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易之
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肉品加工的程度也不斷向精深加工方向挺近,使產品向著營養衛生、小包裝等方面發展。當今肉類產品雖然種類多,但肉干類食品樣式少,只有肉脯、肉松,幾乎不與其他食品進行結合,而且口味單一。傳統的肉干制法在加工浸煮的過程會使營養成分發生流失,脫水時間長引起干燥,表層焦煳,導致質地堅硬、咀嚼困難,難以滿足現代消費者對干肉制品方便、好吃和營養豐富的需求。
本實驗設計了一種具有獨特的食用口感的產品,將具有酥脆口感的肉干和海苔片、膨化米餅粘合成為類似餅干的休閑食品,命名為肉苔脆餅。此產品不僅具有酥脆的咀嚼感,而且有著肉干、海苔和膨化糧食的香氣混合而成的風味,外形便于包裝,也有利于攜帶和食用,克服了傳統肉干的諸多缺點,市場前景廣闊。
材料與方法
材料與設備。豬后腿肉、鹽、白砂糖、醬油、味精(99 %)、鮮姜汁、五香粉、料酒、玉米油、香凝卡拉膠、魔芋膠、明膠、黃原膠、D-異抗壞血酸鈉、紅曲米粉、大豆分離蛋白。
電子分析天平、數顯鼓風干燥箱、數顯調速多用振蕩器、質構儀、電動絞肉機、電烤箱、冰箱。
工藝流程。
肉干:修割原料→絞肉→腌制→整形→烘干→烤制→冷卻;
米花餅:白砂糖、飴糖→化糖→熬糖→混入膨化米花→拌料→入模→冷卻→切塊→米花餅;
肉苔脆餅:燒開水后冷卻至80℃左右→倒入粘合劑→攪拌→粘合。
單因素試驗。調整腌制時間、烤制時間及卡拉膠添加量、大豆分離蛋白的添加量(添加量為每100 g豬肉所需添加量),對豬肉干成品進行感官評分,并進行硬度測定,分5個梯度,每組樣品測量3個平行樣,最后取平均值。
正交試驗。以單因素實驗結果作為正交試驗的依據,選取影響肉干品質的三個因素,進行三因素三水平L9(33)正交試驗。采用質構儀對肉干進行檢測,計算豬肉干的剪切力,取其峰值作為豬肉干的硬度指標,每組樣品做3個平行,取均值。
結果與分析
單因素實驗結果。
(1)腌制時間對硬度的影響
腌制時間在30-75 min時,產品硬度先上升后下降;感官則一直下降,在45 min后升高。綜合來看,腌制時間45 min時,口感硬度最佳。
(2)烤制時間對硬度的影響
當烤制時間在5~7 min時,肉干沒有烤熟,硬度偏小;10 min時,肉干硬度增加,之后硬度急劇下降,感官評分的數值隨之降低。由此可見,烤制時間8~10 min時,樣品口感最佳。
(3)卡拉膠添加量對硬度的影響
隨著卡拉膠添加量的增加,產品硬度呈顯先升后降的趨勢,當添加量為0.3 %時,產品硬度與感官評分均達到最高。
(4)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對硬度的影響
隨著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的上升,肉干的硬度不斷上升;當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達到3 %時,硬度與感官評分也產生了最佳的結果。
正交實驗結果。根據單因素試驗可知,烤制時間不存在較大梯度水平,故而刪除,最終確定腌制時間的因素水平為30min、45min、60min;卡拉膠添加量的因素水平為0.2%、0.3%、0.4%;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為2%、3%、4%。進行正交試驗。
把測定好的產品的剪切力作為一項參考值,作極差分析則以感官評分的分值作為目標值。根據肉干硬度正交實驗極差分析結果顯示,所選因素對肉干口感影響順序為C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B卡拉膠添加量>A腌制時間,即對感官評分影響最大的是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然后是卡拉膠添加量,影響最小的是腌制時間的長短。這三者的最優組合為A2B2C3,即控制生產條件腌制時間45 min、0.3 %的卡拉膠添加量、4 %的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時,產品的口感最佳。
米花餅實驗結果。根據感官結果可知,大米的感官評分最高,球狀玉米感官最低。大米、小米和小麥顆粒較小,米餅的空隙小,口感密實;大米自身香氣較濃,優于小米與小麥,因而在三者中評分最高。由此可見,膨化大米最適合制作米餅。
本試驗表明對豬肉干品質影響最大的是大豆分離蛋白的添加量。確定了豬肉干最佳工藝條件是45 min的腌制時間,0.3 %的卡拉膠添加量,4 %的大豆分離蛋白添加量。使用大米花制作米花餅,粘合劑選用黃原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