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是用于農作生產中殺蟲、殺菌、殺滅有害動物、植物等從而保障和促進農作物生長的一類藥物的統稱,尤其用于指農業上用于防治病蟲害、調節作物生長、殺滅雜草的藥物制劑。農藥殘留問題是隨著農藥的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而造成的,農藥施于農作物后只有一部分附著于作物表面進而被作物吸收,另一部分散落于土壤、大氣和水體中,也會部分被植物吸收,而被植物吸收的也會殘留于植物體內,隨之直接或間接傳遞給牲畜、人體內,特別是隨著近年來農藥施用量大量增加,殘留量也不斷增加,嚴重威脅著人體健康,因此對果蔬農藥殘留相關的檢測技術關注越來越多。傳統的果蔬農藥殘留檢測方法需要借助于一些大型的分析儀器,檢測周期較長、成本較高,這就給農產品安全監測監督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相比之下,果蔬農藥快速檢測方法由于其高效、快速、經濟、操作方便等明顯的優勢在果蔬農藥殘留的監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目前主要有生物傳感器法、紅外光譜法、酶以及酶聯免疫法等。本文旨在闡述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及原理,結合現階段的農藥檢測狀況,探求可行的技術完善措施。
常用的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技術
生物傳感器法。生物傳感器是一種可以生物物質的濃度轉換為電信號而進行檢測的儀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識別部件、轉換器及電信號放大系統所構成的一種分析設備。生物傳感器目前研究的主要有酶生物傳感器、免疫生物傳感器、全細胞生物傳感器等。由于生物傳感器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反應速度較快,且在檢測過程中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可多次使用,降低檢測成本的投入,易于普及,因此最近幾年生物傳感器法在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實踐中應用較為廣泛。
從現階段看,生物傳感器的精準度、檢測儀器運行壽命、檢測的穩定性等問題仍待解決。但隨著生物傳感器的不斷改良、發展和完善,其穩定性、使用壽命和檢測精準度都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并更加實用和輕便,體現其在農藥檢測中的重要價值。
紅外光譜檢測法。紅外光譜法是分子吸收光譜的一種,根據不同物質會有選擇性的吸收紅外光區的電磁輻射來進行結構分析,對各種吸收紅外光的化合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一種方法。用于果蔬農藥殘留檢驗的紅外光譜法主要有近紅外光譜和中紅外光譜。
近紅外光譜是最常見的一類紅外檢測方式,其利用無損檢測技術檢測農藥殘留,但在檢測過程中人工調配農藥樣本進行檢測,以防對樣品破壞。該方法由于無法對散性或痕量樣品進行檢測,因此測定結果靈敏度較差,誤差較大,無法建立合理的模型,另外,模型建立后也需要不斷地修正,才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
對于紅外光譜法來說,由于檢測人員很難精確測量痕量樣本,因此敏銳度和誤差都較大,另外由于圖譜比較復雜,解析困難,無法很好的進行定量分析,在后期的紅外光譜法技術推廣的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致力于簡化檢測圖譜,另外對于農藥檢測涉及到的定量分析也要給予更多的關注。
酶聯免疫法。酶聯免疫法是免疫分析法一種重要類型,該方法是一種利用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反應檢測各種物質的分析方法,也叫超微量技術。
酶聯免疫運用于果蔬殘留農藥檢測,速度快,成本較低,可長時間保存試劑,在整個檢測過程具有較強的專一性和安全性,且工作人員在定性、定量分析中,并不需要采用先進的檢測設備,酶聯免疫技術推廣和普及較容易;其缺陷是其檢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種免疫試劑只能檢測一種農藥,對于果蔬多種殘留農藥,無法明確檢測。另外在運用酶聯免疫法進行農藥殘留檢測使操作很難完全符合流程,因此一般來講并不能獲得十分精確的農藥殘留比例等數據。
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展望
目前在果蔬農藥殘留的檢測中,傳統的分析方法已得到較好應用,能夠形成行業標準,但由于其費用較高、笨重、無法處理復雜問題,導致無法大范圍推廣。快速檢測的檢測方法,有助于克服檢測費用較高的難題,同時在根源上簡化了各項檢測流程。因此快速檢測殘留農藥的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接受和認可,同時也突顯了獨特的技術優勢。但目前與快速檢測有關的各項檢測手段并沒有真正實現完善,仍然有待改進。
在未來的果蔬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中,技術檢測人員應掌握多種方法,并分析不同方法的應用范圍,掌握其應用優勢,綜合運用快速檢測的措施來精確判斷農藥殘留,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果蔬等農產品的整體質量。
作者簡介:
王丹丹(1987-),女,漢族,山東東阿縣人,東阿縣農業局,農藝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果蔬農藥殘留檢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