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奠雁

2017-11-17 16:28:30趙和平
敦煌研究 2017年5期

內容摘要:奠雁,是中國從古代到20世紀前半期兩千年來婚禮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梳理奠雁禮節的文獻記載及其形成過程入手,將傳世典籍、敦煌文獻、敦煌壁畫中的奠雁圖以及生物學上雁的自然屬性結合起來相互印證,揭示了奠雁這一傳統習俗所具有的社會學意義以及奠雁在中國古代婚禮中起到的文化符號作用。

關鍵詞:大雁;奠雁;婚禮儀式

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7)05-0012-07

Presenting a Goose at the Wedding Ceremony

——The Changed and Unchanged Rituals of Wedding Ceremonies

over 2000 Years

ZHAO Heping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Abstract: The ritual of presenting a goose ha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wedding ceremonies for over two thousand year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 century. By examining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this custom and the process by which it came into practice,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image of presenting a goose found in classical documents, Dunhuang documents and Mogao murals, and the biological figure of the goose as mutual verification to reveal the sociological meaning of this tradi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presenting a goose as a cultural symbol in ancient wedding ceremonies.

Keywords: goose; presenting a goose; wedding ceremon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引 子

2016年2月21日,《北京晚報》第19版刊載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朱毅《我眼中的兩只鵝事件》一文,并配發一幅占四分之一版的照片(圖1)。此文開頭即說“猴年的情人節,眼球和眼淚,屬于村頭生死吻別的兩只鵝”。

這幅照片,在網上瘋傳,真可謂賺足了眼球。與此相似,筆者在蘇州寒山寺所辦內部刊物《寒山寺》2012年第1期所刊大慧撰《說放生》一文,其中有一段說:“印光大師在其《文鈔三編·卷二·復周伯遒居士書》中,就記述了一則被放生的白鵝往生的實證。‘云南張拙仙次女出嫁時,婿家送雙鵝行奠雁禮,彼即放生于華亭山云棲寺,已三年矣。彼二鵝每于晨昏上殿做課誦時,站殿外延頸觀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鵝者不食數日,彼來觀佛,維那開示,令求往生,不可戀世。遂為念佛數十聲。鵝繞三匝,雙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雙白鵝往生記》。噫!異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印光大師所講云南華亭山云棲寺雙白鵝故事感人,僧人不打誑語,這件發生在民國初年的事或為事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婚禮中仍有奠雁,且以鵝代雁,婚禮后岳父家將雙鵝放生于寺廟,即兩千多年來“奠雁”之禮長盛不衰,其中原因,值得深入探討。

《儀禮·士昏禮第二》:

昏禮,下達納采,用雁。鄭玄注:用雁為贄者,取其順陰陽往來。孔疏:納采用雁者,昏禮有六,五禮用雁,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是也。唯納征不用雁,以其自有布帛可執故也……用雁為贄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者。案周禮大宗伯云,以禽作六贄,卿執羔,大夫執雁,士執雉。此昏禮不問尊卑,皆用雁故。鄭注其意云取順陰陽往來也。順陰陽往來者,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為陽,女為陰,今用雁者,亦取婦人從夫之義,是以昏禮用焉。[1]

六禮之中,除“納征不用雁,以其有布帛可執故”外,五禮均用雁。這五次用雁,最關鍵的奠雁出現在六禮之最后的“親迎”。

《儀禮·士昏禮》親迎條中說:

主人玄端迎于門外,西面再拜,賓東面答拜(鄭注:賓,婿。)主人揖入,賓執雁從。至于廟門,揖入,三揖,至于階,三讓。主人升而西,賓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降出,婦從降自西階,主人不降送。(鄭注:賓升奠雁拜,主人不答,明主為授女耳。主人不降送,禮不參。)[1]966

奠雁是婚禮儀式中用雁的最后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環節。關于婚禮用雁,《禮記正義》卷61《昏義》孔穎達疏解釋說:“必用雁者,白虎通云,雁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節也。又是隨時之鳥,妻從夫之義也。”[1]1680《周禮》、《儀禮》、《禮記》是中國禮典編撰之最早者,學者們的意見認為乃戰國時至西漢時成書,但其中不少禮節的出現甚早、以雁為贄,在春秋時即已出現。

