及《海上傳奇》《站臺》和《三峽好人》《天注定》等。《小武》斬獲柏林電影節8個獎項,《世界》和《站臺》在威尼斯電影節先后角逐金獅。 其作品有著明顯的個人印記,史詩性、自由性、民族特色和粗糙感,而影片的紀實性是其作品最主要的美學特征。透過賈樟柯的幾部代表作品,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小人物的生活狀態、生活處境和時代變遷的畫面。
中國電影的“紀實美學”最早發端于新時期之初,第四代導演將紀實美學的實踐與理論相互結合,開創了中國電影“紀實美學”之路。到了第五代導演,他們的作品則更多以貼近現實生活,具有濃烈主觀色彩的象征主義和表現主義理念為主導,紀實美學一度被擱淺。社會轉型期,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帶動了社會文化語境的變化,人們對多元文化的需求被激發,電影呈現了多元化發展態勢,才讓紀實美學風格凸顯了其特殊的價值和意義。第六代導演延續了第四代導演的紀實美學風格創作,嘗試著主題上的突破,而賈樟柯則是這一群體中的代表人物。
從賈樟柯的電影題材選擇上看,不論是廣義還是狹義都契合了紀實性的特點。以其代表作“故鄉三部曲”為例,廣義上這三部作品都屬于鄉土題材,故事的發生地均選擇了山西。山西是賈樟柯的老家,小城鎮這個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地帶發生的變遷以及那里的人、事、物他都能信手拈來,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也蒙上了一層故鄉情結的面紗。賈樟柯的電影并沒有傳統鴻篇巨制的結構與風格,但卻在質樸的生活、真實的社會狀態中,以平緩的節奏書寫著史詩般的光輝。從《站臺》這部作品而言,影片講述的是文工團一對男女的戀愛故事。而其中無論是生活場景、生活氛圍、社會現象,還是具體的人和事,都真實勾畫了那個年代和那個年代的那些人。
賈樟柯電影深受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巴贊紀實美學理論的影響,具有鮮明的紀實性特色。在其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長鏡頭的使用、演員的本色表演以及生活與人物的緊密聯系,也可以看到表面松散實則相當完整的劇情。
賈樟柯電影在紀實性的彰顯中,更強調細節的捕捉與真實感的傳達。《站臺》中人物的表情和飛速的火車,《小武》里人物特色鮮明的眼鏡與西裝,《三峽好人》中人物的執著表情和四川奉節方言等,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真實生活中的張力。
賈樟柯的電影,不僅貫徹了紀實美學的基本創作原則,而且還結合當下的中國社會現狀,關注社會最普通的人群,以現實主義的手法敘述生活,以浪漫主義的情懷升華主題,創造了具有鮮明個人特色的紀實美學作品。這種專屬于賈樟柯電影紀實美學的風格魅力,主要通過三個方面彰顯。
影視作品中的民族風格是由民族的社會狀況、地理環境、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所決定的。民族性不僅是本民族的審美需要與審美理想,更體現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構成。而這一切的根本,在于民族經濟物質基礎與社會基礎的表現。想要表達出民族性的風格魅力,就要在民族性的影視作品中,提煉出最能夠代表民族特色的元素,并且更加直接地反映出本民族的精神面貌與生活狀態,比如民族的地域風光、山川風貌、風土人情等。
賈樟柯的代表作“故鄉三部曲”和《三峽好人》等,幾乎都是選擇真實的場景進行拍攝的。這些場景正是中國人民的生活場景,真實地傳達出了所刻畫人物的真實狀態,包括特有的民族風俗和生存環境。另外,在人物造型設計、服裝道具選擇上,更貼合民族的民風民情、自然狀態與生活環境。
我國第四代導演的電影創作已經開始了散文化的發展與創新,注重抒情和寫意,但缺失敘事和描述。而作為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的賈樟柯,在其紀實美學創作的基礎上傳承著這種散文化表達,這種獨特的電影結構模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集。散文化的形態表現特色,能夠對紀實美學作品起到漸變的藝術渲染效果。這種效果與戲劇式電影的效果形成強烈的反差,戲劇式的電影強調藝術的激變,追求沖突的劇情。而散文式的電影取締了傳統的戲劇化敘事模式,沒有扣人心弦的劇情與曲折復雜的情節,只有對純自然真實生活的展現,結構形式松散,卻能夠更加接近真實。
意大利新現代主義是賈樟柯電影借鑒的基礎,同時中國傳統散文式電影和法國詩意現代主義電影也對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影片中,畫面充滿了濃郁的詩情畫意。比如在《三峽好人》中,長鏡頭緩緩地拉出序幕,畫面像清明上河圖一般流暢地展開,悠閑打牌的民工、微笑的婦女、天真的小孩、吃飯的白發老人、搖著折扇的姑娘和面無表情眺望遠方的年輕人……一段時光、一段歲月如畫如詩般呈現。舒展的畫面中,背景是青山綠水,好似中國的山水長軸畫卷。在優美的環境中,人們開始了現實生活與生存中的跋涉之旅。影片不僅將詩意和畫意完美地結合,更在詩畫之意中凸顯了與現實的不和諧。
