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蘇翰 林窈
這幾天,讀了遲毓凱老師《學生管理的心理學智慧》。看書名,曾以為全書會偏向教育心理學的專業術語,難逃枯燥晦澀之感。豈料,粗略讀來,驚訝發現竟通俗易懂,更難為可貴的是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所謂“不講屠龍術,只談殺豬法”。驚喜于又發現了一本教育方面的好書,不由焚香凈手,細細品讀,竟至愛不釋手。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上如是說“我們要積極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普及教育,啟迪心智,傳承知識,陶冶情操,使人們在持續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認識各種文明的價值,讓教育為文明傳承和創造服務。我們要大力發展科技事業,通過科技進步和創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改造社會,使人們在持續的天工開物中更好掌握科技知識和技能,讓科技為人類造福。我們要大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通過文化交流,溝通心靈,開闊眼界,增進共識,讓人們在持續的以文化人中提升素養,讓文化為人類進步助力。”我愿認真學習教育學理論,以實現自己的教師職業理想。
1 強化表揚
大家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通過表揚和贊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進而引導其不斷努力進步,可以逐步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幾乎是公認的教育理念了。
我們也明了,抓住表揚的關鍵期,可能一次簡簡單單的表揚,就可以轉化一個學生的表現,甚至影響他未來的發展。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不盡如意。究其原因,我們對于學生教育管理時的心理學探究過少,少到我們在實踐時,難以顧及到學生的反應和以此會產生的效果。
有時候,同樣一句表揚,放在A場合里和放在B場合里,對于孩子的影響完全不同。而,同樣一個場合,說A話和說B話的效果也完全不同。只有我們熟諳教育心理學,了解大量教育案例,才能做到以最合適的話語達到最佳的效果。
遲毓凱老師告訴我們,對于表揚,一要“物質性強化”,二要“社會性強化”,三要“活動性強化”,四要“象征性強化”,五要“代幣性強化”。強化意味著,在學生表現出我們想要的好現象時,要及時表揚、及時激勵予以強化,慢慢幫助學生建立習慣,最后達到優秀是一種習慣。一旦成為了習慣,學生并不覺得痛苦,會自然而然取得家長老師期待的效果。
無論是哪種強化,都是教師肯定學生的方式。這些激勵手段實施起來完全可以順其自然,游刃有余。話又說回來,想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經行游刃有余的激勵手段,需要教師胸有成竹,提前備課,方可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使激勵措施達到想要的效果。
遲毓凱老師難能可貴的在書中舉了大量例子,真實可信,借鑒性強,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過來。將其內化到自己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在實踐中慢慢體會、領悟,再衍生出更多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管理風格,達到良好的效果。這些案例不再一一轉述,詳見書章。
2 激勵時機
遲毓凱老師又說,要注意表揚的時機,所謂“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有時,我們發現一個方法好用,就一直使用,結果便是漸漸失去效果,這個方法不再有好的效果。
這是讓我們很苦惱的一點,有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來減輕我們的工作量?遲老師說,“對學生的表揚也好,批評也好,要記住一點:有用,不能濫用。什么意思呢?從學理上講,強哈也有個時機的問題,不是每次強化都能收到同樣的效果的,專業上,這個叫做強化物的分配。”“舉個例子說明一下,在教育中,所謂固定時距強化,就是不管學生做得好不好,始終伸出大拇指,時時夸,處處夸,效果當然不會好;而變動時距強化,也是不管學生做得好不好,不一定什么時候就跨上一場;可以說,這種強化,可以增強一些師生之間的關系,但對于教師所期待的目標行為,影響有限。這也是許多學校推崇的、教師實施的所謂賞識教育、贊美教育失效的重要原因。無原則的表揚,大家確實其樂融融,但效果不明顯。”
一個激勵方法,不能無原則亂用。抓住時機,至關重要。所以,遲老師告訴我們,“一個有效的表揚應該愛學生心目中留下如此的感覺:只要我認真去做,會得到老師的認可和鼓勵的,但老師什么時候表揚我,以什么方式表揚我,表揚的強度如何,我不知道。”這點很重要,讓學生一直保持期待,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表揚來臨時,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強化成功得以實施。這點主動權在老師手中,老師必須游刃有余的使用這種主動權。
山東壽光世紀學校的鄭立平老師講過的“幫著學生偷試卷”的教育案例,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按常規處理,撞到學生去辦公室偷試卷,絕對是場大風暴。就算大事化小不請家長,也免不了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身為老師,這似乎是必須要做到的。然而效果呢,可想而知,學生在羞愧、悔恨、驚慌等復雜情緒中會產生一絲自暴自棄的叛逆情緒。甚至有可能,老師批評得越嚴厲,學生越是一副視死如歸、油鹽不進的樣子。
然而,這位老師采取了出乎意料的處理方式。不僅幫學生“偷”了試卷,還把整張試卷的答案告訴他,認真給他輔導講解了一遍。又在科目老師耳朵邊吹風,致使科目老師以為孩子是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功,于是在班里大力表揚了一遍。經過這么幾次“偷試卷”經歷,這位孩子的信心大增,積極性很強,漸進入中游水平直至優異。這位老師的處理方式不可謂不佳。不僅自己激勵,還動員暗示科目老師激勵,可謂方法絕妙。
遲毓凱老師說“如果一位教師對學生管理得好,他肯定有意無意運用了這些規律”。遲毓凱老師又說“心理學不神秘,很可愛;心理學不難懂,很有用!”
多年前我成為了一名師范生,“弘德明志、博學篤行”走進了我的心中,“學博為師、德高為范”成為我內心的價值準繩,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愛校、愛學、愛教”便鐫刻在我心上。從此,一生與教書為伴,一生與學生相約,時刻感受到肩上的教師責任,我愿以學到的教育心理學理論方法為引擎,為學生管理工作增光添彩,實現我的教師職業理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