《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卷41昭公元年(前541)說:

鄭徐吾犯之妹美,公孫楚聘之矣。公孫黑又強使委禽焉。注:禽,雁也,納采用雁。犯懼,告子產。子產曰:“是國無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與。”犯請于二子,請使女擇焉,皆許之。子皙盛飾入,布幣而出。注:布,陳贄幣;子皙,公孫黑。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勝而出。女自房觀之,曰:“子皙信美矣,抑子南夫也。夫夫婦婦,所謂順也。”適子南氏。子皙怒,既而櫜甲以見子南,欲殺之以娶其妻。子南知之,執戈逐之,及沖,擊之以戈。孔疏:“夫夫至順也。”正義曰:“夫如夫道,當剛強也;婦如婦節,當柔弱也;如是所謂順也。”曹大家《女誡》曰:“生男如狼,猶恐其虺;生女如鼠,猶懼其武;是男欲剛而女欲柔也。”[1]2022endprint

公孫黑與公孫楚為了爭奪美女徐吾犯之妹,先禮,即公孫楚先聘,后公孫黑又“強委禽”,這里的禽即指雁。此事發生在昭公元年,即公元前541年。徐吾犯之妹說“夫夫婦婦,所謂順也”,唐代孔穎達、顏師古解釋為“夫如夫道,當剛強也;婦如婦節,當柔弱也”,故“雁取婦人隨順之義也”。

奠雁在婚禮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種儀式自先秦后一直流傳下來。

《大唐開元禮》卷111《皇太子納妃》親迎條說:

主人揖皇太子先入,掌畜者以雁授左庶子。左庶子進,東南向奉授皇太子,既執雁進入,侍衛者量入侍從……主人升立于阼階上,西面;皇太子升,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俛伏興,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2]

《大唐開元禮》卷115《親王納妃》親迎條說:

王報揖,主人入,掌畜者以雁進,王受雁,左手執之以入,及內門……主人升阼階,西面立;王升西階,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興,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2]542

《大唐開元禮》卷116《公主降嫁》親迎條說:

主人揖,賓(和平按:公主的夫婿)報揖,主人入,掌畜者以雁進,賓受雁,左手執之以入,及寢門……主人升阼階東,西面立,賓升西階,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興,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2]552

是《大唐開元禮》中太子、親王、公主之婿奠雁之禮相同,與《儀禮·士昏禮》的儀式相同。同書卷123《三品以上婚》、卷124《四品五品以上婚》、卷125《六品以下婚》所記奠雁之儀式與太子、親王略同,可見奠雁是古代婚禮儀式中的重要環節。

唐代皇太子納妃用雁,有正史可為佐證。《舊唐書》卷86《李弘傳》:

〔咸亨二年(671)〕,又召詣東都,納右衛將軍裴居道女為妃,所司奏以白雁為贄,適會苑中獲白雁。高宗喜曰:“漢獲朱雁,遂為樂府,今獲白雁,得為婚贄,彼禮但成謠頌,此禮便首人倫,異代相望,我無慚德也。”[3]

唐高宗李治為皇太子納妃,因在苑中獲白雁而興奮,可見白雁為難得之禽。雁為候鳥,春去冬來,有時頗難得,那么,婚禮還是要辦,奠雁環節又不能少,怎么辦?唐代時即有變通之法。

敦煌寫本中有一批吉兇書儀,其中有的記述了士大夫之家的婚禮,我們只選擇與雁有關的內容,先加以征引:

問曰:何名六禮?答曰:雁第一,羊第二,酒第三,黃白米第四,玄■第五,束帛第六。問曰:雁既毛色不豐,鳥形非佳,因何昏禮用之?答曰:雁知避陰陽寒暑,似婦人之從夫,故婚禮用焉。所以知者,《詩》云,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注云:雁知逐寒暑,雍雍雁聲,知取其和順之義,上下和睦之象。又董仲舒曰:雁飛如有行列,參差作大小,以婦下夫,是以婚禮用焉。雁是飛鳥,去法如何?須竹籠盛之,三寸版子系著籠口,題云“禮雁”,安在■中。[4]

