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黎黎 桑迪歡
【摘 要】綠色發展理念是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和基本內容,生態文明教育又是深化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在此背景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生力軍的青少年們,他們能否具備較高的生態文明素養,對我國生態文明的建設,起到基礎作用。有效開展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徑包括顯性途徑、隱性途徑和配套途徑。
【關鍵詞】綠色發展理念;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途徑
1 綠色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理念確定為指導國家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綠色發展理念的發展經歷了五個歷史階段:毛澤東提出勤儉建國的樸素綠色發展思想開創了雛形,鄧小平用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思想進行了補充,江澤民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重要完善階段,胡錦濤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深化時期,習近平提出綠色發展理念標志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正式形成。習近平非常重視綠色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在他的談話中,體現出了綠色發展理念。
1.1 生態自然的綠色訴求
一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提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為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家園。綠水青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2]”二是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3]”。
1.2 生產方式的綠色轉變
一是創新經濟增長思路。習近平強調“建立在過度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基礎上的增長得不償失。我們既要創新發展思路,也要創新發展手段。要打破舊的思維定式和條條框框,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4]”。只有改變固有的發展思路,才能在建設經濟新常態中有所突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綠色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5]”。二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習近平指出:“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要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建設生態文明,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6]”
1.3 生活方式的綠色取向
2013年4月25日,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7]。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8]。
2 綠色發展理念下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意義
2.1 學校生態文明教育能普及綠色發展理念
綠色發展作為當下乃至今后較長間內指導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只有被社會公眾普遍接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確實發揮其指引作用。習近平強調“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9]”,幫助人們形成“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道德認識。習近平還指出:“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10]”一般來說,生態文明教育由家庭生態文明教育、學校生態文明教育和社會生態文明教育三部分組成[11]。三者中以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為關鍵,它貫穿于青少年從幼兒園到大學的近二十年的時間。因此,青少年們可以在學校接受必要的、系統的和全面的生態文明教育。通過接受生態文明教育,青少年們會理解什么是生態文明,什么是綠色發展,為什么要建設生態文明,為什么要堅持綠色發展,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如何堅持綠色發展[12];然后才能付諸實踐。
2.2 學校生態文明教育能提升公民生態文明素養
對青少年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是提升我國公民生態文明素養的基礎工程。英國環境教育專家帕爾默曾對影響英國公民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調研,發現“少年時期的活動”是第一位的,“中小學教育”也影響顯著[13]。換言之,青少年生態文明意識的形成、生態文明知識的增加、生態文明行為的改善是生態文明素養提升的基礎內容。當青少年通過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將綠色發展理念內化于心,融入到自身的衣食住行乃至精神生活的各方面;當青少年勇于向“綠色英雄”和“環保大使”等模范人物學習并將生活生產方式向綠色轉變;當青少年通過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后,能更好的用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約束自身的日常行為[14];……最后,并付諸實踐,未來國民的整體生態文明素養必將有大幅度提升。
3 綠色發展理念下學校生態文明教育的實現途徑
3.1 顯性途徑
3.1.1 選用“單學科深入+多學科滲透”的教學模式
一是,繼續發揮單一學科傳授生態文明基礎知識的優勢,在語文、化學、生物、地理等課程中繼續講述生態文明知識,使青少年在課堂上能獲得較扎實的生態文明知識;二是,針對全校安排出一定時間開設生動的環境教育公開課,提升青少年的生態文明知識和意識;三是,繼續發揮政治在生態文明教育中的獨特又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教學,如《對環境的倫理關懷》。
3.1.2 深化多維立體的教育內容
一是,政治課為主、其他課程為輔,從不同學科內部進行生態文明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的傳授。二是,不同地區的學校在進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針對本地區的現實特點,選取本地區獨有的生態環境問題,對青少年進行教育。三是,在倫理知識方面,深入學習生態文明理念,突出綠色發展,貫徹可持續發展等觀念。
3.1.3 選用多種靈活的教育方法
在教學時,除了傳統的講授方式外,還有如下手段:教師可以組織青少年觀看相關的生態文明動畫影片,如《家園》(Home)、《機器人總動員》(WALL·E)、《動物也瘋狂》(Delhi Safari)等,激發青少年了解更多生態文明知識的興趣;可以在閱讀《瓦爾登湖》(Walde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沙郡年記》(A Sand County Almanac)等世界名著后展開討論,在欣賞美文之余,體會自然之美;可以就本地環境問題的治理展開角色扮演,召開聽證會,讓青少年深入體會不同群體對生態環境的訴求,在博弈中探求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對策。endprint
3.2 隱性途徑
一是,在校內由老師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環保活動,如聘請環保專家進行生態文明知識專題講座,組織學生參與生態文明主題演講比賽,策劃班級參與生態文明主題知識競賽等;二是,學校組織青少年走出校園進行環保活動,如利用假期和世界環境日等主題日,組織青少年走進社區,走上街頭,宣傳生態文明知識;可以就本地的環境問題展開調研,撰寫調查報告,用自己略顯稚嫩的視角探求本地環境問題的原因、尋求對策,最后成文進行宣講;等等。這些隱性的教育方式在宣傳環境倫理、環境法規等生態文明知識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強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改善青少年的生態文明行為。
3.3 配套途徑
首先,學校積極呼吁家庭參與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教育。一是,教育主體要起到示范效應。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15]。因此,家長必須有意識地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二是,教育主體要采用體驗式為主的教育方法。如父母可以帶孩子親近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父母可以帶孩子參加環保組織的活動,參與宣傳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父母還可以帶孩子們參觀博物館、科技館等場所,對孩子們進行生態文明教育。
其次,學校充分依靠社會生態文明教育的覆蓋作用。一是,利用新媒體廣泛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宣傳。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6.95億,且19歲以下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45.8%[16]。因此,可以通過拍攝優秀的生態文明宣傳片、微電影、公益廣告等投放至新媒體,此舉有利于青少年接觸并逐漸接受相關教育。二是,充分發揮生態文明志愿者活動在社會生態文明教育中的積極作用。鼓勵明星積極參與生態文明教育宣傳,帶動青少年粉絲積極向上,學習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為踐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通過顯性、隱性和配套三類教育途徑的教育,將使學校的生態文明教育上一個新臺階,從而達到提升青少年生態文明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的答問》(2013年9月7日),《人民日報》2013.9.8.
[2]《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6年3月7日).
[3]《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5月24日).
[4]《深化改革開放 共創美好亞太—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演講》,《人民日報》2013年10月8日.
[5]《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人民日報》2010年4月11日.
[6]《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人民日報》2010年4月11日.
[7]《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人民日報》2013年4月26日.
[8]《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人民日報》2013年5月25日.
[9]《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5月24日).
[10]《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話》(2014年5月4日).
[11]劉建偉.學校青少年生態教育:需求、供給與對策——基于陜西省部分學校的調查[J].蘭州學刊,2012 (10):166-171.
[12]杜昌建.綠色發展理念下的生態文明教育論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34(03):171-174.
[13]劉春元,李艷梅.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0:154.
[14]杜昌建.綠色發展理念下的學校生態文明教育[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08):7-11.
[15]吳航.家庭教育學基礎[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10.
[16]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701/t20170122_66437.htm.
[17]《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人民日報》2010年4月11日.
[18]《攜手推進亞洲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人民日報》2010年4月11日.
[19]《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人民日報》2013年4月26日.
[20]《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人民日報》2013年5月25日.
[21]《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2013年5月24日).
[22]《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話》(2014年5月4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