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要] 目的 探討對指端皮膚缺損患者行改良鄰指皮瓣與腹部皮瓣治療的修復效果。 方法 將2012年2月~2016年8月廊坊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6例指端皮膚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研究。經改良鄰指皮瓣治療患者為99例,稱為改良組;經腹部皮瓣手術治療患者為67例,稱為腹部組。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關節活動能力、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隨訪評分等各項功能的恢復效果以及圍術期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 結果 改良組治療優良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患者隨訪評分、關節活動度、外觀不滿意率、痛覺敏感率、感覺麻木率以及兩點辨別實驗均優于腹部組(P < 0.05)。 結論 對指端皮膚缺損患者行改良鄰指皮瓣治療,能夠改善各項臨床指標;與腹部皮瓣治療方式相比,能夠進一步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
[關鍵詞] 改良鄰指皮瓣;腹部皮瓣;指端皮膚缺損;修復
[中圖分類號] R6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10(c)-0089-04
Remediation effect of modified cross finger flap and abdominal flap to perioperative clinical index of patients with fingertip skin defect
WANG Pe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Langfang People's Hospital, Hebei Province,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remediation effect of modified cross finger flap and abdominal flap treatment on patients with fingertip skin defect. Methods 166 patients with skin defect who had been treated in Langfang People's Hospita from February 2012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modified group (99 cases) and abdominal group (67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 patients in the modified group were treated by modified cross finger flap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abdominal group were treated by abdominal flap surgery. The terms of joint range of motion, length of stay, length of op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storation effect in perioperative follow up exanimation in th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ce treatment rate, length of operation, length of stay, follow-up exanimation score, joint range of motion, dissatisfaction degree to repair appearance, pain sensitivity, sensory numbness and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est result in the modified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abdomina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Conducting modified cross finger flap for patients with finger tip skin defec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clinical indexes, but also accelerate recovery, compared with abdominal flap therapy.
[Key words] Modified cross finger flap; Abdominal flap; Fingertip skin defect; Remediation
目前,我國對于手外傷后指端皮膚缺損并伴有骨關節損傷、裸露、肌腱等缺損病例而言,具有繁多的修復方法,如:腹部皮瓣、鄰指皮瓣、游離植皮等。由于患者對術后外觀、活動能力等指標存在較高的要求,因此操作簡單、副作用小、供區損傷少的手術方式已經成為目前臨床醫學所研究的重點內容[1-4]。由于手指皮膚較粗糙,皮質較厚,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堅韌性及靈敏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術的操作難度,影響預后效果。因此,選擇良好的手術方式對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十分重要[5-6]。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6年8月廊坊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66例指端皮膚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經改良鄰指皮瓣治療患者為99例,稱為改良組;經腹部皮瓣手術治療患者為67例,稱為腹部組。改良組中,男50例,女49例,年齡為22~72歲,平均(38.2±6.2)歲;病程為0.5~3.5年,平均(2.1±0.4)年;依照Ishikawa指端缺損分型標準將病情程度分成4個級別,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分別為25、42、19、13例;創面面積:最小2.1 cm×1.0 cm,最大2.8 cm×2.1 cm。腹部組中,男36例,女31例,年齡為24~76歲,平均(39.4±6.7)歲;病程為1~4年,平均(2.8±0.6)年;Ⅰ型、Ⅱ型、Ⅲ型、Ⅳ型 分別為18、32、10、7例;創面面積:最小2.2 cm×1.1 cm,最大2.9 cm×2.0 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 治療方法