這里回答了婚禮為什么用雁以及如何將雁送到女家的問題。至于奠雁這一環節,這件《書儀》中說:

婦翁于先入門,女婿隨后而入至門內,還依門外法。婦翁曰:還請吾子升。女婿答曰:維不敢辭。女在中庭車畔,面向西立,女婿正北質方行,男女相當。女婿抱鵝,向女所低跪,放鵝于女前,還向西,回出門外。[4]413

請注意,這里的雁變成了鵝,奠雁變成奠鵝,鵝成了雁的替代品。

晚唐大中年代河西節度使掌書記張敖《新集吉兇書儀》中描寫奠雁:

撒帳了,即以扇及行障遮女于堂中,令女婿儐相行禮。禮畢,升堂奠雁。令女坐馬鞍上,以坐障隔之,女婿取雁,隔障擲入堂中,女家人承將,其雁以紅羅裹,五色綿縛口,勿令作聲。奠雁已后兒家將物贖取放生。如無雁,結彩代之亦得。奠雁訖,遮女出堂,父母誡之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4]543

請注意,這里說“如無雁,結彩代之亦得”,沒有活雁,做一個“玩具雁”也可。

中晚唐時段成式在《酉陽雜俎》“貶誤”中說:

今士大夫家昏禮露施帳,謂之入帳,新婦乘鞍,悉北朝余風也。《聘北道記》(一名《北征道里記》)云:北方婚禮必用青布幔為屋,謂之青廬,于此交拜,迎新婦。夫家百余人挾車,俱呼曰“新婦子催出來”,其聲不絕,登車乃止,今之催妝是也。以竹杖打婿為戲,乃有大委頓者。江德藻記此為異,明南朝無此禮也。至于奠雁曰鵝,稅纓曰合髻,見燭舉樂,鋪母巹童,其禮太紊,雜求諸野。[5]

看來,段成式對于奠雁用鵝,很不以為然,但卻是中晚唐時社會上流行的普遍現象。

北宋時,司馬溫公著《書儀》十卷,其中卷三卷四記婚禮儀式。溫公敘婚儀,本諸《儀禮》,而參以當時可實行者。卷三親迎條記奠雁說:

(婦翁)迎婿于門外,揖讓以入,婿執雁以從,至于廳事。主人升自阼階立,西向,婿自升西階,北向跪,置雁于地,主人侍者受之。婿俛伏興,再拜,主人不答拜。姆奉女出于中門,婿揖之,降自西階以出,婦從后,主人不降送。[6]

司馬溫公所記親迎,與本文前引《儀禮·士昏禮》和《大唐開元禮》所記“親迎”儀式幾乎相同,奠雁所記仍是雁。但此卷納采條說:

其日日出,使者盛服,執生雁,左首,飾以繢(原注:用雁為贄者,取其順陰陽往來之儀,若無生雁,則刻木為之。飾以繢,謂以生色繒交絡縛之)。[6]30

在沒有生雁的情況下,司馬溫公給出了“刻木為雁”的替代辦法。

自《儀禮》、《禮記》設立的婚禮中奠雁這一環節,歷兩千余年至宋而大體不變,在雁難得時,可以用鵝替代,也可以刻木雁、結彩雁,無論何種替代品,奠雁這一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從歷史文獻中對奠雁這一婚禮中不可或缺的環節進行了考察,隨著敦煌學的發展,學者們在敦煌石窟壁畫中,發現了46幅婚禮圖,祁曉慶在《敦煌壁畫婚禮圖中的鏡》一文中做了概括敘述:

敦煌壁畫中的婚禮圖不獨立成篇,而是出現在彌勒經變中。彌勒經變主要依據劉宋沮渠京聲譯《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西晉竺法護譯《彌勒下生經》、姚秦鳩摩羅什譯《彌勒下生成佛經》《彌勒大乘佛經》、唐義凈譯《彌勒下生成佛經》等經文繪制而成的。其中的《彌勒下生經》有“人壽八萬四千歲”“女人年五百歲,爾乃行嫁”等有關女子出嫁的內容。敦煌壁畫彌勒經變中的婚禮圖就是依據這句經文并結合當時社會的婚禮習俗而繪制的。敦煌石窟壁畫中的婚禮圖共計46幅,分別為盛唐9幅,中唐17幅,晚唐9幅,五代6幅,宋代4幅,西夏1幅,創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7]endprint

