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慧慧
(廣東省云浮市中醫院產科 云浮527300)
茵陳蒿湯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價值分析
符慧慧
(廣東省云浮市中醫院產科 云浮527300)
目的:探討茵陳蒿湯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給予熊去氧膽酸治療,研究組給予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瘙癢評分、圍產結局、肝功能指標及血清TGF-β和IL-17水平。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瘙癢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瘙癢評分均降低,且研究組降低幅度比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窒息、胎窘、早產、羊水胎糞、產后出血和剖宮產發生率均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LT、AST及膽汁酸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ALT、AST及膽汁酸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的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TGF-β和IL-17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GF-β水平均升高,IL-1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的改變幅度較對照組更大,P<0.05。結論: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中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新生兒圍產結局。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熊去氧膽酸;茵陳蒿湯;療效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肝臟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黃疸和肝功能異常等,會對新生兒造成威脅,造成較高的胎窘率、早產率及剖宮產率。目前,西醫常采用熊去氧膽酸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但療效并不理想。研究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治療中有很好的臨床療效[1]。本研究探討了茵陳蒿湯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其中對照組平均年齡(28.4±2.9)歲;平均孕周(29.8±1.9)周;初產婦37例,經產婦3例;有流產史者16例。研究組平均年齡(28.6±2.5)歲;平均孕周(29.1±2.2)周;其中初產婦36例,經產婦4例;有流產史者1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孕周、生產史和流產史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口服熊去氧膽酸(國藥準字H32024715)治療,2 次 /d,300 mg/次。治療 2 周。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茵陳蒿湯治療,組方:茵陳15 g,甘草6 g,梔子12 g,制大黃6 g,茯苓10 g。1劑/d。治療2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 皮膚瘙癢癥狀評分標準:0分無瘙癢癥狀;1分偶爾出現瘙癢;2分間斷瘙癢;3分間斷瘙癢且有癥狀波動;4分持續性瘙癢[2]。
1.4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清晨,抽取兩組患者的靜脈血測定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及膽汁酸水平[3];采用ELISA法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和白細胞介素-17(IL-17)水平[4];比較兩組的新生兒出生體質量、新生兒窒息、胎窘、早產、羊水胎糞、產后出血和剖宮產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瘙癢評分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瘙癢評分為(2.93±1.12)分,研究組為(2.95±0.83)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瘙癢評分為(1.45±0.64)分,研究組為(0.75±0.61)分,兩組的瘙癢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研究組的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圍產結局情況比較 兩組新生兒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新生兒窒息、胎窘、早產、羊水胎糞、產后出血和剖宮產發生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產結局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圍產結局情況比較±s)
?
2.3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化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ALT、AST及膽汁酸水平均明顯降低,且研究組的生化指標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2.4 兩組血清TGF-β和IL-17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血清TGF-β和IL-17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TGF-β水平均升高,IL-17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的改變幅度較對照組更大,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TGF-β和IL-17水平比較(ng/L,±s)

表3 兩組血清TGF-β和IL-17水平比較(n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種疾病,目前尚不明確其發病機制,有研究認為,其病因可能與雌激素代謝異常、遺傳和環境等因素有關[5]。熊去氧膽酸是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常用藥物。熊去氧膽酸可抑制疏水性膽汁酸的細胞毒性,可促進肝膽管分泌,進而提高肝細胞膜上轉運器的攜帶和轉運功能,降低膽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雖然熊去氧膽酸具有一定療效,但效果并不理想。
研究表明,中醫在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中具有很好療效[6]。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屬中醫妊娠瘙癢癥、妊娠黃疸范疇,治則以疏肝理氣、利膽退黃為主[7]。本研究中,給予研究組熊去氧膽酸加茵陳蒿湯治療,方中茵陳為君藥,具有清熱利濕、苦泄下降之功;梔子為臣藥,具有清熱退黃、通利三焦之功;佐以大黃及茯苓,其中大黃具有瀉熱逐瘀、通利大便之功,茯苓具有利水滲濕之功;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保肝利膽、清熱利濕、清熱解毒和退黃安胎之效。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瘙癢評分及新生兒圍產結局均優于對照組,說明采用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具有協同作用,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新生兒結局。有研究表明,調節性T細胞(Treg)/輔助性T細胞17(Th17)失衡在膽汁淤積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有重要的作用[8]。在抗原刺激下,Th17分泌IL-17,Treg細胞分泌TGF-β。血清中TGF-β和IL-17水平高低可作為機體Treg/Th17功能狀態及機體免疫功能的一個反映指標,同時,TGF-β、IL-17水平失衡會對機體肝細胞免疫功能造成損傷,引發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
本研究中,研究組的TGF-β和IL-17水平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這說明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可調節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預后。綜上所述,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在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治療中療效確切,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新生兒圍產結局。
[1]鄭穎俊,唐海鴻,賀勁松,等.加味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2,22(2):89-91
[2]魏方方.自擬加味茵陳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6,16(9):28-40
[3]朱莉紅,徐亞君.銀連茵陳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療效評價[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12):43-44
[4]凌惠琴,周艷萍.中藥方劑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臨床觀察[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52(s2):55-56
[5]鄭穎俊,唐海鴻,賀勁松,等.加味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2,22(2):89-91
[6]張來,占伯林,李群.自擬復方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30例[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2):222-223
[7]蔣忠海.加味茵陳蒿湯聯合熊去氧膽酸治療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臨床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335-336
[8]王淑平,陳寶艷,劉志輝,等.中西醫聯合治療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的臨床療效及其對Th17/Treg平衡的影響[J].新醫學,2015,46(5):308-311
R714.255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10.026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