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迪
(天水市秦州區畜牧局,甘肅天水 741000)
發酵豆渣飼喂散養青腳麻肉雞的效果試驗
楊 迪
(天水市秦州區畜牧局,甘肅天水 741000)
本試驗以相同營養水平的常規飼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發酵豆渣和鮮豆渣飼喂肉雞,通過增重試驗來研究兩種不同的飼料對青腳麻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為青腳麻肉雞的生產提供依據。
發酵豆渣;青腳麻肉雞
對照組在飼料加入20%鮮豆渣;試驗組添加20%發酵豆渣(經li52發酵處理)。
選擇天水市養殖戶何雙義養殖場21日齡,體重相近,體格健壯,公母各半的青腳麻肉雞200只,隨機分為A、B兩組,每組100只,每組5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肉小雞,由項目組派技術人員指導飼喂。
飼料:21日齡前,飼喂蘭州正大集團有限公司肉小雞顆粒飼料,21日齡、22日齡、23日齡過渡三天至完全用替換,此階段所使用肉小雞料算入總耗料中,21日齡~42日齡使用一個配方,42日齡—上市用一個配方;兩種配合飼料的主要營養指標相同。試驗日糧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試驗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成分
采取自由采食的飼養方式,組與組之間用絲網隔開,每20只為一欄。試驗期間,供足飲水。試驗期42d(肉雞21日齡~肉雞63日齡)。
于肉雞21日齡的早上空腹稱重,每20只為一欄,記錄稱重數據;于肉雞63日齡的早上空腹稱重,每20只為一欄,記錄稱重數據;統計試驗期耗料量。
由表2可知:試驗期內,試驗組平均日增重:0.0800kg;對照組為0.0453kg,說明試驗組生長速度高于對照組生長速度,且差異極顯著;試驗組日平均采食量0.147 kg,對照組為0.146 kg,試驗組平均日采食量高于對照組平均日采食量,但差異不顯著;試驗組平均料肉比為2.554:1,對照組平均料肉比為2.998:1,試驗組料肉比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極顯著。試驗期間試驗組死淘1只,死淘率1%,對照組死淘4只,死淘率4%,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
以上實驗數據說明,發酵豆渣能夠促進散養青腳麻肉雞的生長速度,與添加未發酵后的豆渣的飼料相比差異極顯著,并且能夠顯著降低死淘率,從而提高養殖效益。
同等營養水平與管理條件下,由li52發酵后的豆渣能夠促進散養青腳麻肉雞的生長速度,與添加未發酵后的豆渣的飼料相比差異極顯著,并且能夠顯著降低死淘率。
經過飼料發酵助劑的微生物發酵處理,生產微生物菌體蛋白飼料,豆渣中蛋白質能夠得到有效降解,從而使豆渣中氨基酸態氮的含量得以大量提高,并使豆渣異味、口感、顆粒細度、營養等方面得到改善,這是一種有效利用豆渣的方法。利用發酵處理的豆渣喂雞,節省了飼料成本,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表2 兩種飼料對散養青腳麻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單位:kg
[1]馬萍,李天峰,袁立科,等.發酵豆渣飼喂散養青腳麻雞的效果試驗[J].畜牧獸醫雜志,2015,34(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