腹部組行腹部皮瓣手術。患者取仰臥體位,手部以及腹部均行麻醉處理,選擇同側腹部皮瓣,徹底清潔創面后,修整創面邊緣進行常規消毒和殺菌,設計皮瓣,并于深筋膜層處取皮瓣,徹底止血后,修剪皮瓣約6 mm。縫合腹部和手部創傷邊緣,并使用醫用膠帶固定,確保皮瓣固定穩妥、無折疊。
改良組行改良鄰指皮瓣手術。手指行根部神經阻滯麻醉,使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仔細清洗患者創面,徹底止血后,將紙樣擺放在鄰指中節部位背側,蒂部位于遠端指間關節周圍,并包含已有的動脈背側皮支,呈現旗狀,蒂部寬6 mm,并且蒂部位置不得超過側中線,皮瓣最大范圍的切除面積可達側中線,遠近兩端不得跨越鄰指指間關節。首先,從皮瓣近端開始,指導近端指間關節附近,解剖雙側指所固有的神經背側支,游離到合適長度,隨后切斷近端留以備用。將皮瓣處沿指肌腱淺層掀開,確診皮瓣血液循環良好后,吻合皮瓣內所已有的傷指指端和神經北側支所存在的神經,手術完畢,縫合切口。供區創面以手臂內側中厚皮位置游離植皮,隨后供皮區創面閉合。術后使用烤燈進行照射,提供抗痙攣、抗炎以及微循環治療。術后10 d即可拆除供區植皮位置,術后21 d即可直接使用無菌剪刀和手術刀切斷蒂部,蒂部邊緣無需縫合,可自動愈合。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各項功能的恢復效果以及圍術期臨床指標的變化情況。圍術期臨床指標的觀察項目:關節活動能力、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隨訪評分。恢復情況觀察指標:外觀不滿意率、痛覺敏感率、感覺麻木率以及兩點辨別實驗。其中,外觀滿意表現為腹部皮瓣修復后顏色和形狀均恢復正常;痛覺敏感表現為輕觸患者病變處感受靈敏表示恢復良好。患者治療效果評價指標:①優。患者皮瓣部位顏色紅潤,并無任何血管危險以及其他并發癥的發生,皮瓣一期成活。②良。患者發生皮瓣血管等危險癥狀,出現小部分壞死,給予換藥后愈合。③差。患者大部分皮瓣壞死,給予換藥治療后并未發生任何改善。治療優良率=(優+良)/研究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改良組治療優良率顯著高于腹部組(P < 0.05)。
2.2 兩組圍術期臨床指標比較
改良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腹部組,患者隨訪評分、關節活動度均高于腹部組(P < 0.05)。
2.3 兩組恢復情況比較
改良組外觀不滿意率、痛覺敏感率、感覺麻木率以及兩點辨別實驗均優于腹部組(P < 0.05)。
3 討論
手部作為人類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器官之一,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傷。造成指端缺損的原因十分復雜,若未給予及時救治和護理,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手指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是手外科的常見病,從美觀及功能上考慮,應盡量保持手指的長度。指端作為手的特殊功能區域,作用極為重要。傳統治療方法多采用腹部皮瓣進行殘端修整。創傷患者中27%為手外傷,其中大部分為開放性損傷,嚴重的指端損傷常會發生皮膚嚴重挫傷,或者導致深部組織外露和缺損,因此積極給予合理的手術治療對于患者的預后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8]。指端皮膚缺損修復的主要目標即為獲得有效手指長度以及良好的外形和感覺功能。以往應用的修復方法,修復拇指指端缺損的鄰指皮瓣用示指或中指的中節指背皮膚,指側方是皮蒂,同時會具有皮瓣血供的限制現象,以及長短比例不能夠超過2∶1的結果。因此,會出現鄰指皮瓣皮蒂短,皮瓣容易撕脫和壞死,皮瓣可切取面積有限,需肌腱表面植皮,不容易成活以及皮片較薄和缺少耐磨沒感覺的情況。
腹部皮瓣手術與鄰指皮瓣手術均有操作簡單、成活率高等臨床優勢,是目前較為常用的修復方法,但是,傳統的鄰指皮瓣手術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不利于用在背面創傷以及中遠節掌側的修復過程[9]。與腹部皮瓣治療方法相比較而言,應用改良鄰指皮瓣治療方式可以獲得到更加理想的療效[10]。第一掌背動脈與示指橈側指固有動脈指背支有交通吻合,擁有較長的皮蒂,而且皮瓣血運具備可靠性、豐富性,擁有極強的抗感染能力。示指橈側較尺側皮膚軟組織富余,提供了較大的皮瓣切取面積。而且不損傷指固有動脈神經,對示指損傷很小,并且皮瓣質地色澤與缺損區匹配,具有良好的外形。采取吻合指固有神經背側支鄰指皮瓣修復手指遠端掌側軟組織缺損不僅能修復缺損皮膚,同時可以對于皮瓣感覺進行重建[11-14]。鄰指皮瓣的優點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不需要展開解剖吻合血管,而且手術操作的過程相對簡單便捷,時間短,同時具有經濟性,價格便宜,不需要采取顯微外科特殊器械。另外,改良鄰指皮瓣的供血方式也發生了一定改變,改為穿支+皮蒂的多重供血方式,無需將血管進行分離和保護,血供效果十分可靠,同時,改良鄰指皮瓣經傳統皮瓣手術改良和完善的基礎上,將會更加便捷和靈活的旋轉,增加覆蓋面積的同時,利于將創面完全覆蓋。蒂部切斷時無需進行手術和麻醉準備,僅利用無菌剪刀和手術刀便可有效完成,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以及患者家屬減輕了經濟負擔[15-19]。但是,鄰指皮瓣術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對供區植皮的要求相對高,一旦出現不良的植皮成活現象,則可能會對供指的功形成不良的影響。另外,需要Ⅱ期手術斷蒂,2~3周固定制動后可能會出現手指關節僵硬的情況。本次研究中并未見遺留關節僵硬的并發癥病例。
本研究經過大量討論和分析,改良組治療優良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患者隨訪評分、關節活動度、外觀不滿意率、痛覺敏感率、感覺麻木率以及兩點辨別實驗均顯著優于腹部組(P < 0.05)。通過對指端皮膚缺損患者行改良鄰指皮瓣手術治療,對于患者的關節恢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與向前等[20]的研究結果相似。endprint
綜上所述,通過行改良鄰指皮瓣治療方式,與腹部皮瓣治療方式相比較而言,更加能夠改善指端皮膚缺損患者的圍術期臨床指標,同時,還能夠加快患者的關節活動能力,利于患者的術后恢復。因此,值得將此種治療方案用于臨床修復治療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大量的推廣實踐。
[參考文獻]
[1] 李巖松,鄧雪峰,林利忠,等.帶指固有神經背側支的指動脈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缺損效果分析[J].現代醫學,2016,44(11):1564-1567.