祁曉慶的論文重點討論婚禮圖中“鏡”的使用,她一共用了6幅彩圖,其中3幅都繪有奠雁中的雙雁。茲轉引如下:

A. 莫高窟第9窟 主室窟頂東披彌勒經變中婚禮圖(晚唐)

祁曉慶文中圖較小,李美賢著《佳偶天成》第14頁圖版效果最好,新郎新娘站在花氈上,面向賓客行禮,在花氈前沿外,有一對雙喙相對的大雁(圖2)。

B. 榆林窟第38窟 中心柱西壁彌勒經變中婚禮圖(五代)

祁曉慶文中說:“(新郎新娘)前面地上鋪氈,距新郎新娘較近處樹立三角支架,托著一面圓鏡。鏡旁一對大雁昂首面對賓客,栩栩如生。”又說,“這是漢族與回鶻族通婚的場景。”需要指出的是,A、B兩幅圖中均有青廬,即是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認為出于南北朝所沿襲下的風俗的寫照(圖3)。

C. 莫高窟第454窟 窟頂東披主室彌勒經變婚禮圖(北宋)

祁曉慶文中說“以禮席和帷帳為中心,地面鋪氈,旁設青廬。親友賓客與新郎新娘相對,一對新人拱手而立,面前樹一面銅鏡。鏡旁兩只大雁面對賓客。”

莫高窟第9窟婚禮圖為晚唐,榆林窟第38窟婚禮圖為五代,莫高窟第454窟婚禮圖為宋代(北宋前期),三幅圖中均有奠雁的雙雁形象,看來奠雁不僅有文獻記載,我們還可以從敦煌壁畫中看到栩栩如生的畫面(圖4、5)。

1923年,胡撲安編《中華全國風俗志》出版?譹?訛。此書廣搜博采,記錄了從古至今,從東北到東南,從濱海到新疆的截止到1922年的中國風俗。雖然此書略嫌粗疏,但并不影響其學術價值,值得我們重視。筆者耗時若干日,遍撿此書中各地婚禮習俗,現將有關婚禮中與奠雁有關的文字摘錄若干條:

A. 黑龍江

滿洲漢者女既聘,婿先得叩頭禮,然后送簪珥衣服,富者或致羊豚鵝酒,謂之過禮。

B. 山東鄒縣

為婚不拘六禮,但以媒聘為定,不計財禮,不侈妝奩,必于親迎,不蘸不御,奠雁代以雞。女必冠髻,始行入門,拜天地,三日拜公始,謁家廟入室,行合卮禮。

C. 江蘇宜興

及新郎奠雁(新郎至女家朝婚帖,行四跪四叩首禮曰奠雁),仍行跪拜禮。其跪拜時,先脫禮帽,交代陪賓后,再聽贊者之口令而跪拜焉。此種非驢非馬之禮制,殊可笑也。

D. 浙江杭州

次后擇日則送聘,預令媒氏以鵝酒,重則羊酒,至日方行送聘之禮且論聘禮。

E. 安徽六安

六安婚嫁風俗,其最奇特者,在未迎娶之先,男家須下禮至女家,禮物之輕重,視貧富為差別,大概為包茶、歡團、花生、胡桃等物,并有紫色衣服一套,名曰五子衣,迎娶時,新娘即穿此衣至夫家。夫家必備公鵝一只,名曰催妝鵝,女家配以母鵝,一并送回夫家,此雙鵝永遠不宰殺,蓋以預祝其夫婦偕老也。

F. 寧夏

娶婦多用彩輿鼓吹,貧者以車,世族之家,間亦有奠雁親迎者。

G. 云南龍氏土司之婚禮

滇黔之間,有宋家、蔡家、羅家、龍家土司,四家之冠裳服飾婚喪祭,一秉周禮……龍家世為諸土司之長。

……

親迎,至門,外舅趨立阼階,揖婿及儐相入。相者引婿升堂,布席南向,請外舅坐。外舅辭焉,婿八拜,外舅受四答四。婿下堂,奉雁幣陳上奠之。再拜畢,婿與相者東向坐,外舅北向坐,進桂子湯者三,鞠躬者六。相者引婿入后堂,請外姑。少頃,外姑率媵出,坐簾內,婿八拜于簾外,外姑亦受四答四。即命坐簾外,進梅花湯者三……

