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清
【摘 要】本文以玉溪師范學院高職本科泰語專業為例,討論了泰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首先梳理了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應該將職業技能與外語能力并重的培養思想,然后闡釋了將兩者并行融合的課程體系,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進行教學改革的三個方向。
【關鍵詞】高職泰語;外語人才培養;應用型外語教學
新世紀以來,中泰經貿往來、文化交流頻繁,云南作為我國輻射東南亞的橋頭堡、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省份,對于泰語人才需要越來越大,尤其是可以從事經貿活動、商務談判、商貿展會、旅游服務等大量實際工作的人才需求量增加。各院校建設泰語專業、培養泰語應用型人才,既是自身專業發展的客觀需要,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傳統語言人才的培養主要側重于語言專業教學,模式比較單一,而應用型語言人才運用范圍廣闊,更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高職泰語專業是典型的應用型語言人才培養模式,要求商貿、旅游等職業技能與泰語語言能力并重,能夠將外語技能實際運用于各種服務和實踐的場合中去。
1 職業技能與語言能力并重的培養思想
我國的外語教學長期以來是以專業型的外語人才培養為主流,主要分布在各專業性外語院校和綜合性大學的外語院系內,所培養的人才主要也是滿足相對高端的翻譯、研究、教學等需求,同時兼顧部分人才轉入應用性工作領域。[1]近年來,社會對于各種實用場合中的外語人才需求越來越大,需要能在單純的翻譯工作之外,還能夠從事經貿活動、商務談判、商貿展會、旅游服務等大量實際工作,于是培養擁有復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外語人才變得日益必要。目前,國內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對于復合型、應用型外語人才的討論和探索已經不少了,但是專門針對泰語等非通用語的應用型人才、將職業技能與外語能力進行復合的關注還不多。[2]
高職泰語專業是以“職業技能”課程與“泰語語言”課程“1+1”相結合的方式來培養語言復合型的實用人才。職業技能課程傾向為與地方經濟結合緊密的商貿、旅游、酒店管理等相關內容,泰語語言課程就是泰語語言專業的語言課程。在學習語言專業課程的同時,再開設職業技能的專業課程,形成外語能力和職業技能同步共同提升。把外語作為一項工具,服務于職業技能,從而形成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上的實際需要。
2 兩種技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玉溪師范學院高職本科泰語專業將課程設置分為商務方向和旅游方向,通過與泰方院校進行“2+2”教育合作模式——兩年在國內系統學習、兩年在泰國繼續學習并實習。首先通過《基礎泰語》、《泰語閱讀》、《泰語視聽說》、《泰語語法》、《泰語寫作》、《泰語語音》、《泰國文化》、《漢泰翻譯》等語言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具有泰語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良好而熟練的運用能力。然后旅游方向開設《管理學》、《旅游學概論》、《旅游市場營銷》等課程,教授國際導游業務、旅游規劃與設計、酒店管理等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商務方向則開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商務漢泰翻譯理論與實踐》、《國際經濟學》,教授國際貿易專業基本知識和從事相關工作的基本技能,讓學生運用泰、英雙語開展國際貿易相關業務的實踐能力。大一、大二在國內學習時以基礎語言和學科理論為主,基礎語言教學的課時量較大,職業技能教學的課時量相對較小、課程設置相對籠統,且偏重于理論。大三、大四在泰方學校學習時,一方面在真實語言環境中強化語言學習,另一方面在泰國實際環境中進行多種教學實習和實踐。
總結現有高職本科泰語教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兩方面存有欠缺。一、針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性認識,對外語應用型人才的發展方向的理性認識都不足。對于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模式、育人方法的理論認識、學術探索還不夠,亟需在現有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學術探索并形成以提交研究報告、發表論文為形式的理論性認識,并用于指導下一步教學工作的開展。二、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的的實踐教育經驗較缺乏,具體活動較少。目前,職業技能與外語能力密切相結合的實踐機會不多,標準而規范的教學活動已經開展了很多了,但是學生尚缺乏機會和場合,亟需將所學的泰語語言與相關職業技能結合起來進行實踐、實習、實用。
3 探索教學改革的道路
通過分析上述外語技能和職業技能并重的教學現狀,可以發現兩者真正能夠緊密結合的難點在于必須通過組織一系列針對職業技能與外語能力相結合的教學實踐活動,比如職業技能大賽、模擬商務商貿和旅游服務等,采用這種貼近實際、倡導實踐為主旨的教學活動,來推動兩種技能的結合,從而達成應用型外語人才的培養。具體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探索:
(1)結合國內學界關于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的經驗和有關研究,總結和評估本專業現有泰語高職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模式和培養模式,以其他院校的培養育人經驗為參考,在自己體系內找到不足、分析問題。
(2)對學生、教師、潛在用人單位等人才培養的相關要素進行調研,分析現有泰語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優點和不足,了解市場對于應用型人才需求的特點,從而探索語言能力和職業技能并重的培養模式。
(3)以實驗性的方式,開展多種多樣的將語言能力和職業技能相結合的實踐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包括職業技能大賽、模擬商務活動競賽、模擬旅游服務競賽等,一方面通過實踐教育來鍛煉學生,提供機會來提高應用型技能的綜合培養,另一方面評估這些實踐教育活動,為下一步形成關于應用型外語人才的理論認識提供實際數據和經驗。
在這些具體探索中需要注意,教學改革離不開對現有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的正確評估,總體而言,現有的教學活動和人才培養都是由學校、專業、教師為導向的,是一種“供給側”決定的培養模式,對于“需求側”的關注很有限。接受培養的學生怎么看待和評價自己職業技能和外語能力的習得?市場和用人單位是怎么看待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的優缺點?這都是需要通過實際調研和評估才能得出結論,然后參考這些結論,結合其他院校同類型專業的育人經驗,在一定的理性認識的指導下,來進行本校本專業的教學改革。
4 結語
與傳統的外語翻譯人才相比,高職本科泰語培養的是外語技能和職業技能并重的、直接以工商業和旅游服務業等行業實際應用為目標的人才。應用型的外語人才和傳統的專業型外語人才雖然都以外語技能培養為基礎和起始點,但到了一定階段,隨著培養各有側重,會形成不小的差別。所以亟需深入了解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和思考它的未來。應用型外語人才既要有專業型外語人才的語言培訓基礎,也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和教學實踐的鍛煉。如果做到量體裁衣、多學多練,是人才培養是否成功的關鍵。通過探討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的特點和道路,充分參考其他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和經驗,將他們在其他語種人才培養上的經驗與高職本科泰語這一非通用語教學、培養實踐相結合,必將有助于提升以泰語為代表的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
【參考文獻】
[1]文秋芳.《“一帶一路”語言人才的培養》,載《語言戰略研究》,2016(2):30.
[2]何其莘.《培養21世紀的外語專業人才——新〈大綱〉的修訂過程及主要特點》,《外語界》2001(1).
[3]淳柳,等.《行業特色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例》,載《中國高校科技》,2015.4.
[4]周輝.《高職高專外語應用型人才跨學科培養途徑探究——以朝陽師專為例》,載《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8.
[5]鄺新娟.《地方二本院校外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改革初探》,載《梧州學院學報》,20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