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薇
食品中生物胺的存在不僅會改變食物的口味,還會影響食用者的健康。為了使檢測食品中胺的含量的方法得到改進和創新,筆者以黃酒為研究對象對其檢驗的前處理條件及相關步驟進行簡化。實踐證明,這種有別于以往的檢測方法不僅更加簡易,而且能得出更可靠的結果。
一直以來,對黃酒中生物胺的檢測方法都各式各樣,各種方法都紛繁復雜,檢測結果卻大致相同。為了得出更可靠的結果,為了使檢測過程變得更簡易可行,筆者對其改進方法做出了如下研究。
為什么檢測黃酒中胺的含量
生物胺作為一切活性細胞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作為細胞正常代謝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以細胞中都會含有的物質。但是,它在食品中含量的多少卻與人們息息相關,因為過多的生物胺不僅會破壞食品的口味,還會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導致頭痛、惡心等狀況發生,最嚴重時還可能使人出現生命危險。調查發現,任何品種的黃酒中都會含有不同濃度的胺,這都是在其生產過程中發酵產生的,為了保障使用黃酒的人員的安全,必須要對黃酒中胺的含量進行逐一檢測。這既是確保生存的黃酒合格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使用者生命健康不受威脅的必然要求。
現有方法的檢測缺點
對食品中胺的含量進行檢測的舉措由來已久,目前普遍使用的檢測方法是國際法。由于國際法只是檢測食品中胺的含量的通用方法,所以當采用這種方法來對黃酒進行測驗時,不僅有太多的復雜工序,還因它不具有針對性而導致檢查結果可靠性偏低。國際法檢測黃酒通常需要一個完整的工作日,這種耗費大量時間的檢測方法,對于黃酒這類批量生產的產品來說非常不便。當然,針對這一現狀已經有部分學者試圖設計出只針對黃酒的方法,并陸續發表了相關文獻。比如學者謝銘的文獻中提到,采用HPLC方法來對黃酒進行檢測,雖然相較于國際法縮短了檢測時間,但是必須經過衍生、萃取甚至蒸發等繁瑣步驟,得到的僅僅只有四種胺成分,并不能滿足對黃酒進行檢測的要求。但是根據這些方法被使用后的反映出的情況可見,這些方法都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尚待改進。
具體的改進措施
雖然對黃酒中的胺含量實施檢測,已經有了具體方式和嚴格標準,但是市面上依舊存在有胺含量超標的產品,這嚴重威脅了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鑒于現有的對黃酒中胺的檢測情況和檢測方式,都太過繁瑣或不夠全面,筆者根據相關資料,并根據實際需要的需求,在已有方法上做出了適當修改,力求獲得更加簡便的檢測方式,并追求更加可靠的檢測結果。
國際法為了能滿足所有食品的檢測需求,所以其檢測方法紛繁復雜,為了讓其更適用于對黃酒中胺的檢測,由于可以直接對黃酒進行稀釋,所以可以將其中樣品前處理的凈化步驟、樣品萃取步驟去除,使得整個檢測更加簡易;此外,等到樣品的衍生已經完成后,還可以將吹干氮氣的步驟、萃取氮氣的步驟都刪除(對隨后的色譜分析不會產生影響),從而有利于縮減檢測時間;在這之后,筆者還改變了衍生時試劑的用量,從而有利于整個檢測處于最佳PH下與最適宜濃度環境中,筆者也改變了隨后要進行的色譜分離所需要的條件,以求在得到可靠結果的同時,也使整個檢測過程變得簡易和迅速。
改進結果分析
筆者在對原方法做出了上述改進之后,通過具體的實驗操作得出了相關結論。實踐證明,在對黃酒檢測過程中采用HPLC方式,相較于國際法的檢測方法,能夠在更短暫的時間里得出檢測結果;此外這種方法的靈敏度也很高,其檢測結果和檢測效果都符合檢驗要求。筆者把國際法的檢驗結果與改進后的檢驗方法進行比較發現,雖然改進后的檢測方法刪去了不少步驟,但是兩者的檢驗結果卻相差不大,這更加肯定了改進后的方法的可行性。這種結果不論是對研究此方法的本作者有極大的鼓勵作用,能鼓勵更多的學者加入研究,還有利于縮短工業檢測的工期,對黃酒中生物胺的檢測有重大意義。
胺作為一種含量過多就會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物質,嚴格檢測和控制它在各種食品中的含量,是所有人都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筆者的研究和總結,證明了改進后的國際法,更適用于對黃酒中胺含量的檢測。
作者簡介:
張夢薇(1986-),女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人,講師,專任教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黃酒風味物質、黃酒酒文化、黃酒廢水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