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選取鄭州市氣象局2014年逐日風速變化觀測資料,對近地層10m、70m、100m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近地層各高度風速逐月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都呈增加—減少—增加趨勢,其中近地層100m高度增加趨勢要高于10m和70m高度風速變化。100m高度風速要高于70m和10m高度風速,即隨著高度增加,近地層風速也逐漸增加;10m高度四季風速較小,其次是70m高度風速,100m高度在四季風速最大,這種變化同近地層高度風速逐月變化趨勢一致,都是隨著時間變化,風速隨高度層不斷發(fā)生變化;近地層10m高度風向以E為最多,WNW、ESE和ENE風向次之,70m高度上以WNW風向最多,100m高度以WNW風向為主,NE和W風向次之,隨著高度增加,鄭州近地層主導風向發(fā)生變化;風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氣污染物輸送,特別是靜風條件下極其不利,市區(qū)內(nèi)堆積的大氣污染物不斷增多,最終影響空氣質(zhì)量。
關鍵詞:近地層;風速;特征;大氣污染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933205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區(qū)面積不斷擴大,城市地表的熱力和動力過程都會對城區(qū)區(qū)域內(nèi)大氣邊界層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進而導致城市區(qū)域內(nèi)的氣候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城市的快速發(fā)展對風向、風速產(chǎn)生的影響較為顯著,不但造成風速明顯減小,還改變了近地層風的特征,進而對空氣污染物的擴散產(chǎn)生影響。本文對鄭州市近地層風特征進行分析,并探討其對大氣污染產(chǎn)生的影響,以期為將來進行城市規(guī)劃、建筑設計、大氣污染評價等提供參考。
1 資料選取
本文選取鄭州市氣象局2014年逐日風速變化觀測資料,其中10m風速為國家基準氣候站測風塔觀測的2min平均風速,70m、100m高度層風取自L波段(1型)高空氣象探測系統(tǒng)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v3.20計算等間隔高度氣象要素值。資料經(jīng)過相關儀器有效值檢驗、極值檢驗和高度一致性檢驗等資料控制。通過選取10m、70m和100m高度層在7:00和19:00平均風速,分析鄭州城市內(nèi)近地層風分布特征。
2 城市近地層風分布特征
2.1 近地層各高度風速月變化
各高度風速逐月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尤其是70m和100m高度(圖1)。10m高度風速最小值在10月,為1.3m/s,最大值在5、7、12月,為2.2m/s,2者相差0.9m/s,風速變化呈先減少后增加趨勢;70m高度風速最小值在8月,為2.5m/s、最大值在12月,為4.2m/s,2者相差1.7m/s,風速變化呈波動增加后減少、再上升的變化趨勢,增加趨勢明顯;100m高度風速最小值在8月,為3.2m/s,最大值在12月,達5.1m/s,2者相差1.9m/s,風速呈增加—減少—增加變化趨勢,增幅高于10m和70m高度風速變化。100m高度風速高于70m和10m高度風速,即隨高度增加,近地層風速逐漸增加。
2.2 近地層各高度風速的四季變化
分析近地層各高度風速季變化可知,10m高度風速在冬季最大,春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小;70m高度風速春季最大,冬季次之,夏季最小;100m高度風速春季最大,其次冬季,夏季最小。說明100m高度和70m高度風速四季變化趨勢基本一致。10m高度風速較小,其次是70m高度風速,100m高度風速最大,這種變化同近地層高度風速逐月變化趨勢一致,都是隨時間變化,風速隨著高度層不斷變化。
2.3 近地層各高度風向變化
近地層10m高度風向以E為最多,WNW、ESE和ENE風向次之,E、WNW、ESE、ENE的風向和占全部風向的42.6%;70m高度以WNW風向為最多,SE和NE風向次之,占全部風向的18.4% ;100m高度以WNW風向為主,NE和W風向次之,占全部風向的18.4%;隨著高度增加,主導風向由東逐漸向西南偏西方向偏轉(zhuǎn),最后沒有發(fā)生變化(圖2)。
空氣水平運動過程中會有風形成。影響風的2個重要因子是風向和風速,風對污染物的擴散主要表現(xiàn)為:風對整體空氣輸送作用,風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污染物移動方向;風可以稀釋空氣中污染物濃度,風速決定污染物稀釋程度大小。在一定時間內(nèi),若風速越大,同污染物氣體混合的清潔空氣量就越大,對風的沖淡稀釋程度就越高。實際上,大氣中污染物濃度同污染物總排放量之間呈正比關系,與風速卻呈反比關系。風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氣污染物輸送,靜風條件下極其不利,市區(qū)會堆積的大氣污染物增多,最終影響空氣質(zhì)量。
近地面風速對大氣湍流產(chǎn)生的影響較大。一旦污染源排放到大氣中后,高濃度的污染物在湍流作用下,清潔空氣不斷深入,還會朝著其它方向分散,稀釋、沖淡污染物。風和湍流決定了污染物在大氣中的擴散情況,是影響污染物擴散快慢的影響因子。湍流強度隨著風速增加而增加,對污染物擴散速率產(chǎn)生影響。
4 結(jié)論
近地層各高度風速逐月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都呈增加—減少—增加趨勢,其中近地層100m高度增加趨勢高于10m和70m高度風速變化。100m高度風速高于70m和10m高度處風速,即隨著高度增加,近地層風速也逐漸增加。
10m高度在四季風速最小,其次是70m高度風速,100m高度風速最大,這種變化同近地層高度風速逐月變化趨勢一致,都是隨時間變化,風速隨高度層不斷發(fā)生變化。
近地層10m高度風向以E為最多,WNW、ESE和ENE風向次之,70m高度WNW風向為最多,100m高度以WNW風向為主,NE和W風向次之,隨著高度增加,鄭州近地層主導風向發(fā)生變化。
風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氣污染物輸送,特別是靜風下,市區(qū)內(nèi)堆積的大氣污染物不斷增多,最終影響空氣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徐永清,張弛,王慶祥,等.城市近地層風特征與污染系數(shù)分析[J].氣象環(huán)境與科學,2014,37(3).
[2]王超,韋志剛,李振朝.敦煌戈壁地區(qū)近地層風的變化特征[J].高原氣象,2011,30(2)
作者簡介:王麗(1972-),女,河南商水人,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綜合氣象觀測工作。endprint