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秩忻
【摘 要】對外漢語聽說課程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本文根據筆者一年來的漢語聽說課教學實踐,從課程標準的設計和教學計劃的安排,結合教材的應用,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反思并提出可行的教學改革。
【關鍵詞】對外漢語;聽說課程;初級階段
【Abstract】The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is course in the past year, from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plan,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will reflect o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Listening and Speaking Course;Beginning Level
對外漢語聽說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對于剛入學的零基礎留學生而言,聽說課程是培養他們漢語交際能力的重要課型。本文從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入手,結合教材的應用實踐,對該課程的教學進行反思并提出可行的教學改革。
1 課程標準的制定
課程標準的制定要考慮課程的性質、目標和教材。 1.1 課程性質
對外漢語聽說是針對母語非漢語的來華留學生的基礎必修課程,著重漢語聽、說的基本技能學習與培養。本課程通過不同話題選擇聽說材料,幫助來華留學生掌握與本課話題相關的生詞、語言點、重要結構、表達方式,并能運用這些經驗成分聽懂語言材料,結合口語練習,實現交際目的,以使來華留學生能夠具備一定的漢語聽說技能,為提高漢語學習能力與交際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漢語綜合使用能力和文化素質。
1.2 課程目標
1.2.1 知識目標
語音方面,學習并掌握漢語聲母、韻母、聲調、變調、輕聲、兒化韻、語調、語氣、語流音變。要求朗讀和說話的語音語調基本準確;語速方面,語句連貫流利,停頓有條理,語速適中;詞匯方面,學習HSK四級考試規定的詞匯2000個左右,要求能正確讀出,掌握其基本義項和常用義項及用法;語法方面,語法語序基本正確,能聽懂相關語音材料,正確理解和口頭表達;運用方面,能夠抓住所聽語段中的關鍵詞,理解話語之間的邏輯關系,進一步使用漢語進行完整的交流會話,能夠自由運用常用的社交句子。
1.2.2 能力目標
側重訓練學生的應用漢語交流能力。即留學生通過不同教學項目的聽力訓練和口語實踐,具有適應各種一般性交際場合的能力,能夠較快、較正確地聽懂、領會交際對象的意圖,并能選擇相應的詞匯和語法形式掌握基本的日常交際技巧,用漢語口語進行得體、流利、完整、有效的交流和溝通。
應用漢語交流能力:留學生通過聽力、會話等多方面學習和實踐,能夠聽懂對方表達意思,理解和運用常用詞語,掌握基本的日常交際技巧,用漢語進行得體、流利的交流和溝通。
積極探索求知的能力:留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中感知,有意識的從沙龍、校園廣播活動、聽歌、唱歌、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節目、看原聲電影等方面汲取知識,以喜聞樂見的方式沉浸到積極探索的氛圍中去。
互幫互助合作能力:留學生的在學習與生活中,通過學生自評、互評、老師指導師生共評的方式,懂得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處理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掌握必要的溝通技巧。
1.2.3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大膽陳述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言語實踐活動。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主要強調學生在交際中積極參與,虛心、認真、自信、禮貌等情感態度。與他人進行積極而有效地溝通,充分發揮自己的聽說能力,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口語交流。學會在不同語言環境下使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尊重他人的信仰和風俗習慣。發展每個留學生的個性,使每一位留學生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
1.3 課程教材
筆者使用的是《漢語初級強化教程 聽說課本》,肖奚強、朱敏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2 教學計劃的安排
《漢語初級強化教程 聽說課本》(第一、二冊)分為兩個學期,共一學年。第一學期15周,每周8課時,共計120課時, 其中講授60課時,練習50課時,聽說活動6課時,復習測驗4課時,完成第一冊二十課的教學;第二學期17周,每周8課時,共計136課時,其中講授62課時,練習60課時,聽說活動10課時,復習測驗4課時,完成第二冊二十課的教學。
3 反思和改革
(1)擴大學生聽說的范圍,培養學生聽說的能力。課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說習慣,而不依賴母語這根拐棍。隨著漢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聽說的訓練也從知道拼音、字詞、句意,到能夠把握段落大意、概括篇章中心,而且既要能聽懂口頭語言也能聽懂書面語言,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使用語言時考慮社會交往的意義。
(2)教學中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各部分的學時分配,重點加強薄弱環節的教學,培養學生分辨語音、語調、句調的技能和實際交際活動中的聽說能力。?在教學內容結構上,聽解內容應由短到長,由淺入深,逐步深入,呈階梯狀增加難度,更好地適應了學生逐步提高漢語聽力水平的需要。
(3)在課程教學組織上,積極推廣探索教學做一體化、情境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在教學中,提倡耳口并用。在訓練中除了聽之外,還要多說、多朗讀,使聽和說成為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4)正確處理測試和教學的關系。語言測試應著重考核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防止應試教育。與此同時,科學的測試又能為教學改革和語言學習提供積極的反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保證。
【參考文獻】
[1]胡秀春.對外漢語聽說課的課堂教學環節.首都師范大學學報,2013.
[2]鄧楠楠,蔣磊.對外漢語初級階段口語課的反思.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2).
[3]劉頌浩.漢語聽力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