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利君
通常情況下,熱風烘干法在我國的糧食水分測定中使用較為頻繁,根據我國的相關要求,高水分玉米水分的測定應該使用二次烘干法,結合GB/T10362-1989中的相關要求水分含量在15%以上的應該進行二次烘干,同時在GB/T5497-1985標準下糧食水分含量在18%以上才運用二次烘干法,二者對于高水分糧食的二次烘干標準不同,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相關的試驗來明確二者之間的區別,并探尋出一套科學合理的高水分玉米水分測定方法。
材料與方法
材料。本文試驗過程中用到的原材料是含水量在14%的黃玉米,經過合理的干燥、濕潤處理后,把原材料中的玉米水分含量調整到12%-25%之間,隨機選取2kg用來進行高水分玉米水分的測定。
試驗方法。
(1)一次烘干時間的確定:隨機選取水分含量在16%-29%之間的玉米試驗樣品100g進行試驗,結合GB/T10326-1989中相關的玉米水分測定要求,在80℃環境下對選取的樣品進行烘干,每個樣品做4個平行樣,測出樣品在烘干至1h、1.5h、2.0h、2.5h、3.0h時的質量,然后計算出相應烘干時間的水分損失。(2)進一步明確二次烘干水分點:要想提升試驗準確性,我們就應該進一步明確第二次烘干點,然后通過快速水分測定儀器測定出玉米樣品的水分含量分別是12%、13%、14%、15%、16%、17%、18%,采用GB/T10362-1989中的兩次烘干和一次烘干對同一試樣分別進行驗證比較,對水分小于15%的采取一次烘干,粉碎試樣要求90%通過1.5mm篩孔,每個試樣做4個平行樣;對水分高于15%的采取二次烘干,稱取100g(精確至0.01g)玉米于玻璃皿中平鋪,一次烘干2h,取出在實驗室大氣中自然冷卻稱重,后面的步驟與一次烘干步驟一樣,記錄數據。
結果與分析
進一步確定二次烘干水分點。通過試驗并對比一次烘干與二次烘干后的水分測定結果,進一步明確二次烘干水分點。水分點主要是通過快速水分測定儀測定的來的,結合GB/T10362-1989中的相關要求,水分平行試驗絕對差值小于0.2%的采取一次烘干,大于0.2%的采取兩次烘干,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確定高水分玉米水分烘干的臨界點為16%。
進一步明確一次烘干時間。隨進選取9份水分含量在16%-29%之間的玉米樣品進行一次烘干操作,采用連續烘干模式,具體來說就是第一次烘干時間控制在一個小時,隨后每隔半個小時就進行一次稱重,烘干總體時間保持在3h。對于水分在23%以下的試樣,當一次烘干時間達到1h時,水分含量就能降到16%以下;但當水分大于25.60%時,其中兩組試樣烘干1h后水分含量仍高于16%,當烘1.5h后,其水分才能降到16%以下。因此,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對于水分含量小于25%的玉米,一次烘干烘干時間控制在1h,水分含量大于等于25%的玉米試樣,應該將一次烘干時間控制在1.5h。但一次烘干時間不可過長,否則會將水分烘至9%以下,所以一次烘干時間不宜過長。
進一步確定烘干時間。試驗過程中烘干時間的確定,應該按照130℃、8g定溫不定時的測定需求落實各項操作,確保所有的樣品都烘干到標準重量位置,通過分析不同樣品得出測定結果。此外,運用GB/T5497-85中的105℃恒重法對所測結果加以校正。通過分析可以得出,采用130℃烘40min時,所有樣品的水分損失平均值為0.5g,遠遠大于恒重要求的0.005g;烘干80min后物料損失的質量平均值為0.006g,仍有過半試樣質量損失超過0.005g;烘干120min后物料較80min時質量損失平均值為0.005g基本滿足恒重要求,但是還有1/3試樣質量損失值超0.005g;烘干160min后質量損失平均值為0.0042g,除部分界外值除外,樣品滿足恒重要求。
在本文的高水分玉米水分測定試驗過程中,主要選擇了中的一次烘干以及二次烘干方法完成玉米水分的測定操作,通過對比兩種烘干方法了解到,如果水分含量在16%以上,就要采用二次烘干方法。對各個水分的玉米樣品進行連續烘干測定后確定烘干時間為2h。將水分小于16%的試樣通過1.5mm和1.2mm兩種篩孔粉碎后進行水分測定,對結果進行分析后確定90%通過1.5mm為本論文規定的粉碎粒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