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紅
摘要:目的 研究護理干預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負性情緒改善。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7.62%)明顯高于對照組(73.81%),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顯著好轉優于對照組,組間進行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在尿毒患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行護理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抑郁情緒和提高患者對于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具有積極的臨床實踐意義。
關鍵詞:護理干預;尿毒癥;血液透析;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168-02
尿毒癥(CRF)是因為人體內各腎臟器官病變導致的腎臟功能出現漸進性不可逆減退,直到出現功能喪失等一系列狀況及因代謝紊亂等組成的臨床綜合征,在醫學上我們通常稱為慢性腎衰[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血液透析技術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用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患者可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進行血液透析的時候,患者各種血管活性物質水平將會發生變化。但其存在治療時間長和費用比較昂貴等原因,從而導致患者產生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將直接影響患者治療效果[2]。本次對護理干預在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中的護理效果進行分組研究,現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定2013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研究對象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2例。其中觀察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9.36±6.13)歲;對照組男30例,女12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37.95±7.77)歲。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間年齡比例和性別比例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行常規護理,①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②對患者日常飲食作息進行指導;③提供舒適的護理環境。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參照患者自身的病情以及各種情況擬定極具個人特色的護理計劃。①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各自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已建立積極有效的護理機制為己任,給予患者安慰、鼓勵和支持,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勇氣和信心。②與患者家屬積極溝通,讓其明白自身的態度對于患者的影響力,盡力給予患者比較正面的鼓勵和支持。③進行疾病健康知識宣講,患者只有在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基礎上,才能積極接受治療,正確看待治療方法和過程。從而增加抵抗疾病的勇氣和信心。④支持性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并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護理方法;根據患者心理情況采用一對一的方法與患者進行交談,1次/w,30~60 min/次,交流中注意根據患者文化層次和年齡,文化層次低和高齡患者采用通俗易懂語言交流,引導患者說出內心真實想法和感受,幫助宣泄負性情緒,疏導患者心理。⑤團體心理輔導:定期進行組內自我疏導,患者可講述自己的情況和心理變化狀況。⑥健康指導:患者出院前需與患者及其家屬根據患者情況共同制定計劃,有效降低感染率,并且做好門診復查工作,定期進行隨訪,提高優質醫療服務。
1.3觀察指標
制定并分發填寫患者護理滿意度表,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變化,選用SDS和SAS評估患者心理狀態[3]。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抑郁狀況改善情況比較
完成護理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護理前SDS和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后其SDS和SAS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尿毒癥患者需長期定時進行常規血液透析治療,這不僅增加患者的家庭負擔也增加了患者生理和心理負擔,會對治療預后產生直接影響[4]。血液透析屬于非生理狀態,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導致患者心理調節失衡,認為病情惡化,對透析本身存在異議,加之患者自身對尿毒癥的恐懼,從而導致對預后缺乏信心。這時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就顯得尤為重要,護理人員需根據患者本身的情況(病情、家庭情況和心理狀況等)進行護理干預,關注了解患者心理波動并及時進行勸解,幫助患者建立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和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護理后,觀察組的心理狀態評分均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焦慮等不良情緒且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主要是因為良好的醫護關系是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的基礎,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主動接近患者恰當的表達對患者的尊重與關懷,耐心傾聽患者內心訴求,幫助其宣泄內心的憤懣,并取得患者信任。健康教育可糾正患者對于疾病的誤區,有效提高患者認知水平,正確認識到尿毒癥是無法根治的,但是通過血液透析可有效減輕癥狀,延緩疾病進展,消除焦慮恐懼心理,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通過護理干預,患者家屬對待患者的態度有很大改善,為患者帶來極大的鼓舞與支持,通常情況下患者家屬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治療周期長、費用昂貴且患者需長期接受照料,做好家屬的指導協調工作,轉變家屬對于治療的消極態度,可有效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從而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
綜上所述,在尿毒癥患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期間行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障礙,有利于治療和預后,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羅玲,雷延蘭.心理干預對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期護理的效果研究[J].重慶醫學,2013,42(5):593-594.
[2]梁艷萍.護理干預在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觀察[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5):47-48.
[3]郭新儒,呂靜,金霞,等.尿毒癥患者實施多種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2):1671-1672,1702.
[4]邵小紅,趙麗英,黃水英,等.細節護理干預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4,13(8):761-764.編輯/成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