從《中華全國風俗志》輯出的7條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婚禮中奠雁這一環節仍然頑強地保存下來,盡管雁變成了鵝,雁代之以雞,甚或行非驢非馬的四跪四叩首禮,但仍稱該環節為奠雁;令人稱奇的是,遠在西南的彝族土司龍家,其婚禮中親迎一節則一遵周禮,可謂“禮失求諸野”。奠雁之禮為什么從公孫黑“強委禽”到云南龍家土司在民國年間仍行其禮,二千多年中有這么頑強的生命力呢?

《辭海》雁條:

鳥綱,鴨科,是雁亞科各種類的通稱。大型游禽。形略似家鵝,或較小。嘴寬而厚,嘴甲比較寬闊,嚙喙有較鈍的櫛狀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以淡灰褐色為主,并布有斑紋。群居水邊。主食嫩葉、細根、種子,間或啄食農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飛往南方越冬。飛時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中國常見的有鴻雁、豆雁、白額雁等。[8]

《辭海》鴻雁條:

動物名,學名Anser cygnoides。鳥綱,鴨科。為家鵝的遠祖。雄鳥體長達82厘米,雌鳥較小。嘴黑色,較頭部為長。雄鳥嘴基有一膨大的瘤,雌鳥瘤不發達。兩性體羽均為棕灰色,由頭頂達頸后有一紅棕色長紋。腹部有黑色條紋狀橫紋。棲息河川或沼澤地帶。主食植物。飛行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分布于俄羅斯西伯利亞到勘察加半島。于中國境內主要在東北北部和內蒙古一帶繁殖,在長江下游及稍南地區可越冬,可馴養。[8]859

《辭海》奠雁條:

古代婚禮,新郎到女家迎親,用雁作贄(見面的禮物),叫“奠雁”。《禮記·昏義》:“婿執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陳澔集說“奠雁,取其不再偶也。”[8]439

僅從《辭海》雁及鴻雁兩個辭條的簡單釋文中,我們可以歸納出與奠雁有關的以下幾點:(1)雁是候鳥,每逢春分后飛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飛往南方過冬;(2)雁飛行時常排成“一”字或“人”字形;(3)雁叫聲“雍雍”;(4)雁為家鵝的遠祖。對以上四點,中國古人都比附于人類社會做出解釋。如前文引《唐前期書儀》(S.1725)所說:“雁既毛色不豐,鳥形非佳,因何昏禮用之?答曰:雁知避陰陽寒暑,似婦人之從夫,故婚禮用焉。所以知者,《詩》云:雍雍鳴雁,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注云:雁知逐寒暑,雍雍雁聲,知取其和順之義,上下和睦之象。又董仲舒曰:雁飛如有行列,參差作大小,以婦下夫,是以婚禮用焉。”這段話,將我們歸納的雁的(1)(2)(3)三個特點涵蓋在內了。至于以鵝代雁,而雁又是家鵝的遠祖,古人著作中并未提及鵝與雁的這層關系,推測以鵝代雁或有這種原因。生物學上雁的特點,被擬人化后使雁成為婚禮儀式中的一種重要象征,成為代表某些觀念的符號,正因為是一種符號,所以雁可以以鵝代、結彩代,甚至刻木代等等,因而使奠雁這一婚禮儀式中的重要環節流傳二千多年。endprint

《辭海》奠雁條引陳澔集說“奠雁,取其不再偶也”。李美賢《佳偶天成》一書引明朝郎瑛《七修類稿》兩則有關義雁之事,今轉引如下,以免掠美:

雁。諸書止言知時鳥也,行有先后,故以之執贄、以之納采,未見言其義處,至于詩賦之詠,亦或特憐其孤耳,未聞言其義性與紀其義事也。近見吾友王天雨云,家后有張姓者,曾獲一雁,置于中亭,明年,有雁自天鳴,亭雁和之,久而天雁遂下,彼此以頸絞死于樓前,后因名樓曰雙雁樓,此其一也。又吾友王蔭伯教諭銅陵時,有民舍除夜燎煙祓除不祥,一雁偶為煙觸而下,其家直以為不祥也,烹之,明日,一雁飛鳴屋頂,數日亦墜而死。觀此二事,又真為義雁云。[9]

