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宇+李雪++林曉鋒+張濤
2017年5月16日,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隆重召開雙創工作大會,會議宣布成立了中國鋼研大慧雙創基地并舉行揭牌儀式,同時舉行了基地合作單位及入駐項目簽約儀式。中國鋼研黨委書記、董事長才讓在會上表示,中國鋼研將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充分發揮技術及人才優勢,以“鋼研大慧雙創基地”為平臺,建設中國鋼研高新材料與智能制造專業化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中央企業,中國鋼研是我國金屬新材料研發基地、行業重大關鍵與共性技術、檢測分析技術的創新基地,是國家軍工核心配套單位。自1952年11月中國鋼研的前身——鋼鐵研究總院創建以來,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鋼研已經成為設有董事會試點的國有獨資公司,同時也是國家首批103家創新企業試點單位之一。
這家從“科研大院”一路改革轉型走來的企業,近年來以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建設、“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等系列重大舉措為契機,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結合自身特點積極開展雙創工作,致力于成為國際一流的高新材料及科技服務企業集團。
機制探索走混改之路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以來,員工持股成為國資改革的最大亮點。觸覺敏銳的中國鋼研走在了改革的前列,探索體制機制創新,大膽嘗試員工持股,激發員工創新創業活力。
2014年開始,中國鋼研先后組建了鋼研晟華、高納海德、高納德凱等10家混合所有制企業。已經成為集團公司增量產業、轉型升級、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激發員工積極性的亮點,并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轉型升級做出貢獻。
系列基金提供金融支持
中國鋼研設立系列創新基金,打造相對完整的創新資金支持鏈,以滿足研發、成果轉化、創業發展資金需求。建成了由股權型創新基金、鼓勵創新的成果份額型創新基金、青年創新基金、產業并購基金、風險投資基金構成的基金體系。先后啟動了幾十項創新、創業項目,部分項目已初見成效。
其中,基金首批支持的“特種鋼鐵材料數據在線云服務平臺”項目中期階段性成果已上線中國石化易派克試運行;“航天發動機3D打印部件用UHSS材料的研發”項目,在3D打印超高強度鋼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第二批支持的“盾構機(含TBM)刀圈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先期已在超臨界發電機組葉片上取得進展,可以替代高端進口,預計可在2017年取得3000-4000萬元營收。
專業化的“雙創特區”
2015年,中國鋼研啟動了專業化雙創平臺“鋼研大慧雙創基地”的建設工作。2016年,中國鋼研召開科技創新大會,出臺了《關于促進科技創新,加速成果轉化的指導意見》。今年5月的中國鋼研雙創工作大會上,中國鋼研出臺了《鋼研大慧雙創基地鼓勵創新創業政策及實施意見》,全力打造中國鋼研“雙創特區”,積極探索、深入推進鋼研創新創業工作。
鋼研大慧雙創基地的定位是“中央企業高新材料協同創新與自主研發平臺,國防軍工、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所需高新材料保障基地”,逐步打造以北京雙創基地總部為核心,各地雙創園為分支,聚焦高端軍工配套材料、高端裝備材料、新型能源環保材料、重大戰略材料、檢測服務與標準、工業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七個重點領域的創新創業基地。
雙創基地對集團內外創新創業團隊開放,作為內外創客團隊實體雙創空間。在研發條件共享上,集團公司將中央研究院中心實驗室、十五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各重要子企業的研發中心及檢測分析設施對內對外開發共享,為各創客團隊開展創新活動提供優惠服務,形成雙創基地的高水平創新技術平臺。
在資金支持上,通過中國鋼研自建基金、引入外部基金、引入合作銀行等方式,為創客團隊的創新創業提供全鏈條的資金支持。中國鋼研專業投融資平臺、合作券商投行機構,將為創客創業提供創業輔導,對接資本市場,實現金融助推雙創和實體經濟。
在共享專家資源上,集團內眾多院士、領域帶頭人等戰略型專家隊伍及行業內知名專家集聚,可形成創新創業導師隊伍,有利于提高創新創業的專業性、高水平、成功率。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建設新材料研發協同應用云平臺,將上述雙創要素及資源集成上線,實現科研試驗條件、專家資源、金融資源、需求資源等資源、信息共享,形成集團內外部眾包、眾創、眾籌平臺。
目前,大慧雙創基地已經與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大慧智勝(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安信證券、鋼研大慧投資有限公司5家單位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服務中國鋼研集團雙創工作,并分別與鋼研總院高端鋼鐵材料云服務平臺、高品質風電用高強度緊固件,自動化院鋼鐵企業智能制造軟件,安泰科技金屬增材制造集成技術產業化等6項創業項目簽署雙創基地入駐協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