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露++周娜
“海水稻”,被譽為“一個種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是可以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水稻,在灘涂等鹽堿地小面積試驗種植。海水稻而并非是能在海水中生長的水稻,目前研發中的“海水稻”耐鹽率達不到海水的含鹽率(海水含鹽率為百分之三)。
因為海水稻不需要施肥,自身抗病蟲,抗鹽堿,所以可以真正做到綠色生產,并且可以達到不錯的產量,而且海水稻脫粒后呈紅色,有很高的營養價值,海水稻的口感也相對不錯。
海水稻的發現和研究有重要意義。而海水稻從發現到現在的規模研發,也不過經歷了短短的三十多年。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學者陳日勝無意在海邊發現了海水稻,此后三十年,陳日勝一直在進行海水稻的研發工作。雖然條件艱苦,過程艱辛坎坷,但陳日勝一直都沒有放棄。從2012年到現在,海水稻在全國已經進行了小規模的試種,并且總結了一系列種植的經驗,他對海水稻的了解更進一步。2016年,袁隆平也投入到了海水稻的研究中。
2016年10月,袁隆平成立了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今年十月,青島試驗田的海水稻已經收獲,即將展開篩選和雜交育種的工作。海水稻也因此開始走進大眾視野,收到普通大眾的關注。
海水稻具有高耐鹽堿性,如果將海水稻在鹽堿地區大面積推廣,則可以提高鹽堿地的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率,緩解平原負擔的糧食壓力。這對于擁有大量鹽堿地的省份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海水稻在鹽堿地種植需要大量水進行灌溉,其種植過程,也可以改良土壤,讓灘涂農業種植有種更多農作物的可能性。
中國的鹽堿地面積在中國版圖中占據了不小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西北和東北。可以想象,如果這么多土地都種上了海水稻,我國的糧食儲備和土地利用率都會得到質的提升。
海水稻的種植不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還能起到保護環境的作用。海水稻抗鹽抗堿抗澇抗蟲害,因而可以不使用化肥,這對于當今提倡的綠色農業來說,可以說是非常有潛力的助力因子。而且,海水稻具有極高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海水稻可以將海水凈化,同時保持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機質。
將海水稻進行雜交培育,應該可以獲得更優質的水稻種子,盡管過去的培育過程中有許多失敗,但對于海水稻未來的雜交培育,我們依然抱有很高期望。
目前海水稻的產量不高,抗鹽度在0.5%到0.8%,遠遠達不到抗海水的含鹽度,因而推廣性不強。現在,青島設立了海水稻研發中心,則可以對海水稻的基因進行改良,進行加強培育,將海水稻培育成可以在全國推廣的品種。
海水稻也可以走向世界,像之前袁隆平發現的雜交水稻一樣成為解決世界糧食問題的主要一環。海水稻的應用推廣則可以助力“一帶一路——世界糧倉”的倡議。目前在青島的海水稻研發中心可以將海水稻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水稻育種,對其進行產業化發展,向“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南亞國家,比如老撾、越南、柬埔寨等地,進行推廣。僅僅是東南亞,就有三億畝鹽堿地,全世界共有143億畝鹽堿地去。如果海水稻走向世界,其重大意義不言而喻。2016年,越南遭遇了90年以來最嚴重旱災,東南亞各國都出現了嚴重旱情,許多土地鹽堿化以致于顆粒無收。海水稻的推廣可以大大緩解這種情況。
當然,海水稻在推廣過程中也會遇到阻礙。海水稻現在仍在研發階段,除了要解決提高產量這一大問題,海水稻能否適應各地當地環境,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各個地區的鹽堿地情況并不一樣,而海水稻能否適應各個環境呢?如果要推廣到全球,這一點也會是個巨大障礙,因為我國的氣候與地球其他區域不盡相同,土壤的構成成分和鹽堿度也有差異,因而這些都需要不斷的測試。
海水稻這一研究課題,目前仍處于研發階段,還需要大量的測試,并未達到大面積的推廣與應用。我們相信未來幾十年里,海水稻會對世界糧食生產和土地利用產生巨大影響,因而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前沿課題。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品牌建設工程一期項目(PPZY2015B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