[2] 鄭曉東,黃輝強,陳錦濤,等.指掌側固有動脈背側支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遠端皮膚缺損60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6,39(4):333-336.
[3] 徐少宏,呂少威,葉遠堅,等.指固有動脈皮瓣與皮支鏈皮瓣修復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的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15):63-64.
[4] 馮仕明,王愛國,張在軼,等.指動脈背側穿支血管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指端皮膚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 30(4):315-316.
[5] 李曉亮,譚桂豫,鞏凡,等.鄰指皮瓣與腹部帶蒂皮瓣修復指背皮膚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J].寧夏醫學雜志,2016, 38(08):683-685.
[6] 謝冰,陳鐵,黃亞峰,等.腹部帶血管蒂皮瓣轉移修復手外傷皮膚缺損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 10(20):58-59.
[7] 秦永平,紀柳,李慶泰,等.鄰指皮瓣與腹部皮瓣修復指腹缺損療效對比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5):721-722.
[8] 劉振忠,蔡原原,劉權文.鹽酸川芎嗪在腹部單蒂三葉皮瓣修復多指末端皮膚缺損圍手術期中的效果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22):3455-3456.
[9] 張凈宇,馬鐵鵬,高順紅,等.改良鄰指雙葉皮瓣修復指掌側大面積皮膚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5, 29(3):395-396.
[10] 盧建國,楊慶達,蘇瑞鑒,等.手指皮膚缺損顯微外科修復的方法及療效[J].臨床骨科雜志,2015,18(5):598-601.
[11] 周小祥,劉立春,李時軍,等.指掌側固有動脈背側支皮瓣修復指端軟組織缺損35例[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16,39(4):327-330.
[12] 白輝凱,謝振軍,趙國紅,等.示指橈背側皮神經營養血管皮瓣修復示指指端皮膚軟組織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4,30(4):319.
[13] 章劍,謝振軍,鄧小兵,等.游離尺動脈腕上支皮瓣修復手指末節皮膚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32(6):478.
[14] 張華義.帶血管蒂鄰指皮瓣修復術治療手指末節皮膚脫套傷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 16(6):24-25.
[15] 胡盛,覃茂林,邱盛春,等.尺動脈腕上皮支下行支逆行島狀皮瓣的臨床應用[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30(1):110-111.
[16] 周曉,薛明宇,許亞軍,等.吻合靜脈的指背旗幟狀皮瓣修復鄰指近節皮膚撕脫傷[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 32(5):364-366.
[17] 梁高峰,張滿盈,吳珂,等.帶部分趾神經趾腓側微型皮瓣修復手指指腹軟組織缺損[J].中華手外科雜志,2016, 32(6):471-472.
[18] 趙風景,張興群,李宏燁,等.腕橫紋橈動脈掌淺支皮瓣修復手指軟組織缺損[J].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16,32(6):468-469.
[19] 呼和,豐波,張瀾,等.鄰指固有動脈順行島狀皮瓣修復手指中節以遠軟組織缺損[J].實用手外科雜志,2016, 30(3):276-278.
[20] 向前,魏輝,高輝,等.鄰指皮瓣轉位術在指端指腹皮膚缺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中國療養醫學,2016, 25(5):499-500.
(收稿日期:2017-07-21 本文編輯:李岳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