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艷
日前,記者從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為著力優化本市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提高服務效率,北京市發展改革委按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的相關規定,對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進行了調整完善,制定印發了《關于優化營商環境調整完善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線辦理節能審查的管理系統也已正式上線,在全國首次實現節能審查的全程在線。
取消區級初審環節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作為一項重要的節能管理手段,依法依規及相關標準對新增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情況進行審查,從源頭上杜絕能源浪費,促進項目科學合理利用能源,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據了解,北京市于2007年在全國率先試點開展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取得了一定成效。從2007年實施節能審查至今,累計核減不合理的能源消耗超過120萬噸標準煤,與審查前項目的能耗量相比,核減比例約5%,從源頭有效控制了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不合理增長,推動了節能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提升了項目能效水平,為北京市連續十一年超額完成國家節能考核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由市發展改革委負責節能審查的項目,從《意見》印發之日起不再需要區級發展改革部門初審,進一步精簡了辦理流程。
率先實現全程在線辦理
依據放管服改革中推進一站式服務的要求,配合《意見》的制定,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開發了北京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在線節能審查管理系統(以下簡稱“管理系統”),項目實行全程在線辦理,即從項目申報、受理、委托評估、專家評審、出具審查意見等都通過管理系統進行辦理,這在全國屬于率先之舉。實行全流程在線審批后,涉及節能審查的相關主體,包括建設單位、市區兩級發展改革部門、評估機構、評估專家等,都可以通過管理系統按權限實時查看辦理進度和辦理結果,并實現全程留痕和監督,提高了辦理透明度,提升了整體行政服務水平和質量。
據介紹,在線辦理節能審查的主要流程包括:
第一步,建設單位通過管理系統在線申請節能審查、按評審要求補充申報材料和修改完善節能報告,實時查詢項目審查進度和審查結果。建設單位只需在項目完成節能審查后,提交一次紙質申報材料,并同步領取節能審查意見。
第二步,市區發展改革部門通過管理系統對審查權限范圍內的申報項目進行受理、在線委托第三方機構評估、出具審查意見。節能監察大隊可在線查閱全市已通過節能審查的項目情況,在實施監察后將監察結果上傳至管理系統。
第三步,評審機構通過管理系統接收評審任務,在專家庫中隨機選取專家對項目進行在線評審,向市區發展改革部門在線提交評審報告。
北京某企業項目部負責人岳先生表示,隨著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在線審批的實施,省去一趟趟提交材料的精力和物力,將為企業帶來很大的便利,“申報手續的精簡,很大程度減輕了我們的報審負擔,前期手續報建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同時,在線審批增加了過程的透明度,我們可實時了解、跟蹤審批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有助于我們建設單位統籌安排工程進度。”
節能審查效率大幅提高
“《意見》實施前,由市發展改革委節能審查的項目,建設單位順利辦理完成節能審查一般至少需要跑7次路,實行全流程在線審批后,絕大部分項目只需跑1次路,也就是說建設單位在領取節能審查意見同步提交節能審查相關材料時才需線下辦理,實現了讓信息多跑路、企業少跑腿。”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節能審查工作完成時間也壓縮為12個工作日(不包含委托評估時間),減少跑路次數,壓縮審批時間,有效減輕了建設單位的負擔。
審批工作的重心也從注重事前形式審查向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意見》明確了監管重點,將節能監察進一步細分為事中和事后兩個階段監察,根據每個階段的項目進展特點,明確監察重點。項目投入生產使用前的監察為事中監察,主要對項目建設規模、用能方案、設備選型等進行監察;項目投入生產使用后的監察為事后監察,結合建設單位提交的節能審查意見驗收報告,主要對項目能源消費情況、重點用能設備運行、節能管理措施落實情況等進行監察。同時,《意見》進一步加強了各相關部門在節能措施落實監管方面的協同作用,規劃部門將節能審查意見的落實情況作為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審查的重要內容,住建部門將節能審查意見的落實情況作為建筑類項目竣工驗收的重要內容。
《意見》還增強了信用約束,嚴格誠信監管。《意見》中明確,對建設單位及相關單位在節能審查工作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一經監察發現,將依法進行處理,由市發展改革委統一將所有未落實節能審查意見的違法違規信息在“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向社會公開,同步在市區兩級發展改革部門門戶網站公開,并將其中情節嚴重受到行政處罰的信息在“信用北京”網站向社會公開,同時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北京市節能審查正好開展了10周年,這次新《意見》的出臺,規范了政策要求,精簡了辦理流程,強化了審查意見的落實,特別是在全國首次實現了全程在線受理、評審、監管和服務,顯著提高了辦理效率,增加了辦理透明度。” 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專家萬水娥認為,建設單位由原來至少跑7次路變成只需跑1次,可大大減輕建設單位的負擔,提升了行政服務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