悲憫一直是中國紀實電影創作中所追尋的珍貴藝術情懷。出身底層的人生背景使賈樟柯天然地懷抱著平民意識和草根情結。他的電影更多的是關注著國內底層人民的生活情況,所以他能夠在主流的形式外發出吶喊。賈樟柯紀實美學影片的特殊情懷,存在著悲憫的狀態,通過對小人物的刻畫,體現了其對更邊緣和更弱勢群體的關注。
賈樟柯用一種冷靜旁觀的方式嚴肅地審視著攝影機前的世界。遍查賈樟柯的諸多作品,你會發現其中有妓女、保安、小混混、小偷和煤炭工人,這些人顯然都不屬于主流影視主角。進一步觀察這些人物的背后,其實隱藏的是社會不斷變化所引起的失落,人們希望能夠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中,找尋到真正的情感寄托。人道主義悲憫情懷,通過賈樟柯的一部部作品呼之欲出,散發著人性的光芒,體現著真實生活中的那一絲絲曙光。《三峽好人》通過夫妻之情的平淡演繹,彰顯了人物的堅持和忍耐,以及在人性光芒下所暗藏的艱辛與無奈。
賈樟柯紀實美學的悲憫情懷還表現在作品標本意識的建立。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以及故事基本上都存在著一些明顯的共性——比如有些人物雖然漠視生命,但是卻強烈地向往著自由,對于他們來說,生命的價值就在于自由和自我的成立。又如作品中的人物生活故事,基本都是與友情、愛情和親情相關,雖然他們的經歷中有著樂觀的心態,但是最終都回歸無奈。賈樟柯對于影片中人物命運的呈現,不是從畫外的冷漠旁觀,而是通過其獨特的鏡頭語言,去觀照時代的印記以及社會的群體價值取向,確立其作品鮮明的標本意識。
客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質或者能夠反映一定文化形態的屬性就是指文化價值。賈樟柯的電影,不僅具有獨特的電影紀實美學的藝術風格,并且通過對社會各階層的文化需求的滿足和深刻的思想性內涵,推動了中國紀實美學特征電影的發展,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對于賈樟柯電影的文化價值思考可以從中國電影紀實美學的歷史發展角度和人文關懷兩個方面去理解。
從歷史的發展角度和專業角度來看,第四代導演開啟了中國紀實美學之路。許多第四代導演的紀實美學作品,注重社會倫理方面的批判,同時又表現出精英文化中對大眾社會的疏離。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沒有完全達到紀實性的目的。而第五代導演創作的電影表現模式還恰恰與第四代導演的作品表現方式相反,更加強調英雄式的人物形象,偏好宏大的敘事效果,走向另一個極端。
而與之前的兩代導演相比,賈樟柯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巴贊紀實理論實施者,他的電影才是平民精神的真正體現,更多的鏡頭對準的是底層的人民,反映的是當下的社會生活,展示了人們當時真正的生存狀態與生命、生活狀態。賈樟柯的實景拍攝、長鏡頭和同期錄音,都堅持著紀實的風格,影片保持了現實生活的原貌,自然平實的情節消去了戲劇式的表現。無論是電影的表現手法、表現對象還是鏡頭語言等,賈樟柯都將紀實美學的創作原則展現得淋漓盡致。此外,他還很好地加入了后現代主義的元素,對紀實美學的發展提出了創新的理念。
從社會視角來看,賈樟柯對紀實美學的發展與創新,對于中國電影存在著絕對的啟示作用。其真正的文化價值,完全超出了如今很多導演鐘情于商業影片拍攝的意義,更加強調文化的創作與藝術的展現,在歷史的發展和沿革中塑造其文化價值。
紀實美學的文化價值是為所有人服務的。同時,這種文化價值也是一種社會大眾的文化需要。不管是大眾的文化需要,還是滿足這種需要的文化產品,都只能在有價值的藝術實踐中形成。賈樟柯紀實美學作品基于底層生命個體關注,讓影片具備了人文關懷的藝術價值,能夠引起人們對于真實社會的思考與探索。
賈樟柯電影鏡頭語言大都使用長鏡頭的方式,真實的記錄展現出了人文主義的關懷。他的電影如流年一般,平靜、平淡、平凡,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與很多人心中的“大片”大相徑庭。然而與這些能夠滿足大眾獵奇心理的“大片”不同,賈樟柯的影片能夠讓人們在真實的故事中,產生切身的感受,并且引發一系列的思考。對于東方美學的追求,讓賈樟柯的影片情節節奏比較緩慢,能夠讓人們的心里流動比較舒緩,將情感和心智同時融入審美當中,真正地達到感同身受的狀態。
正所謂生命沒有貴賤之分,賈樟柯的影片更加關注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并且真實地展現了這群人的生存環境。這種文化價值的展現,在于人們可以更加升華自己的精神與人格,避免過多的不良因素干擾,真實地感受著影片中人物的心靈,并且產生與之感同身受的狀態。從生命價值的角度來看,賈樟柯的影片更能夠讓人們通過文化藝術的方式,了解關注社會的底層人物,并且喚起人們的反思。賈樟柯的影片雖說被稱為“票房毒藥”,但是其影片的紀實性卻贏得了真實的分量和人道的力量。
賈樟柯能在眾多“新生代”導演群體中脫穎而出,并且成為具有影響力的影像創造者,與其堅持紀實美學的電影創作有著莫大的關系。這種紀實美學特征不僅需要更多地關注現實、采用客觀的敘事方式、保持冷靜的頭腦去平淡地敘事,更需要不添加過多的主觀看法。賈樟柯的影片沒有刻意的戲劇化沖突情節,沒有曲折的劇情塑造,只是生活狀態的自然真實展現。在堅持紀實美學的風格上,賈樟柯還采用了諸多種創新的理念,將散文式和詩意效果添加到了影片當中。賈樟柯的紀實美學作品有著民族風格的魅力,存在著悲憫的情懷,特殊的風格和特點,讓人們感受到了影片想要傳達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