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敏++蔡春芳++李義++王永玲++楊彩根
當前,高校畢業(yè)生產實習面臨著諸多的困難,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如何提高生產實習的質量,已成為高校亟需研究解決的重要課題。蘇州大學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自2006年開設以來,圍繞培養(yǎng)目標,不斷摸索生產實習管理舉措。然而,仍存在不少問題,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鑒于這些問題與挑戰(zhàn)具有普遍性,因而在此分享我們的認識與思考。
生產實習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的生產實習管理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主要有:
學生的認識和積極性不高。盡管動員會中反復強調生產實習在整個本科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學生對實習的重要性的認識仍然不足,積極性差。部分學生只想完成相應的學時獲得學分,因此在實習單位的選擇中,優(yōu)先挑選實習任務相對輕松,環(huán)境優(yōu)越的單位,而工作量大、管理嚴格的實習單位和崗位則不受學生喜愛。實習過程中不去主動發(fā)現和解決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表現出對自身要求不高、對實習工作敷衍或出工不出力等現象。實習經費短缺。聯系實習單位、準備實習資料、交通等都需要一定的費用,讓指導教師自己出錢出力去實習單位了解、掌握實習情況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缺乏有效的實習效果評價機制。蘇州大學和許多高校一樣,實習成績的評定由實習單位和校內指導老師評分以及答辯評分按比例核算。由前幾屆學生實習成績的統計發(fā)現,95%的實習單位領導和指導老師評分高于95分,評分較隨意,導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做好做壞都一樣,甚至認真實習的學生成績不如不認真的學生高,由此,學生敷衍了事就成為必然。
上述種種原因使得生產實習的作用沒有最大化地發(fā)揮出來。
提高生產實習質量的幾點對策與建議
發(fā)揮考評體系對生產實習的導向作用。近年來,高校普遍重視教師科研潛力的挖掘,科研業(yè)績在職稱晉升和工作考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樣的評價體系也確實把教師的科研熱情發(fā)揮到了極致。以此類推,要提高教師對生產實習的重視程度,就應該充分發(fā)揮考評體系對生產實習的導向作用。這方面需要上級部門的支持。
實習基地的篩選與考核。蘇州大學的經驗是充分發(fā)揮廣大專業(yè)教師的力量,積極聯系與教師已有良好合作關系的企事業(yè)單位,遵循雙方自愿、誠信、雙導師等原則,經實地考察后篩選、確定實習基地。具體操作流程為:匯總與教師有合作的食品相關企事業(yè)單位,從中篩選實習條件良好且對方有意愿的進行實地考察,重點查看實習單位的車間、檢測室等,并與實習單位協商學生實習內容、崗位安排等具體事宜,形成共建協議,并授予“蘇州大學醫(yī)學部基礎醫(y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生產實習基地”牌匾,頒發(fā)校外指導教師聘書;滿三年后,若該實習基地的實習效果好,則與學校簽訂協議并授“蘇州大學本科教學基地”牌匾,達成長期的實習培養(yǎng)合作。依據上述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流程,近8年來,本專業(yè)建立了涵蓋食品生產、品質控制、市場銷售、食品安全監(jiān)管、檢測等多個領域的8個校級實習基地,13個院級實習基地,滿足了本科生的生產實習需求。
建設校外導師隊伍。為了加強實習生的管理,便于考察與聯絡,實習指導教師由校內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共同組成,其中校外指導教師由企事業(yè)單位一線的技術骨干擔任。在實習開始前,對指導教師隊伍進行培訓,在教學技能與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采用傳、幫、帶的方式,提高實習指導教師的整體指導和管理水平,通過“雙導師”共同指導、管理的做法,提高實習的效果。
完善生產實習管理制度。高質量的實習基地、負責的指導教師及學生的高度重視是畢業(yè)實習的基礎。為此,蘇州大學初步建立了生產實習管理制度,對實習準備、實習過程管理、實習總結等,進行分階段、全過程的管理。
(1)實習準備
為了保障實習的順利進行,實習前編制《生產實習大綱》,明確生產實習的重要性與任務,規(guī)范生產實習指導教師職責及學生紀律條例;編制《實習安全與保密承諾書》,用于生產實習的過程管理,實習前簽署;編制《畢業(yè)生實習鑒定表》,包括學生的生產實習總結、指導教師評價及實習基地對學生的評價;編制《生產實習綜合考核評價表》,包括評價考核指標及標準,便于客觀真實的對學生的實習成績進行考核評定。
(2)考核方法的改革
嚴格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是提高學生實習質量的保障。蘇州大學生產實習綜合考核評價包括實習表現、工作能力、遵守紀律、實習質量、實習報告、實習匯報等(見表1)。對學生實習期間表現的評分采用學校與單位結合考核的方法,單位指導老師負責學生實習期間的紀律、態(tài)度、工作能力等的考核;校內指導教師負責實習質量綜合評價;實習報告、實習日記由原先的校內指導教師評分改為小組交換互評,以便評價更客觀。答辯小組要以問答的形式對每個學生的實習情況進行考查。
(3)實習總結
實習結束后,校內指導教師負責回訪實習基地,就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及單位對學生的相關要求進行交流,為更好的開展合作奠定基礎。同時探討以實習單位需求為導向,將生產實習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管理問題等設定為學生畢業(yè)設計或論文的題目,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專業(y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由學系組織教師進行實習交流,總結各實習基地的實習狀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今后實習的改進措施和方案,以便來年更好的安排生產實習工作。來自不同實習單位的學生通過交流,了解了更多不同類型的企事業(yè)單位的文化、職能、特點和管理運行模式。
關于生產實習時間的建議。生產實習一般被安排在第7學期,此時理論課程學習已經結束,但此時大部分學生忙于準備考研和考公務員。為了解決由于時間安排帶來的弊端,結合蘇州大學多年來對畢業(yè)實習的研究與實踐經驗,建議把原先第7學期的生產實習和第8學期的畢業(yè)論文互換。第7學期進行校內畢業(yè)論文可以避免學生每天往返實習單位的2-3個小時,擠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考研和考公。同時,年后第8學期進行生產實習,正值很多企業(yè)的用工荒,聯系實習單位較容易;
生產實習是學生從校園走入社會的過渡橋梁,可以為學生奠定實踐基礎,同時也反映高校辦學的質量與水平。制度化的管理可以保障生產實習目標的達成,網絡管理平臺更是提高了過程化管理的可操作性。但無論制度的建設還是執(zhí)行,都要靠人。生產實習目標的達成要靠教師的使命感,要靠企業(yè)的公益心,更要靠學生的求知欲,而后者,需要反思的內容還很多。
基金項目:蘇州大學2013年醫(yī)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研究項目(30133002)
作者簡介:
曹霞敏(1986-),女,講師,博士,從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生產實習管理、專業(yè)建設工作。*通訊作者:蔡春芳(1967-),女,教授,博士,從事食品分析、食品營養(yǎng)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