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東
【摘 要】本文根據現今高職教育的特點,以及其他專業積極實施職業技能鑒定而地質專業尚未實施的現狀,提出應當盡快制定高職地質專業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并加以實施。文中提出高職地質專業職業技能鑒定應當包括地質綜合知識考試、綜合分析和判讀地形地質圖并作剖面圖、巖石礦物標本鑒定、野外定點描述四項內容,并提出具體的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
【關鍵詞】地質;技能鑒定;考核內容;考核標準
高職教育強調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和鍛煉,愈加重視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訓練,因此目前許多高職專業都制定了統一的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并且每年組織1-2次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而作為應用性和實踐操作性都很強的地質專業,卻還沒有制定統一的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因此很有必要制定該考核內容與考核標準,并盡快實施技能鑒定考核,以測驗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處理地質問題的能力。本文對此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以期拋磚引玉,共同討論交流。
筆者認為,高職地質專業職業技能鑒定考核方法可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筆試與操作相結合、室內與野外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實際條件選取若干考試項目,在試點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的推進,以全面考核學生綜合分析和判讀地形地質圖的能力、鑒定礦物巖石標本的能力、野外觀察和認識分析地質現象的能力等。具體考核內容可設置以下四個方面:
1 地質綜合知識考試
主要考察學生綜合掌握各種地質知識的水平和能力。采取筆試的方式進行,采取百分制,考試的題型包括名詞解釋、判斷題、單項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讀圖分析題等,考試的內容可包含普通地質、構造地質、礦物巖石、古生物地史、礦床地質、礦產勘查等專業基礎課、核心課涉及的各項基本知識和技能。考試內容應當偏重于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考核,建議實踐操作類型題目的分值占總分值的70%以上。考試時間根據題目量可設定為2-3小時。考核標準:90分—100分為優秀、75分—89分為合格、75分以下為不合格。
2 綜合分析和判讀地形地質圖并作剖面圖
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地學知識綜合分析和判讀地形地質圖的能力,以及切制地質剖面圖的能力。提供一幅大、中比例尺地形地質圖(1:2000到1:5萬之間),圖中包括圖名、圖例、比例尺、地質界線、地層符號、等高線、剖面線的相關信息。考生通過閱讀該地形地質圖,分析圖中的地層、褶皺、斷層、巖漿巖,回答相關問題,簡述構造發展史,并根據要求在圖中切制一幅剖面圖(剖面圖的制作要求按相關的專業標準進行),可采取百分制,其中看圖回答相關問題部分分值占40%,簡述構造發展史部分分值占20%,切制剖面圖部分分值占40%。考試時間3小時。考核標準:90分—100分為優秀、75分—89分為合格、75分以下為不合格。
3 巖石礦物標本鑒定
主要考查學生鑒定和分析礦物巖石手標本和薄片、光片的能力。提供若干典型常見礦物、巖石手標本和薄片、光片進行鑒定,其中包含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手標本各2塊,典型礦物標本4塊以及相應巖石薄片和礦物光片,學生要分別提交準確、完整和規范的鑒定報告。在鑒定內容上,巖石手標本部分包括巖石的顏色、礦物組成及含量、結構、構造、巖石初步定名等,礦物手標本部分包括礦物的顏色、化學式、礦物成分及含量、結構、構造等;薄片鑒定內容包括主要礦物名稱、結構、含量、鏡下特征素描圖、薄片綜合分析、定名等,光片鑒定內容包括礦石礦物名稱、礦物含量和特征描述、典型結構構造、鏡下特征素描圖、光片特征綜合分析等。可采取百分制,每塊標本各10分(其中手標本和薄片(光片)各占5分)。考核標準:90分—100分為優秀、75分—89分為合格、75分以下為不合格。
4 野外定點描述
主要考查學生野外觀察和認識分析地質現象及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以及手畫素描圖、剖面圖的能力。選取一個地質現象較明顯的地質點進行描述,該地質點應為地層分界點,并具有褶皺、斷層等構造現象或具有礦化蝕變等現象。觀察內容包括地層、巖性、化石、構造、礦化等地質現象。考核內容包括記錄點號、位置、坐標、露頭、點性、描述(對該地質點的地質現象進行詳細描述),采集標本、畫素描圖或信手剖面圖。采取百分制,記錄點號、位置、坐標、露頭、點性各5分,描述35分,采集標本20分,畫素描圖或信手剖面圖20分。考核標準:90分—100分為優秀、75分—89分為合格、75分以下為不合格。
上述四項考核項目采取循序漸近、依次考核的方式進行,即第一項考核合格以后才有資格參加第二項的考核,依此類推,參加完所有四項考核項目并合格以后取得職業技能鑒定證書。
【參考文獻】
[1]雷蓮桂,奉毅,藍志江.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職業技能鑒定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7(3):115-117,128.
[2]黃鶴.高職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與維修電工職業資格證銜接研究[J].科技風,2017(12):30-30.
[3]李素云.核特有職業技能鑒定試題編制要點[J].科技視界,2017(4):278-279.
[4]黃詠梅.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與教學銜接的完善[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89-91.
[5]譚丹,熊雋迪,譚世海.高職院校職業技能鑒定體系研究與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5(19):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