《七修類稿》中兩則義雁之事,郎瑛均未言明是否一只為雌,一只為雄,而陳澔的“奠雁,取其不再偶也”,或可以為義雁之注腳。

本文引子中云南華亭山云棲寺雙白鵝往生的故事,恰恰是張拙仙嫁女時,以鵝代雁的雙鵝,一雄一雌,其事凄美,悲涼,而家鵝的遠祖是雁,后代尚且如此,想來《七修類稿》中的兩則義雁當是一雌一雄吧?

這篇文章寫成后,2017年1月6日從《北京晚報》第13版刊發“鴻雁吻別場面感人,主人當場變卦不賣”一文,并配發彩圖,筆者再做一次“文抄公”,并將原圖附上(圖6)。

廣東一對大鵝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曾感動無數網友。近日,類似的故事在連云港重演,一段離別視頻在網上熱傳。

畫面一開始,一只綁著雙腿的大鵝被放在一輛貨車上,它伸長脖子,不停地張嘴叫著,并試圖去靠近站在地上的另一只大鵝,而站在地上的大鵝顯得十分失落,站在原地一動不動,兩眼深情地望著對方。畫面結束的瞬間,站在地上的大鵝突然一躍,可能是想靠近對方身邊。

拍攝者祁先生告訴記者,視頻拍攝于元旦前后,他是連云港市灌南縣田樓鎮人,他有一個養殖場,飼養的其實是鴻雁,平時會向全國各地的客戶出售。

那天,祁先生準備將一對鴻雁綁好后發往外地,就在他將其中一只公的綁好剛放上車后,令他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那只母的在車邊上,非常不舍”。祁先生說:“聯想到去年網上傳的兩只大鵝分別時候的畫面,沒想到在我這里重演了。”祁先生將視頻傳到網上后,沒想到短短幾天,點擊率就超過百萬。

祁先生告訴記者,由于被兩只鴻雁的不舍表現感動,他當時就決定不賣了。

尾 聲

奠雁,這種婚禮儀式中的重要一環,居然從先秦流傳到民國,時間長達二千余年,其基本儀式一直保留下來,在流傳過程中,雁可以用鵝代,可以結彩代,可以刻木代,甚至可以以雞代,奠雁之雁完全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它所蘊含的內容則是順陰陽、婦從夫、社會有序和睦、愛情忠貞等等諸多人類社會的問題,這是奠雁禮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最后,特別要指出的是,行奠雁禮時,新郎是跪,即向新娘所在取跪姿,其中更有深義存焉。返回到“引子”中的猴年情人節村頭生死吻別的兩只鵝的照片、文字報道中兩只鵝的下場,再聯系到2017年年初連云港市灌南縣田樓鎮兩只鴻雁網紅,不知仁者智者諸君作何感想?

參考文獻:

[1]阮元.十三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961.

[2]蕭嵩,等.大唐開元禮[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525.

[3]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2829.

[4]趙和平.敦煌寫本書儀研究[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408-409.

[5]段成式.酉陽雜俎[M].北京:中華書局,1981:241.

[6]司馬光.書儀[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33-34.

[7]祁曉慶.敦煌壁畫婚禮圖中的鏡[J].敦煌研究,2015(6):41-46.

[8]夏征農.辭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2468.

[9]郎瑛.七修類稿[M].上海:上海書店,2001:474.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一级毛片|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日韩欧美91|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色99|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色播五月婷婷|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日韩黄色精品| 国产黄视频网站|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www.狠狠|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美女啪啪无遮挡| 婷婷亚洲最大|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动漫|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伊人久综合|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青草视频|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99久久精彩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91|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青草精品视频|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久久www视频|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午夜限制老子影院888|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四虎国产永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AV熟女乱| 欧美精品1区|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国产成人狂喷潮在线观看2345| 国产91高清视频|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日韩欧美高清视频|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国产欧美日韩91| h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